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袁术为何早早退出争霸舞台?他的决策战略只能做二流军阀

东汉末年,军阀林立,前前后后有几十位之多,袁术作为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代表人物,早早在初平元年(190年)就出来讨伐董卓,1年后就走上军阀的道路,但是不到十年时间就完蛋了。粗略来看袁术,除了拿着玉玺称帝,算是“一鸣惊人”外,其余时间给人感觉就是在打酱油,是个二流军阀,有人会说他手下没有出色的谋臣和武将,但是他当年意气风发的时候,手下也是人才济济,比如孙坚、孙策父子。直属也有杨弘、阎象、张勋、刘勋等等。之所以袁术不能打开困境,做到独霸一方,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他最开始的战略出现大问题。

公元191年,坐镇南阳的袁术

玩围棋的人都知道“金角银边草肚皮”,当年董卓专权后,最初的几位有实力的军阀,开始抢占自己的地盘,公孙瓒占据东北的幽州,刘璋占据西南的益州,马超父子占据西北地区,袁绍则跑到渤海郡。而袁术却选择去南阳发展,虽然南阳郡是当时天下数一数二的大郡,人口众多,四通八达,交通便利。坐镇南阳,向北可以染指豫州,进而可以制约兖州;向西可以染指司州,进一步可以制约关中;而向东可以制约扬州;向南可以制约荆州。可惜的是,袁术高估自己的能力,也低估了局势的混乱。因为南阳这种地方,只要你影响力、实力足够,就可以号令四方、制衡天下。但你实力不够就是中的四战之地,在我们用上帝视角看袁术这十年,战略决策频频失误,眼高手低,到了后期实力此消彼涨,最终较早完蛋。如果一开始袁术直接到扬州发展,一口气收复扬州六大郡,再谋取天下,那开局就顺利得多。可惜历史没有如果。接下来让我分析一下袁术各方面的战略决策的失误。

1.首先是外交策略失误,

本来袁绍和袁术,一个在上一个在下,如果当时他们联手,中间曹操和陶谦日子就不好过,但这两个任性的军阀不但不联合,反而互相拉拢敌人,互相敌对,消耗自己的势力。比如袁绍拉曹操做盟友,然后再拉个刘表做盟友。袁术拉了陶谦公孙瓒为盟友。也不知道怎么想。结果可想而知,他向南无法兼并刘表,反而面对刘表的制约,孙坚被伏击身亡。随后联同朝廷任命的兖州刺史金尚打曹操,结果大败进退失据。

2.放虎归山(孙策)

袁术知道南阳坐不下去,终于到扬州发展,可是扬州地区的地头蛇们已经坐大坐强,于是袁术在战略上又犯了一个大错误(当然他那时不认为是错误)就是让孙策独自平定扬州南部(也就是江东),他自己则坐镇扬州北部以谋取徐州。于是孙策带着几千人离开了。袁术之所以这样做,自然是是因为他低估了孙策的能力,袁术认为孙策无法迅速称霸江东,只要孙策无法迅速称霸江东,孙策就无法摆脱对袁术的依赖。

3.战略方针还在北方

袁术还不死心,要谋划天下,所以在入主扬州后,他依然把战略重心放到北方,于是自己坐镇扬州北部谋划徐州,结果他也低估了兼并徐州的难度,结果是折腾了半天,到头一场空。而孙策方面在平定江东的过程中,表现得太出色,威震江东,实际上已经脱离了袁术的掌控。

称帝后,众叛亲离,四面树敌的袁术

4.玉玺在手,天下我有

袁术打败自己的最后一个决定就是称帝,他居然自己想称帝,阎象怎么劝都不听,相比袁绍比他聪明,起码人家想立刘虞为帝,那称帝的结果,就是孙策可以冠冕堂皇的背叛袁术;并可以在自己地盘上,名正言顺的清洗吞并袁术的人马。袁术也成为各诸侯群殴的对象。

总结袁术,志大才疏,缺乏足够的战略眼光,实力不足却四处征伐,此人只有百里诸侯的命,偏偏贪玉玺妄想称帝,逆天而行,最后众叛亲离。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