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在德国死于苏联”的83型重巡洋舰列传

1940年2月,苏联同德国签订了《苏德贸易协定》后,苏联和德国方面经过磋商,决定从德国购买尚未完工的“吕佐夫”号重巡洋舰。

该舰是“希佩尔海军上将”级重巡洋舰的5号舰, 舰名继承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沉没的德国公海舰队“德弗林格”级战列巡洋舰的2号舰,名字来源是普鲁士王国将军路德维希·阿道夫·弗赖赫尔·威廉·冯·吕佐夫男爵。该舰最一开始计划按照搭载 150 毫米主炮的轻巡洋舰于1936年7月18日以L号舰的名义订购的,建造费用83590000帝国马克。1937年8月2日在德国的不莱梅船厂铺设龙骨(船厂建造编号 941)。

开工后的第二年,由于获悉了苏联在建造搭载180毫米主炮的26型轻巡洋舰的计划,德国海军遂决定将该舰重新作为重巡洋舰的设计进行建造,改为装备与前几艘“希佩尔海军上将”级重巡洋舰相同的双联装203毫米主炮塔。1939年7月1日该舰下水。前一代“吕佐夫”号战列巡洋舰舰长的遗孀哈尔德夫人为该舰行掷瓶礼。

1940年2月11日,苏联正式出资1.0655亿德国马克买下了完工程度已达54%的该舰,按照当时的币值汇率计算约合1.16亿卢布。根据两国达成的协议,德方应于1941年5月之前向苏方提供该舰的全部图样和技术文件,供应尚未完成安装的设备、备件和附件,交付双倍基数的炮弹和25枚鱼雷,并由德国舰船与机械制造股份公司派遣工程技术人员对之后在苏联船厂的续建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苏联人还为此额外支付了5000万马克。

被苏联人买下的“吕措夫”号重巡洋舰舰体

5月31日该舰从不莱梅港被拖航至列宁格勒第189造船厂的舾装码头。该舰被苏联人重新列为83型重巡洋舰。

83型重巡洋舰竣工想象图

根据海军人民委员部的命令,该舰在 1940年9月25日被重新命名为“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按照时间表,该舰本应于1942年完成续建工作并加入红海军服役。而此时的希特勒已经下定决心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对苏开战,虽然德国人断断续续地向苏联运去一些零碎的设备部件。在一些最关键的材料设备上,他们却以各种各样的理由推迟了交货,这引起了苏联人的警觉。

卫国战争爆发后,波罗的海舰队将舰队主力从塔林撤至喀琅施塔得,以集中力量保卫列宁格勒。 根据海军人民委员库兹涅佐夫在1941年7月31日下达的命令,波罗的海舰队司令部组建了隶属于列宁格勒方面军的海军炮兵部,受其指挥的海军舰炮、岸炮以及铁道炮能够在个别地段起到加强陆军炮兵的作用。此时该舰虽然尚未建成,但德国人在战前已经向苏联人提供了足量的203毫米炮弹,1号和4号主炮塔上的4门203毫米主炮也已经装配调试完毕。

卫国战争爆发时的“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重巡洋舰

不过,该舰不具有完备的自航能力。1941 年 8 月 15 日该舰提前升挂苏联海军旗,作为波罗的海舰队少数装备大口径舰炮的水面战斗舰破格加入海军战斗序列。舰员们则在波罗的海造船厂工人的帮助下,加紧熟悉舰上德制武器及船舶系统的操作流程。

1941年9月7日,该舰用其德制203毫米主炮首次向兵临城下的德军开火。9月11日上午9时10分,该舰1号主炮塔左侧的火炮在发射炮弹时发生炸膛事故,使得原本就不密集的火力锐减了四分之一,只有剩下的3门主炮能够开火。在之后的10天里,该舰向正在不断逼近列宁格勒的德军进行了40轮射击,总计消耗了676发203毫米炮弹。由于203炮身管长,射程远,对进攻列宁格勒的德军造成了不小的伤亡。

1941年9月17日中午该舰遭到了德军210毫米重型榴弹炮的报复性炮击。被命中了至少8~12 发炮弹。舰上唯一电力来源的发电机被打坏,主舱壁漏水,失去电力供应的主炮被迫停止射击。舰上共有10人丧生,20人受伤。

1941年9月后,该舰舰员队伍被就地解散,只保留了由第5战斗部门部门长西马科夫领导的一支机电技术小组。1942 年的4月4日和5日这两天,该舰又在德国空军第4轰炸机联队的31架 He-111轰炸机炸伤搁浅。经过近一年的艰苦努力,该舰终于在1942年9月11日晚被秘密打捞出水, 然后在9月16日被拖到波罗的海造船厂的码头。12 月前,该舰恢复作战能力,再次投入列宁格勒保卫战。

