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强马壮依然一败涂地?为何吴三桂反抗清朝注定不可能成功?

作为快被洗白白的人物,今天的吴三桂只剩下一个遗憾,那就是没有取得三藩之乱的胜利。

在很多人看来,吴三桂在云南经营多年,兵力是八旗的两倍还多,又有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以及台岛郑氏的遥相呼应;不仅如此,坐镇陕甘的王辅臣是吴三桂的心腹,远在康藏的达赖喇嘛是吴三桂的啦啦队;最可怕的是,连清朝的后院,漠南蒙古察哈尔王也在吴三桂起兵之际准备南下直捣北京。

除了铁杆和粉丝的内外呼应,天下亿万不愿受清朝统治的臣民也在吴三桂揭竿而起时群起响应。可以说,在吴三桂打响武装反抗清朝第一枪的那一刻,他已经拥有了千千万万的追随者。

然而,三藩之乱还是败了,即使经过了八年的折腾,最终还是一败涂地。看似匪夷所思,实则情理之中。为什么这么说呢?静夜史认为主要问题出在吴三桂身上。

作为经历了明朝、大顺和清朝的“三朝元老”,吴三桂的人生阅历不可谓不丰富,但他却生生地将自己活成了“三姓家奴”。

吴三桂之所以造反失败,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他压根就没想造反,他的造反是被迫的。

也就是说,要不是康熙不给面子,吴三桂真的想要安安静静地做一个军阀。当然,是世袭军阀,类似于明朝的沐英那种

而这,是任何清朝皇帝都不可能接受的。且不说沐英和朱元璋的父子关系,但看吴三桂三姓家奴的本性,谁能保证他对清朝的忠诚?而吴三桂也确实从不安分。在绞死永历帝后,吴三桂不断膨胀,到康熙时期已经吃掉了天下赋税的一半还多,清朝一半地方都有了吴三桂的眼线,这是在公然挑战清朝的权威。

​在尚可喜主动请归时,吴三桂自恃兵多将广,认为康熙一定会挽留,怎料年少轻狂的康熙直接就坡下驴,让吴三桂恼羞成怒。

经营云南很多年,吴三桂什么都想到了,什么都做了,就是没想到和清朝撕破脸怎么做,所以愤怒且智商为零的吴三桂直接选择了下下之策,反他娘的!

而结果也是显而易见的,虽然开局是极其顺利的,但结局是极其悲惨的。在吴三桂决定不过长江的那一刻开始,他的脚步也就注定止步于岳州了。没有直捣黄龙的魄力,就是有十倍于清朝的兵力又如何?

对于吴三桂而言,纵然盟友众多,人多势众,但多数人基本都是投机,面对清朝仍旧没有压倒性优势。

清朝虽然在吴三桂反叛时“众叛亲离”,但此时的清朝仍然占据着北方这个“制高点”。消灭察哈尔王叛军后,蒙古各部仍旧是清朝的忠实盟友。最可怕的是,清朝在入关后一直重点经营的汉族地主士绅阶层,始终和清朝站在同一阵线。

自古以来,所谓的“得民心”基本就是得地主士绅阶层的心,这些掌握了话语权的阶层,不仅保证了清朝统治的稳固,更将吴三桂反清复明的行为描述为逆贼造反之举,使得吴三桂集团在遭遇军事挫折后迅速作鸟兽散,并最终被清朝反杀。

而且就吴三桂所处的社会环境看,面对处于上升期的清朝,即使吴三桂长驱直入拿下北京,也不可能彻底消灭清朝。退回关外的清朝和蒙古高原上的各部落遥相呼应,吴三桂面对的仍将是明末的死局,而东北方向却没有吴三桂这样的人扼守山海关。加上台岛郑氏和尚可喜、耿精忠等的貌合神离,吴三桂即使拿下整个中原也是无济于事的。

如果说放清军入关是吴三桂无奈之下的“曲线救国”之举尚可以原谅,那么吴三桂勒死永历帝就已经真正让天下人大失所望。在得不到天下地主士绅阶层拥护的情况下,军事胜利并不能为吴三桂带来改朝换代的辉煌结局,反而会让吴三桂在军事上的短暂胜利后迅速失去所有一切。

所以吴三桂的结局注定是失败!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