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和老照片里的日本海大港——海参崴

海参崴在1860年之前,隶属于中国东北的吉林将军管辖,《中俄北京条约》将海参崴及附近40多万平方公里土割让让给划给沙俄,从此中国人口中的“海参崴”,在俄文地图上标注为符拉迪沃斯托克,意为“统治东方”。

遥感图上的海参崴全景

今日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早已是一座繁华的港口城市,金角湾是城市的核心地带。

海参崴金角湾附近鸟看Golden Horn

符拉迪沃斯托克,是俄罗斯远东最重要的城市,俄罗斯的太平洋舰队就在这里。图为1880年代的海参崴,经过20多年的建设,这里已经完全是俄罗斯风格的房屋了。

1883年3月16日,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将海参崴升格成市,可见当时沙俄对这座远东城市的重视。海参崴,就像一只眼睛,可以窥视整个东北亚地区。

1880年代的海参崴还有大量留着辫子的中国人和一些日本人,而现在的海参崴已经很难看到中国面孔了。

上图:1880年代海参崴的日本人

上图:1880年代,海参崴的商业街,左侧有一沿街叫卖的中国小贩。

上图:1880年代,海参崴的一条主干道。

上图:俄国人为了在远东地区寻找出海口和优良港湾,所以一直觊觎海参崴。虽然海参崴并不是常年不冻港,在冬季会有结冰期,但在远东地区,有这一个优良港湾,对他们来说已经非常意义重大。图为1880年代的海参崴海滨,帆船林立。

1891年时西伯利亚铁路开通至海参崴,更加巩固了俄国人对这里的控制,同时也促进了这里的发展,大量俄国人寻找出路涌入海参崴。

上图:19世纪晚期,海参崴的俄罗斯水兵和日本妇女


上图:1902年,海参崴市内运输的典型画面:左边是俄国人的载客马车,而右边的是中国的两轮运输马车。它们是当时海参崴的主要交通工具。


清末民初,这里满大街都是中国人,他们在海参崴主要从事比较费体力的社会底层工作,做起来劳累无比,待遇却极低。


一处海港边停泊的许多中国舢板,这张照片拍摄于1903年,此处正在修筑城市岸堤,在远处的水里,是俄国太平洋第一舰队的军舰。


20世纪早期,海参崴老市场上有着许多的临时货摊,上面摆放着中国人生产的水果和蔬菜。


这是晚晴时期海参崴的一条商业街,好多都是中国人在此经商,店铺林立,一派热闹忙碌的景象。

一个准备出去挑水的居民,城市人也要为这些事情忙碌,体现着那个时代的特色。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海参崴还有很多中国人居住生活,不过大多处于社会底层,从事着为俄国人服务的工作。

1899年从事割草工的中国人

1899年,为俄国人养狗的中国同胞

1899年中国儿童,后来在俄国人的驱赶中,不知留在当地了

1899年在海参崴庄园从事割草劳动的中国人

1899年,海参崴,一名中国佣人在雇主家留影

1899年,海参崴,一名正在挑水的中国佣人


上二图:海参崴的中国流浪乐队,他们主要为当地的民间活动服务,靠着微薄的收入维持生计。

1910年代,海参崴商业街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