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 · 唐长乐公主墓 · 袍服仪卫图」壁画中的传统服饰

#中国传统服饰##唐代壁画#

【唐 · 袍服仪卫图】壁画

规格:纵265厘米*横356厘米

馆藏:昭陵博物馆

位置:陕西省礼泉县烟霞乡陵光村唐长乐公主墓

陕西省礼泉县烟霞乡陵光村唐长乐公主墓是距离昭陵最近的陪葬墓之一。墓主人长乐公主,生于公元621年,名丽质,是唐太宗第五女。因其母为长孙皇后,故而备受唐太宗宠爱。太宗继位后不久,便封其为长乐郡公主。贞观七年(633年),长乐公主下嫁宗正少卿长孙冲,即开国功臣,齐国公长孙无忌的嫡长子。长乐公主人如其名,生而貌美聪慧,但不幸因哮喘病于贞观十七年(643年)病逝,享年仅二十三岁。太宗痛失爱女,哀思难抑,遂将其陪葬昭陵。观长乐公主生平,虽早逝,但其一生荣宠不衰,也算圆满顺遂。

唐长乐公主墓1986年被盗,同年进行发掘,经修复,1991年对外开放。墓道两侧分别绘有精美的壁画,壁龛内放置着陶俑等陪葬品。墓室绘有腾飞的苍龙,长啸的白虎,奔驰的骏马以及甲胄仪卫、仕女、男侍等大量精美壁画。墓中出土的《云中车马图》和《仪卫图》最具代表性,是唐墓壁画中难得的上乘之作。 仪卫图是对墓主人身前仪卫场景的真实描写。在唐代,高品阶贵族墓中尤其重视绘制仪仗出行图以突出墓主的身份地位。唐长乐公主墓《袍服仪卫图》共两幅,每幅绘有8人,分别位于墓道东、西两壁,今天所介绍的《袍服仪卫图》位于长乐公主墓墓道东壁。由于墓道的斜坡构造,此壁画呈现出南高北低的格局,故而形成东壁人物右高左低的构图。

壁画中绘有八位神武的武卫形象,他们身体虽朝东站立,但头的朝向却各不相同。为首者与其后七人拉开明显距离,应为领队或首领,其余7人参差有序排列。八位武卫衣着服装一致,造型相似。

唐长乐公主墓 · 袍服仪卫图

前方领队身材魁梧,浓眉深目、方脸高鼻、络腮胡、八字须微翘,胡人特征明显。其头戴黑色软角幞头,内穿白色圆领窄袖襕袍。襕袍是古代的一种公服,始于北周,因于袍下施横襕寓意为裳,故称襕袍,是汉族上衣下裳制与胡服上下连属袍服互相影响的结果。腰束革带,带嵌珠玉,右侧腰带处悬挂有搫囊袋,脚蹬中筒尖头黑靴,双脚八字打开,前后分立,左手握环首仪刀,右手于胸前紧握,神态肃穆,威风凛凛。外穿淡色连半袖披风。

唐长乐公主墓 · 武卫服饰

这个披风也很像斗篷,斗篷和披风的最大区别在于斗篷更长更大,有帽子,像一口钟把人整个包裹起来。披风更像披着的外衣,短者也称帔。大多没有帽子只有领子。但是也有人说有帽子也算披风。披风是非常早的时候就有了,因为在北方抵御风沙,野外打仗,当被当衣都是非常实用的。这个外穿的披风在领口处系扎,披风的领子形状圆润有厚度,领子和衣身褶纹都带有晕染的感觉,上身部分有分割线,下面有横襕,从质地和结构的角度看,极有可能是裘皮材质制作的。至于是领子还是帽子很难确定,但是看上去领子很大应该有较好的挡风作用。披风发展到明朝时更像大袖褙子且普及。

后方武卫们衣着与领队相同,同样头戴幞头,内着襕袍,外穿披风,腰束革带,脚蹬黑靴。所不同的是后方武卫们腰间均左佩弓韬(装弓的套子,亦称弓袋、弓衣)、长剑,右侧悬挂充满箭镞的箭菔(用竹、木或兽皮做成的盛箭的器具),箭菔上悬挂毛皮制作的上粗下尖穗状物,手执红色五旒旗,旒数应该与身份等级有关。武卫们面向或左、或右、或正面,各不相同,显得威严抖擞。

《袍服仪卫图》充分显示出唐代贵族仪卫、仪仗队伍场面之盛大,真实形象地反映了唐朝社会生活中的仪卫制度。此制度是封建社会等级制度在墓葬中的体现,这些珍贵的仪卫图为我们了解唐代的仪仗制度和服饰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唐代服饰#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