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雍正都是好皇帝,皇位究竟给强者好,还是给嫡长子好?

自古以来,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在皇位继承人的问题上基本都是采取了嫡长子继承制,即“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然而,在一些特殊时期,个别强势皇子也会打破这个惯例,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唐太宗李世民和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雍正皇帝)。

雍正皇帝画像

626年(唐朝武德九年)7月2日,唐高祖李渊的次子、秦王李世民策划发动了“玄武门之变”。他杀死了自己的长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并逼迫李渊立自己为新任皇太子,继而登基称帝。

1722年(清朝康熙六十一年)12月20日,康熙皇帝在畅春园病逝,皇四子胤禛以强硬又神秘的方式宣布自己是皇位继承人,并于同日登基,是为雍正皇帝。

无论是李世民还是雍正,他们的皇位都可以说是用非常手段获得的。然而,这两位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贤君很快就用行动证明了自己。李世民开启了让唐朝走向鼎盛的“贞观之治”,雍正则使清朝连续实现了“康乾盛世”。从帝王的角度来说,李世民、雍正都是当之无愧的好皇帝。那么问题来了,皇位到底是给强者好,还是给嫡长子好呢?

从李世民和雍正的经历来看,似乎“强者为王”的逻辑更占上风。首先,能在激烈的皇位竞争中胜出,本身就是一种实力和能力的体现;其次,竞争上岗、择优录取的方式也更符合社会发展趋势;此外,如果当时是其他皇子即位,几乎不可能取得比李世民或者雍正皇帝更好的成绩。

然而,虽然有李世民和雍正的成功经验,但把皇位留给嫡长子却依旧是封建王朝选择继承人的主流方式,甚至连靠强硬手段夺取皇位的李世民和雍正,也是嫡长子继承制的拥护者。比如李世民的皇三子李恪尽管很优秀,李世民自己都夸“吴王恪英果类我”,但李世民最终还是把皇位留给了身为嫡子的李治;雍正皇帝嫡子早逝,所以他在登基后为了避免出现皇子相互竞争的局面,早早就用秘密建储的方式将皇位继承人指定给了年仅十二岁的皇四子弘历,即后来的乾隆皇帝。虽然清代史书上都将乾隆描写的英明神武,但事实证明,乾隆除了败家比较擅长外,其他方面能力并不突出。

事实上,嫡长子继承制之所以会成为大多数帝王的选择,自然有其存在的优势。对于一个王朝来说,稳定压倒一切。如果让皇子们展开激烈竞争,强者为王。此举虽然可能会让更优秀的皇子成为接班人,但这种竞争带来的后果却是灾难性的。皇子们为了夺取皇位就会各立山头,拉帮结派,使国家造成许多不必要的内耗。往严重了说,很可能还会出现出现弑兄弑父的人伦惨剧,甚至引发内战。

李世民和雍正皇帝能在竞争中胜出,并带领王朝走向强盛,那只是少数成功案例,可历史上还有大量失败案例。比如秦始皇去世后,皇子胡亥夺取皇位,结果造成了秦朝二世而亡。而按照传统采取嫡长子继承制,就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遏制那些拥有野心的皇子,从而保证权力的平稳过渡。嫡长子继承制虽然不能保证皇位继承人是最佳人选,但起码是最没有争议的人选。

因此,在封建王朝时期,皇位究竟是选择给能力出众的皇子,还是直接选择给嫡长子,答案其实显而易见。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