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恂为何能在《后汉书》里与邓禹同传?

《后汉书》把邓禹和寇恂同列一传,评价他:恂经明行修,名重朝廷,所得秩奉,厚施朋友、故人及从吏士。时人归其长者,以为有宰相器。

邓禹作为光武帝刘秀的老乡兼同学,自跟随光武帝后备受重用,邓禹在东汉建立后,被封高密侯,食邑六县,汉明帝时被封太傅,“云台二十八将“里他被列为首席功臣,那么寇恂究竟有什么功绩,能和邓禹并列一传呢?

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能统一天下,离不开“汉初三杰”的辅佐,萧何镇守后方,张良出谋划策,韩信南征北战;而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的对手远远多于汉高祖,而且对手实力并不弱,这种情况下,他也有类似于“汉初三杰”的人物辅佐,他们就是:邓禹,寇恂和耿弇。

光武帝刘秀虽然是南阳人,但是发迹之地却是河北。河北之地在汉代属于冀州,由于新莽末年各地割据势力众多,刘秀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一方面与真定王刘杨联姻,娶了郭圣通,另一方面打击各地农民起义军和王郎等割据势力。等光武帝刘秀基本上稳定河北后,他开始南下,而南下有一个地方很重要,那就是河内郡,光武帝刘秀考虑后决定让寇恂为河内太守,镇守河内。

河内郡是对中国古以黄河以北的称呼,战国时河内为魏国领地,秦末司马卯被项羽封为殷王,都城在河内。汉高祖即位时设置殷国,次年改名为河内郡,位于太行山东南与黄河以北。

总体来说,寇恂跟随光武帝以来主要做了两件事:

一,固守河内,刘秀在攻下河内后准备继续往前攻占河北和并州,所以河内作为后方根基,”带河为固,户口殷实,北通上党,南迫洛阳“(《后汉书》)有很大的战略意义。

汉光武帝在受邓禹推荐后把河内太守的职位给了寇恂,他对寇恂说:”河内完富,吾将因是而起。昔高祖留萧何镇关中,吾今委公以河内。“ 而之后刘秀北征 ,更始军朱鲔率军进攻河内,结果反被寇恂击溃,直接追击到了洛阳。同时寇恂作为战略后方,也为前线战事提供不少补给,”伐淇园之竹,为矢百余万,养马二千匹,收租四百万斛,转以给军。"

二,平定颍川叛乱,颍川距离当时的京师非常近,而叛军聚众万人造反,京师危急。寇恂领兵讨贼,数月便斩贼首平叛军,并在此地修乡校,教生徒,推广教化。之后寇恂再过颍川平贼,百姓遮道曰:“愿从陛下复借寇君一年。”可见其治世之才。

寇恂在云台二十八将中位列第五,《后汉书》把他和云台二十八将中排名第一的邓禹并列为《邓寇列传》,足可见其地位。梁武帝萧衍把寇恂比作萧何,他评论寇恂说:”昔萧何镇关中,汉祖得成山东之业;寇恂守河内,光武建河北之基。“

光武之有邓禹,犹高帝之有张良也;其有寇恂,犹高帝之有萧何也。大业之成,于二人深有赖焉。”。寇恂有相国之才,是个能文能武的人才,他在光武帝刘秀平河北定天下的过程里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与邓禹同列一传也是有其原因的。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关注作者,本文不尽之处请指正。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