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民国才女,30岁成为北京大学教授!比鲁迅更早发表白话文小说

在中国新文化运动史上,曾闪耀过一颗明亮的星。她与鲁迅一起,开创了我国现代白话短篇小说的先河,并成为最早发表现代新诗的女诗人。她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教授陈衡哲。

1890年,陈衡哲诞生于江苏常州城内十字街的一幢普通民居。她的童年与少年时代,主要在外祖父家度过。陈衡哲没有正式上过小学,启蒙老师实际上是舅父庄蕴宽。这位清末曾任梧州知府、广西边防督办的舅父,思想进步,倾向革命,在任上曾帮助同盟会首领黄兴脱险。创办陆军学堂时,李济深、白崇禧等是他的学生。武昌起义发生后,他曾任江苏都督。陈衡哲13岁时,离开常州到广西舅父家,由舅父亲自辅导学习。庄蕴宽推崇西洋文化科学,经常向她灌输新的知识。

庄蕴宽60岁生日照

直到1911年在上海,陈衡哲方开始了正式的求学生涯。她先在蔡元培等创办的爱国女校读书,后又入上海教会女校学习,打下良好的英语基础。1914年夏,清华学堂招考留美女学生,在舅父庄蕴宽鼓励下,陈衡哲毅然应考,被录取。不久远渡重洋,进入美国纽约瓦沙女子大学史学系修西洋史,兼学西洋文学。在美国期间,她结识了胡适、任鸿隽(日后的丈夫)等,经常聚在一起讨论新文学的问题,尝试用沙菲的笔名进行创作。

胡适

1916年,陈衡哲试用白话文写了短篇小说《一日》,于1917年发表于《留美学生季报》。《一日》是写学校里一天生活的,文笔生动幽默。尽管不论思想,还是艺术深度,《一日》都逊于刊登在1918年5月号《新青年》上的鲁迅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但陈衡哲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探索精神难能可贵,在开辟我国现代短篇小说之路上,她和鲁迅可谓不约而同。

此后她写了一批白话文短篇小说,收集在她的小说集《小雨点》中。不久,她又尝试了一首新诗《人家说我发了痴》,发表在1918年9月15日出版的《新青年》第五卷第三期,使她成为现代最早发表新诗的女诗人。陈衡哲的诗秀丽委婉,又炽热激昂,充分反映了那个时代青年们对自由和解放的渴求。

任鸿隽

1918年,陈衡哲在瓦沙女子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后,又入芝加哥大学深造,获文学硕士学位。1920年夏,在新文化运动的高潮中,陈衡哲毅然回到祖国,被聘为北京大学西洋史兼英语系教授,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教授。之后她又任职商务印书馆,曾在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南京东南大学、四川大学执过教。

陈衡哲

1927年至1932年,陈衡哲四次代表太平洋关系学会中国理事会出席有关国际会议,主编《中国文化论丛》。1933年,参与发起创刊《独立评论》。抗战期间,她颠沛流离,先后辗转于香港、昆明,最后定居于重庆。1945年,她被聘为美国国会图书馆指导研究员。

晚年照片

抗战胜利后,陈衡哲移居上海的上座小楼。由于体弱多病,加上视力极度衰退,她平常楼都很少下,几乎过着隐居的生活,但仍坚持创作。作为业余作家,她的著作虽不算丰富,可也成绩斐然。正式出版的除小说集《小雨点》外,还有《衡哲散文集》(上下两卷)、《文艺复兴史》、《文艺复兴小史》、《西洋史》(上、下册)、英文著作《一个中国女人的自传》等合计150万字。同时,未发表的文稿也近100万字。1976年1月7日,陈衡哲在上海家中病逝,生前为上海市政协委员。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