开国大典,登上北京天安门城楼的究竟有多少人?


开国大典当天,究竟有哪些人登上了天安门城楼见证了这个历史时刻,至今仍没有一个精确的数字。很多文章和回忆录里面或者没有记载,或者记载不确切,有600余人、1000余人之说。那么,开国大典当天,到底有多少人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呢?

根据相关档案记载和回忆文章,开国大典当天,登上天安门城楼的人员有如下两类人员:

第一类:新中国领导人、政协代表、候补代表及特邀代表人员。

第二类:领导人的警卫和服务人员、新闻工作人员以及负责安全的警卫、公安等安保人员。

先说第一类人员。原来拟定参加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662位代表参加开国大典,但是,在662名代表中有部分代表因为种种原因,未能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开国大典。

在未能出席开国大典的人员中,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有12人。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选出来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共有56人,而《人民日报》10月2日报导出席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成立会议的委员只有44人,依次为陈毅、贺龙、李立三、林伯渠、何香凝、刘伯承、吴玉章、彭真、薄一波、周恩来、董必武、高福昇、陈嘉庚、罗荣桓、乌兰夫、徐特立、蔡畅、刘格平、马寅初、陈云、马叙伦、郭沫若、张云逸、邓小平、高崇民、沈钧儒、沈雁冰、陈叙通、司徒美堂、李锡九、黄炎培、蔡廷锴、彭泽民、张治中、傅作义、李燭尘、章伯钧、程潜、张奚若、陈铭枢、谭平山、张难先、柳亚子、张东荪。其余,还有12人则缺席这一重大历史性盛典。

细心的人发现,在缺席的12人中,有后来被授予元帅的5位将领。即彭德怀、林彪、叶剑英、聂荣臻和徐向前。他们为什么未能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开国大典呢?

他们为了新中国浴血奋战了几十年,多么期待新中国成立的这个时刻,登上天安门城楼来见证这一盛典,同人民一道分享这一幸福。然而,此时此刻他们却不能实现这一夙愿。当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时,他们有的仍在前线浴血奋战,有的则为了新中国的诞生,长期出生忘死,呕心沥血,积劳成疾,倒在了病床上。

军队中职务仅次于朱老总的彭德怀,开国大典前作为第一野战军的司令员兼政委在收复延安后,又接替身患重病的徐向前,指挥太原战役,接着又挥师西北,解放西安、拿下兰州。当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时,他是在西北战场前线的司令部临时设立在兰州“三爱堂”大院里,从收音机里分享了这一喜悦。

战功赫赫的林彪,在开国大典时只有42岁,他当时正忙于部署衡阳、宝庆战役,当朱老总在开国大典上宣布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时,他正率领英雄的人民解放军在隆隆的炮声中摧枯拉朽般前进着。

叶剑英元帅是解放后第一任北京市市长,但是在开国大典前的一个月,被任命为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第一书记和广东军区司令兼政委,在赣州也是通过广播收听了开国大典的转播,他的眼睛两个多小时始终舍不得离开收音机。

徐向前是最无奈的一个,长期的战争生活和解放战争的极度紧张与辛劳让这位体弱多病的指挥官病倒了,他不得不到青岛治疗,在青岛他用一个老式收音机分享了这一激动人心的幸福。

聂荣臻元帅当时是北京市市长,他是开国大典的阅兵总指挥,在现场指挥阅兵。开国大典的好多事宜都是他安排的,他曾多次登上天安门城楼布置检查工作。他是参加了开国大典的,但没有在大典时刻登上天安门城楼。当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时,他正站在金水桥畔迎候朱总司令检阅。

这些开国元勋们尽管因为各种原因没能站在天安门城楼上见证这一庄严神圣的时刻,但是他们的心始终与天安门同在,他们比一般人更能深刻体会到这一幸福的深刻意义。

在缺席的12人中,还有西北局第三书记、西北军区政委习仲勋在西安,华东局书记、华东军区政委饶漱石在上海,山东分局书记康生在济南,中南局第三书记、华中军区第二政委邓子恢在武汉,东北局常委、东北人民政府副主席林枫在沈阳,他们因主持各地区工作,不能与会。国民党起义将领龙云已从昆明到了香港,救国会代表李章达还滞留在待解放的四川,也未能与会。

此外,值得提出的是前述五大书记之一任弼时,因病未出席开国大典。他在玉泉山疗养所从收音机里收听了实况广播。

还有一位政协代表本来是有幸参加新中国成立盛典的,但不幸惨遭国民党毒手,未能如愿。 他就是杨杰。杨杰早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参加过北伐,1938年出任驻苏联大使,解放战争时期积极参加爱国活动。他早已被国民党反动当局列入黑名单。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前,蒋介石密令国民党特务将他杀害于香港。 因此,翻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印制的精美纪念册,就能看到一封画着黑框的唁电。所有第一届政协代表中,杨杰是唯一加黑框的代表,也是因遭国民党谋杀而未能登上天安门城楼的唯一代表。

再来看第二类人员,其中又包括三种人员。第一种是领导人的警卫和服务人员,比如毛泽东主席的警卫员贺清华、赵鹤桐和朱德总司令的警卫员管开智等。他们肩负着保卫领导安全的特殊任务,也跟随领导登上了天安门。第二种是新闻工作人员,比如获准登上天安门城楼的三位摄影师:杨振亚(华北军区政治部画报社记者)、陈正青(东北画报社记者)、侯波(中南海摄影科科长),还有北京新华广播电台播音员丁一岚、齐越,李普(新华社记者)等。特别一提的是还有不远万里从苏联赶来支援的苏联摄制师。他们肩负着记录历史重大时刻并将之传播到海内外的历史任务,因而获准登上天安门城楼。第三种是负责城楼警卫的警卫部队以及公安等安保人员,具体名单不详,但是人数应该不少。

因此,综合第一类人员和第二类人员,可以大致估算出开国大典当天,登上天安门城楼的人员总数至少有800人之多,甚至更多。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