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地方官职,河北三镇却成了“特区”,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安史之乱过后,大唐元气大伤,河北这个地方形成了特殊的三个地方藩镇势力,也就是历史上常说的河北三镇。事实上,皇帝为了安抚战乱中投降的将领李怀仙等人,就把他们派到河北来当节度使,只是他恐怕没想到,这股势力日后也并不安分。藩镇割据一向是让皇帝一个棘手的问题,他们中的很多人都不是善茬,不仅内部间有以下犯上的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逐渐不把皇帝放在眼里,甚至形成了自主决定下一任继任者的惯例,皇帝也逐渐习惯了河北三镇的这种做法,使河北三镇成为大唐的“特区”。

​一开始时,河北三镇节度使这个职位的继任就不太受朝廷的控制,在这方面他们有很大的自主权,即使朝廷选派人选,也不能顺利接任。虽说如此,但规矩还是有的,那就是节度使的职位是可以家传的,儿子和侄子都可以继承这个职位,当然若是手下有人想要通过自己的能力夺取这个饭碗,也是可行的。武力夺权看起来是不讲道理的,但却非常现实。当然如果做到这个官职,没两把刷子的话,恐怕是很难坐稳的,不知不觉中可能就会被自己的手下给拉下来。李怀仙就是这样一个鲜明的例子,他的部下兵马使朱希彩、经略副使朱泚、朱泚之弟朱滔等人,共同杀死了李怀仙及其全家,朱希彩夺了李怀仙的职位。

​后来,朱希彩等三人相继得到了三镇节度使的权力,再往后李宝臣又继任了节度使,他死后,他的儿子李惟岳想继承父亲的职位,按照先前的规矩来说,这倒在情理之中。但是皇帝也想收回对这个地方的控制权,这可是一个好机会,所以就一直不同意。李惟岳一看自己的请求没得到同意,竟联合起其他节度使,与朝廷对抗起来,最终兵败。可见即便当时大唐的盛世虽然已经过去,但国家还是具备一定实力的!

呆在河北的大多都是安禄山先前的余党,他们是被招降过来的,藩镇割据的形势越来越明显。三镇节度使越来越嚣张,后来根本不听朝廷的号令。

​即便他们兵败服输,可心里一直都不服的很,对朝廷的人也没什么好脸色。就拿兵变失败后的李淮岳来说,虽然他已经向朝廷投降,但其他人依旧对朝廷不满。这些人又一次联合起来反叛,闹出了很大的动静,后来皇帝决定继续保持河北三镇相对独立的地位,这才归于平息。

​河北三镇挣来的自主决定权,形成为一种特权,河北三镇也成为大唐的军事特区。虽说他们也曾归顺朝廷,但这种归顺是有限的,并不是完全听从中央的调遣,但又不具备完全独立的实力,就这样处于一种互相利用,互相依存的关系。这些藩镇势兴盛了好多年,朝廷一直不敢对他们动真格的,这一问题直到唐末终于彻底失控,成为大唐垮掉的重要因素。

参考资料:《新唐书·卷二百一十一·列传第一百三十六》《旧唐书·卷一百四十二·列传九十二》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