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发现罕见古迹,内容颠覆历史,学者:诸葛亮的形象大受影响

蜀汉丞相诸葛亮——如果不是为了区分他的国度,更应该称他为汉丞相诸葛亮——昭昭忠心,千古犹存。作为孔庙先贤,他的表现名副其实。“受任于败军之际”,在三国最超凡绝伦的人物曹操荡平了北国的情况下,诸葛亮没有选择霸主,而是选择了理想,选择了刘备认准的路。

从此,诸葛亮“奉命于危难之间”,追随刘备南征北战:破曹操,夺荆州,为刘备打下半壁江山;入西川,定汉中,扶刘备登上汉中王宝座;最后,就是那每每让人潸然泪下的白帝托孤,就是他的《出师表》,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当蜀汉建兴十二年(234)秋,诸葛亮在渭水南岸,带着对先主知遇之恩的愧疚,带着对后主的不放心离去时,人们再也无法抑制住内心的痛,并不得不扪心自问:到底是怎样一个人,能把自己的理想坚持到这种地步;到底是怎样一种理想,能让一个人如此庶竭驽钝,肝脑涂地;你甚至不能不想:或许这已不仅仅是阵营和立场的问题了,或许刘备和诸葛亮们代表的价值观和正义,真的比曹操所代表的,更值得追求

诸葛亮剧照

诸葛亮离世前,立有一道遗嘱:

臣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这道遗嘱,千百年来不知击中了的多少人心。诸葛亮已不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人,他是智慧、忠义的化身,是一切美好品行的代表。

然而,千百年后的今天,考古工作者在湖南发现了一处罕见古迹,如果将古迹中出土的文物内容,和史料记载结合来看,诸葛亮的形象在世人心中,可能会有不同。诸葛亮是智慧和忠义的化身,这是历史定板的命定,任何人既不能、也不可能有丝毫减损。但如鲁迅所言,罗贯中“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说明诸葛亮在罗贯中笔下,已不是有血有肉的人了,而是因多智而近似于妖了。而压倒性多数的人们,又都是通过《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了解诸葛亮的。


一九九六年,湖南省长沙市的考古工作者,在长沙市区五一广场东侧的走马楼,发现了一批极其罕见的汉末三国时期的简牍。这批简牍的总数,约在十万枚左右,简牍记载的内容,主要为东吴嘉禾元年(232)至嘉禾六年(237)期间的经济券、司法文书、民籍和账簿等,史料价值极大,是研究汉末三国历史的重要考古学资料。

长沙走马楼简牍

诸葛亮遗嘱写到,他家中有“薄田十五顷”,现在我们依据长沙走马楼简牍和史料记载,看看诸葛亮家这十五顷薄田,在东汉末年和三国初年,到底是什么概念。

长沙走马楼简牍的《吏民田家莂》中,有这样几则记载:

第一则┃己酉丘复民昌州,佃田三亩。

第二则┃己酉复民周安,佃田凡八亩。

第一则意为:己酉这个地方,有一位叫做昌州的复民,耕种了面积约为三亩的土地。第二则意为:己酉这个地方,有一位叫做周安的复民,耕种了面积约为八亩的土地。

简牍中的“丘”字,是当时的一种行政建置单位,类似于我们熟知的州、郡、县;“丘”这一行政建置单位,相当于“乡”,只是“丘”字偶尔出现在当时的南方,“乡”字则普遍使用。例如,“武乡侯”诸葛亮,就是“乡侯”,是列侯的一种。

长沙走马楼简牍中,类似上面这两则记载,数不胜数。但所有这些记载,有一个共通之处,即当时一户普通百姓家的耕地面积,约在数亩左右。东汉末年到三国初年,每户人家平均有口六人,因此,一户六口之家的耕地面积,约为数亩,而汉制一顷约为百亩。

诸葛亮剧照

诸葛亮家有田十五顷,则约为一千五百亩地,相当于几百户农家的耕地面积之和。这是诸葛亮家的耕地数量,和诸葛亮武乡侯的食邑数量没有任何关系。蜀国对食邑数量鲜有记载,不过鉴于武乡侯的一贯作风,其食邑数量也一定不会多到哪去。从以上分析看,诸葛亮家十五顷田数量并不算多,当然,也不如我们通常认为的那样少。

但是,如果结合当时蜀国国力,以及同时期其它人物的情况看,就有些不同了。蜀汉炎兴元年(263)亡国时,全境有口约九十四万,同期魏国有口约五百万,是蜀国人口的五倍,有理由相信,诸葛亮在世时,魏国和蜀国的人口比例也应在五比一左右(实际可能更高,因为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大力发展了几年国力,才开始北伐)。五比一的人口比例,同期其它人物的表现如何呢?查阅史料发现,诸葛亮的节约,在当时并不稀奇。

邓芝,为将军二十余年,身之衣食资仰于官,不苟素俭,然终不治私产,妻子不免饥寒,死之日家无余财。

吕岱,初在交州,历年不饷家,妻子饥乏。

先看邓芝。诸葛亮在世时,邓芝当然不能和其相提并论。诸葛亮逝世后,邓芝迁车骑将军,假节。而张飞身前就做过蜀汉车骑将军,则邓芝在诸葛亮去世后的蜀汉地位,至少不低吧。实际上,邓芝是蜀汉后期平衡蜀汉和东吴关系的核心人物(因为孙权和他关系好)。但诸位觉得,邓芝在艰苦节俭方面,比诸葛亮差么?我以为还要胜过诸葛亮,至少“妻子不免饥寒”这种境况,在诸葛亮那里是没有提的。

邓芝剧照

再看吕岱。吕岱在东吴后期,官至上大将军,大司马,虽不比诸葛亮在蜀汉功德盖世,但好歹也是东吴上卿。而吕岱所为,也不比诸葛亮差到哪去。至于陈表和朱桓的表现:

陈表,家财尽于养士,死之日,妻子露立。

朱桓,爱养吏士,赡护六亲,俸禄产业,皆与共分。及桓疾困,举营忧戚。

绝对胜过诸葛亮了。当然,这两位只能从表现看,其在吴国的地位,与诸葛亮在蜀国是没法比的。

除了蜀国和吴国,魏国当然也有,比如魏国中期囯丈级人物夏侯惇:

性清俭,有余财,辄以分施,不足资之于官,不治产业。

也不比诸葛亮差到哪去吧?

诸葛亮剧照

如前所述,诸葛亮的历史表现和地位,绝对一流,首屈一指。这是任何人也不可能撼动的。但因《三国演义》影响太深,而其又在一定程度上过度夸大了诸葛亮的形象,因而难免会将真实的诸葛亮置于迷雾之中。颜渊曾说他对孔子“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全面客观了解一个正面人物,绝不会减损他的荣耀分毫,只会让其更加高大伟岸。诸葛亮,就是如此。

参考文献:《三国志》;《吏民田家莂》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