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中的史前世界什么样子?大洪水是结束还是开始?

《山海经》海外南经以这样的话开篇:“地之所载,六合之间,四海之内,照之以日月,经之以星辰,纪之以四时,要之以太岁,神灵所生,其物异形,或夭或寿,唯圣人能通其道。”大致的意思是说了古人对地理、方位、天文、节气的自然现象的基本认识,并将其归结于神灵的创造,又很客观的承认了万事万物的特殊性,并重点说到有的短命有的长寿。至于这最后一句笔者认为是后人加上去的,远古通其道者尽尊为神人,哪有圣人一说。此处说这个内容只想说明一点,此书编撰流传过程中内容应该受到了后世编撰者的意识,所以很多故事多有矛盾和缺漏。

那么《山海经》那些内容可能没有过度失真呢?笔者认为从大的方面总结其内容,可能失真的程度会低一些,另外有些内容还要去和世界其他文化留下的传说放在一起验证。

通读《山海经》的内容,先过滤掉那些神怪之说,来看地理描述,汇总在一起看,首先我们发现三个主体,山、海、大荒。山海经也确实是以这三块为主要内容描述的当时的世界。

山和海的世界

总结一下山经的一些情况:

南山经描述了三条山脉的情况,都是自西向东,大多数都是“无草木,多水”“无草木,多沙石”“上无草木,多金石”之类的描述,河流描述多为“西流入海”或者“南流入海”;

西山经描述的四条山脉基本都是自东向西的山脉走势,偶尔有西南或者西北方向的,这三条山脉基本都是动植物及矿产资源丰富,并没有提到多水或者多沙石的特征,更是在西次三经里面中段的位置说到了昆仑山及轩辕台;

北山经描述的三条山脉则是从南向北,偶尔有向东延伸的,这三条山脉西次首经的山有草木及动物的描述,其他的也出现了“无草木,其下多玉”“无草木,多葱韭”“上无草木,多瑶碧”之类的描述。另外两条山脉的状况似乎更惨一些,“曰白沙山,广员三百里,尽沙也,无草木鸟兽”“无草木,是山也”“无草木,多文石”“无草木,有金玉”等描述更是在多数。

东山经所描述的四条山脉基本是由北向南记录的,前面的文章中就总结过,其中更是多数是“其上无草木,其下多水”“无草木,多水”“无草木,多沙石”之类的情况。

无草木多水的山脉林立

写到这里,相信大家脑中都浮现了一幅基本轮廓图了,当我们如上古先人一般迁徙于《山海经》的时代走遍四面八方,尽收眼底的是一座座巍峨的高山,上面光秃秃的,无草无木,偶尔会有一些奇形怪状的异兽,裸露的山体上能找到的只有散发着不一样光泽的玉石或者矿石,除了西边那三条山脉上还有比较适合的环境和丰富的草木,东面和南面的山脉都是荒芜一片,还多水多沙石,背面的山脉虽然偶尔有些像葱一样的矮草,也偶尔有马,但是大多数地方也都是满目疮痍。

不会被淹没的高山

想到这里不禁叫我们联想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情况呢?会是史前的大洪水摧毁了一切吗?把当时的世界变的这样荒芜惨淡吗?

笔者认为大洪水不一定是这里的元凶,也许恰恰相反,是大洪水结束了这样的世界面目。先说为什么不是大洪水导致的这些,首先这些内容被记录是非常长的时间完成的,哪怕是今天,也不是小工程,更别说远古的先祖了,也就是说这样的自然状况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这与大洪水的时长似乎不符。其次《山海经》在最后海内经的部分写到大禹时才提到大洪水的发生,并没有过多的描述造成这么大灾害的大洪水的内容,按叙事内容推断大洪水也不是在此之前的事情。

地球上突起的山脉图

当然也不排除古人编撰的《山海经》不是一个整体,记录的不是一个时期的内容,书中记载的荒芜四野,群山无草无木,四处多水多砂石的惨淡景象也有可能是记载着大洪水和连天大雨洗礼后的世界惨状。但是那样的话,为什么西山经里面的大多数山又是怎么幸免遇难的呢?

二掌柜趣谈原创猜想,如有异议欢迎讨论,大胆猜想,小心求证。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