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下令追捕项羽旧部,为何钟离昧身首异处,季布反而官运亨通?

“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阮籍言行分外轻狂。客观地讲,刘邦、项羽都是当世人杰,楚汉之争也不是“幸运儿”的温床。激烈的交锋中,两大集团英才辈出,刘邦阵营有:萧何、韩信、张良、樊哙、陈平、周勃等人;项羽自身就是杰出的军事家外,范增、龙且、季布、钟离昧、英布,也是人才济济。

那么项羽乌江自刎之后,刘邦下令全国范围内缉拿季布和钟离昧,为何钟离昧命丧黄泉,季布反而无罪赦免、加官进爵呢?两个出身、成就、名声极其相似的人,两种截然不同的下场背后,是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

其一,季布畏罪潜逃,钟离昧投奔韩信

季布和钟离昧相比,少了些名将的威严,多了点游侠的洒脱。追随项羽之前,季布就是楚地有名的大侠客,为人豪爽、重情重义,结交了许多民间义士。刘邦建立大汉后,季布投奔了故交濮阳周家,季布赫然处于悬赏千金的名单。游侠世家周家很讲道义,既没有为名利所动,也没有为权势所迫,选择将季布送到故交朱家。

之后,朱家托夏侯婴向刘邦求情,赦免季布的罪行。此举相当微妙,夏侯婴长期负责刘邦的车驾、保卫工作,作为刘邦心腹,由他说情合情合理。而且季布由周家、到朱家,投奔的都是民间家族,属于畏罪潜逃,向刘邦暗示了再无逐鹿中原的志向。

钟离昧不同,作为一个纯粹的名将,他的骨子里多了一份傲视与执着,少了份洒脱与不羁。视若生命的尊严告诉他——潜藏民间,非英雄所为。他选择了投奔当时的楚王韩信,韩信此人用兵如神,深为刘邦忌惮。他的投奔摆明了要和刘邦对抗叫板,凭借武力谋求生路。

可惜韩信军事才华横溢,却在人生选择上频频出错。刘邦收到钟离昧在楚国的情报后,派出谋士陈平游说韩信。韩信的迟疑犹豫间,钟离昧忽然明白了些什么。“楚国无我钟离昧,你韩信也就命不久矣了”!钟离昧自刎而死,韩信被贬为淮阴侯,沦为鱼肉。

其二,季布忍辱负重,钟离昧慷慨激昂

季布在由周家前往朱家的路途中,承受的屈辱是沉重的。他身穿粗布衣衫,满身泥土,灰头土脸地和一群奴仆绑在一起,送到了朱家。在那个时代,对于一个大游侠而言,与奴仆同行,是对自己尊严的践踏。可季布承受了这份屈辱,他用低下高傲的头颅,取得了刘邦的谅解与信任。

钟离昧则不同,他始终以楚将身份自居,名将的荣誉在驱使他,通过武力对抗换取刘邦的宽容。楚王韩信本就是刘邦最忌惮的存在,钟离昧偏偏去投效楚王,于情于理,都是在向汉王朝正统性发起挑战。

而面对陈平的游说,钟离昧并没有给予韩信足够的信任,他慷慨激昂地质疑,无疑给了韩信莫大的压力。其一,起兵对抗刘邦;其二,交出钟离昧,向刘邦请罪。除此之外,再无转圜余地,最终自刎身死,不得善终。

对于季布、钟离昧的不同选择,历代也有争论,气节与才华究竟哪个更加重要呢?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孟子》中有一个道理:一个有才华的人一定要有自己的抱负,用它们去造福更多的人。而实现抱负的途径,往往遍布荆棘。因此有人为了实现了理想,放弃了许多人们认为弥足珍贵的东西,甚至包括生命。

因此,历代渐渐有了一种固化的思维:凡是不畏生死的人就是高尚的人,凡是“苟且偷生”的人,就是欺世盗名之徒。

这种思维在后世有深远的影响,“平时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其实,才华的实现是要有必要的载体的,比如生命。一个有才华的人,屈辱的活着,未必都是出于求生的本能,也可能是有什么难以抛下的抱负。

季布就是这样的例子,项羽的爱将,却在刘邦建立的大汉活出了新的人生。吕雉听政期间,匈奴连年南侵,北境州郡屡遭掳掠,百姓生灵涂炭。甚至,匈奴还发出文书,扬言要“迎娶吕雉”,汉庭一片沸腾。

樊哙暴烈如火,大放厥词,愿意统领十万大军征伐匈奴。同为名将的季布,关键时刻站了出来,言明大汉刚刚建国,国力羸弱。当初刘邦三十万大军御驾亲征,白登之围,几乎难以全身而退,樊哙怎么可能统兵十万平定匈奴呢?

季布的言辞如一桶冷水,浇醒了“书生意气”的汉庭群臣。屈辱的大汉选择“和亲”,休养生息,积蓄国力,最终有了“封狼居胥”的传奇。

季布早年的游侠经历,赋予他性格深处的那种韧性,是值得深思的。承受了奴仆同行屈辱的季布,为汉王朝的有序发展贡献出了自己的才华。

韧性很重要,许多事情原本就不可能一撮而就。既然如此,我们为何不能选择,有计划、有主次地达成预期目标呢?季布先是“与奴仆同行”向刘邦低头,后是劝解“汉庭征伐匈奴的奏议”,这何尝不是一种智慧呢?暂时的屈辱,只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目标,这就是韧性的真正含义。

司马迁是如此评价季布的行为的:“西楚霸王”项羽骁勇善战,季布作为楚营杰出的将领,勇武不凡的他,怎么会单纯为了求生放弃尊严呢?甘于忍受为奴的屈辱,季布是有一腔抱负作支撑的,他要保存有用之身施展才华。因此,季布也成为了汉文帝时期的名将,名留后世。

“一诺千金”的季布与钟离昧截然不同的下场,源于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笔者以为,才华是要施展的,而不是留“身后名”的。或许施展抱负的过程有许多坎坷,但那份韧性不能失去。

参考资料:

《史记.卷一百.季布栾布列传》、《史记.汉高祖本纪》

本文系头条号汉史钩沉原创首发,欢迎关注,了解中国古代史~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