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是位赏玉大师,他用三流“伪色”手段,制出多件一流国宝

清高宗乾隆,执掌大清国60年。他在位期间,是大清朝两百余年历史中,综合国力最鼎盛的阶段。这样的历史条件,让乾隆皇帝养成了很好的艺术鉴赏品味。再加上乾隆皇帝很好学。于是,在玉石鉴赏方面,他很快就成了大清朝数一数二的赏玉大师。可是,您知道吗,这位赏玉大师却曾用些不入流的“伪色”手段,来亲自制作了多件伪古玉。皇帝也造假,这是为什么呢?接下来,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从古至今,中国人对玉都有着独特的喜爱。玉被视为神物,上可通天,下可通神。后来,玉又是权力的象征,皇帝的印章必须要用玉来制作。玉又是富含道德意义,孔子说:君子比德玉。可如果说历史上爱玉第一的人,应该属乾隆皇帝了。他在位期间,宫廷玉器做工之精,器型之众,使用之广,数量之多,在历史上绝对是第一。而且,今天故宫博物院所藏的三万多件玉器中,有一半都是乾隆所藏。

这里就有问题了。乾隆皇帝收藏玉器,制作玉器,赏玩玉器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但是,玉器可以随时让工匠来制作,可是,一来玉石却是天然形成的,不是你想要多少就有多少。二来,那种在形状,颜色,甚至纹理上巧夺天工的玉石,可是可遇而不可求。这样的前提,显然很难满足玉痴乾隆皇帝的需求,那怎么办?乾隆有办法:作伪。

这里所说的作伪,主要是在玉石的颜色和纹理上造假。其中颜色上的作伪叫人工染色,纹理上的作伪叫人工沁色。而在古代,古玉造假的历史由来已久,在史籍中就有过明确记载,宋朝宣和,政和年间,玉商就曾用新玉作伪。从出土的,以及传世的明代玉器来看,在明代,对玉器进行人工染色,已经相当普遍。到了清朝,辨识人工染色,人工沁色已经成为玉器收藏和鉴赏者的一项基本技能了。可见,当时玉器的染色 和沁色有多普遍。

可是问题又来了,不管是染色也好,沁色也罢,这些技法虽然不一定是什么代代相传,传男不传女的武功秘籍,但也不会是谁都能掌握的技能。身为一国之君的乾隆皇帝,他会吗?这里就不得不提,乾隆皇帝对玉,以及伪玉的知识的造诣了。

乾隆皇帝对玉的研究极深,尤其是对玉的辨识考证,他甚至总结出了一整套的辨识系统。自然,乾隆皇帝也深晓玉器作伪之道。乾隆皇帝在自己写的《玉杯记》中,就详细记录了对玉器进行人工染色的方法,就是“琥珀烫”的一种。此外,根据记载,乾隆皇帝还试验过人工沁色,比如土锈,就是模仿将玉器埋在土里,时间长了会泛黄,甚至会有黄色的纹理深入一玉的内部;还有血沁,就是利用玉石本身的纹理,用一种叫虹光草的汁,让玉的纹理呈红色;还有绿沁,模仿玉器在土中与青铜器埋在藏在一起,接触的部分就会出现铜锈一样的绿色。

乾隆皇帝的伪作,有的已经流传到了今天,成了真正的宝贝。而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乾隆皇帝的这种造假呢?乾隆皇帝虽然也是在造假,但其出发点倒不是想骗谁,而且,他的造假也都是用好的玉料,好的玉工,好的技艺来造假。

所以,即使是假的,仍然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何况,仅凭乾隆在历史上的地位,他的伪作,也自然有着不一般的历史意义和价值。所以,对于乾隆皇帝玉器中的伪作,我们还是给予肯定的。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张洪光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