1943 年状态的“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重巡洋舰

1944年的1月,列宁格勒的苏军开始向围困列宁格勒的德军发起反攻。为了对地面部队提供火力支援,波罗的海舰队将麾下的200多门大中口径火炮集中编为5个炮群,该舰与“十月革命”号战列舰、“基洛夫”号、“马克西姆·高尔基”号轻巡洋舰、2艘驱逐舰一同被编入第2炮群于1月15日向德军阵地开火。发射了250发炮弹。15 日至 20 日,该舰先后射击了沃罗尼亚山、德军在红村地区的指挥所、基尔戈菲观察哨所还有维尔拉斯地区的指挥所,共消耗800发203毫米炮弹。

1月20日后的克拉斯诺谢利斯克-罗普辛进攻行动中,部分海军战舰因德军撤出阵地而陆续停止射击,而该舰继续发挥其 203毫米主炮远射程的优势向敌军开火,共进行了31轮射击,消耗弹药1036 发。1944年1月24日,该舰最后一次向德军开炮。9月1日,该舰被重新命名为“塔林”号。 1945年夏天该舰被拖回波罗的海造船厂对战时受到的损伤进行修复。

卫国战争结束后,苏联海军领导层就是否将战前以重金购得的该舰继续建成的问题进行讨论。1946年指示第17中央设计局对利用俘获的“赛德里茨”号舰体(“希佩尔海军上将”级4号舰)部件完成该舰续建的可行性进行评估,拟配备战前设计的МК-3-180型三联装180毫米炮塔。不过,由于该型战术技术性能在战后已显落后,这一方案最终未能付诸实施。再加上整个第17中央设计局的设计人员正因为当时同时开展的24型战列舰、82型重巡洋舰、65型轻巡洋舰、68К型轻巡洋舰等多个项目的设计工作而分身乏术,对83工程进行设计修改的工作也就此搁置下来。

随着战后苏联经济水平和工业生产能力的恢复,海军重新提出了将该舰建成的计划。1949年1月12日, 停泊在列宁格勒第189造船厂码头旁的该舰按照苏联海军新的分类规则被归入轻巡洋舰的行列。12月23日,苏联海军部下发了将该舰以83К型轻巡洋舰予以建成的战术技术任务书。主副炮换为与已开始批量建造的68-бис型轻巡洋舰相同的4座МК-5-бис型三联装152毫米主炮塔和6门СМ-5型双联装100毫米高平两用副炮,小口径防空炮则计划改用最新设计的6座СМ-20型四联装45毫米高炮和6座2М-3型四联装25毫米高炮。

1951年9月海军造船总局的评估报告指出:若要将该舰按照83К工程的设计方案予以建成,需要耗费至少2.46亿卢布,而建造一艘全新的68-бис型轻巡洋舰也不过只要 3.22亿卢布。考虑到该舰的技术性能已经落后,因此不适合将该舰继续建成。第17中央设计局又草拟了一个将该舰以训练巡洋舰建成的方案(类似于卫国战争前的78型训练巡洋舰工程),舰上三联装152毫米主炮塔的数量减少到2座,副炮也降低标准改为安装2门 Б-2 型双联装130毫米炮,45毫米与 25 毫米高炮则各削减到2座。训练巡洋舰的航速下降到25~28节,舰员编制550人,容纳1000名见习水兵居住。这一计划最后也没能付诸实施。1953年3月11日,该舰改为非自航式训练船“第聂伯河”号,1956年12月27日又改作“ПКЗ-112 ”号浮动营房。1958年4月4日,该船从海军舰艇名录中除名并于1959~1960年作为废金属被出售给黑色金属回收局进行拆解。

1955 年状态的“第聂伯河”号非自航式训练船

排 水 量:14,247吨/18,500吨(标准/满载)

主 尺 度:205.9米×21.24米×5.83米(全长、宽、吃水)

动 力:3台高温高压蒸汽轮机,12台瓦格纳锅炉,三轴推进,132000马力

航 速:32节

续 航 力:6500海里/17节,7000海里/20节

武 备(83型重巡洋舰状态):双联装203毫米舰炮4座,双联装105毫米高射炮6座,双联装37毫米速射炮6座(37手拉机),四联装20毫米机关炮4座,单装20毫米机关炮8门,三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管2具。“阿拉多”AR-196水上飞机3架。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