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人历史对他们最不公,明明都是大英雄,却被世人唾骂至今

春秋战国和三国时期,群雄割据,战乱频发,是历史公认的英雄辈出的时代,文人武将,各领风骚,而三国时期又是自古以来从来不缺艺术创作,哪怕是在现代,也经常出现以三国为背景的影视小说,而这其中最为世人津津乐道的便是一代枭雄曹操了。

在戏剧文学中,曹操是个白脸人物,而他的白脸代表奸诈,世人对他的评价为“枭雄”,而不是英雄,这同样是说强横有野心,似乎并不是正面夸赞,这样的评价并不准确,鲁迅曾经说过对曹操的看法,认为他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人,完全可以当得上英雄二字,值得让人敬佩。确实,曹操能够在乱世中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是智勇双全的大人物。

现代人的姓氏都是传承百年,甚至千年的,这使得人们对于做出过极大成就的先祖,总是自豪骄傲的,比如曹姓之人总爱说起自己的先祖曹操,一国之主,一代枭雄,但当时历史上的人并不是这样认为的,孙权评价过他,“其惟杀伐小为过差,离间人骨肉以为酷耳。” 这是说曹操手段的残忍,而苏洵也评价他,“有取天下之虑,而无取天下之量。”这是说曹操并不是一位明君,虽然有谋略,可气量还是小了些。

随着曹操的墓地被发现,他的尸骨DNA被复旦大学和人类学联合小组研究,他的个人事迹才被一一揭发,人们得已更加全面了解这个被历史误解的人物。其实不只是曹操遭受非议,同期的东吴大将吕蒙也是如此。

同吕蒙齐名的还有大将关羽,关羽自古以来都是被称为忠义两全之人,有勇有谋,他创造的奇迹实在是太多,可最终还是死于吕蒙之手,吕蒙出生于安徽,能够做到大将军,也是文武双全之人,但他杀死关羽的手段令人不齿,在荆州一战中,他率兵偷袭关羽,断掉了关羽的后路,让关羽命丧麦城,身首异处。

这样的结局,实属兵家常事,但关羽的光辉形象实在是太过伟大,后世的艺术创作甚至是神化了他,许多人惋惜关羽的结局,将此事归咎于吕蒙身上,认为吕蒙的行为不光明磊落,完全是小人做法。

许多历史后人也纷纷加入谴责吕蒙的队伍,明代思想家,文学家李贽就说过,吕蒙是妖魔,即使是用奸计取得胜利,也只是一时的,根本不值得夸赞,最终死后还是如同草木一般腐朽。李贽还是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可想而知他对吕蒙的评价会影响到多少人。近代历史作家蔡东藩也说过,关羽的失败,只是因为他过于刚直,吕蒙即使取得胜利,也仍然是有罪的,他亲近汉贼,而仇视汉裔,到底是什么样的心态。

在荆州一战中,大家期望的结局是关羽继续他的奇迹,绝地逢生,而不是被吕蒙杀死,但这并不公平,吕蒙和关羽都是各为其主,双方都在为自己的利益而争斗,吕蒙在当时来说并没有犯什么错。可后世却是大部分的人都谴责吕蒙的行为,甚至是他的后人也觉得蒙羞,一代英雄竟然是连自己的纪念碑都没有,也没有后人以他为骄傲。

其实吕蒙还是被一些人认可的,比如我们的主席,他出访安徽的时候,说到吕蒙,夸赞他的知错就改,虽然是大将军,但仍然虚心听从别人的建议,他没有什么文化,就去通宵达旦的学习,最终让别人刮目相看。主席将他视为正面例子,让还没有学习的革命同志去看《三国志·吕蒙传》,足以可见吕蒙是被主席高度认可为的。

曹操也是因为同样的原因而被后世人所批判,他与汉室后裔刘备为敌,似乎就像谋害主角的反派人物一般,曹操被塑造成为奸相,很少有人为曹操“平反”,这使得大家对曹操的印象便是阴险狠毒,当时也没有后人主动提起自己为曹操后辈。后来鲁迅做了第一人,他研究史料,了解到历史上的曹操并非后世所传的那样。

可即使大文豪鲁迅站出来为曹操平反,但大多数人还是不能赞同,他们习惯掺杂自己的感情去看待事情,比如秦始皇也被后世认为残忍自大,但秦始皇做出的成就却是不可否认的,其实史料的评价也不见得是真实的,毕竟历史由胜利者书写。

史学家会根据当朝君王的态度而去评价前朝君王,大多数评价是负面的,比如后世所写的秦史,似乎秦朝没有好人,而曹操也同样是以这样的方式被诋毁。可少数人却能透过表面看到本质,比如鲁迅先生一直认为曹操是大英雄,但他也没有大肆夸赞。

毛主席也曾评价过曹操的功绩,统一北方,建立魏国,改革政治,发展经济和农业,也可以当得上是一位合格的君王,就连他的文学造诣也达到一定的高度,主席认为这样的曹操是一位真正的男子汉。那些根据表面说辞批判曹操的人,只是人云亦云,他们没有真正研究过史料,这是对历史的不尊重,也是对历史人物的不尊重。

过去的历史没有后人切身经历过,就连不同的史料也可能会前后矛盾,更别说只是口耳相传,这样的评价更是不能相信的,应该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去对待历史,不对每一个历史人物轻易下判断结论,我们应该对他们负责。

参考资料:

【《三国志》、《三国演义》】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