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之中,一统天下的六大基本模式,帝王枭雄必择其一

改朝换代是中国古代常见的历史现象,乱世之际,总会出现强大的政权谋取天下,而任何一个军事枭雄都会立足于某个基本根据地开始崛起,他们一统中国的模式也并不相同。

就像围棋当中的定式一样,一个简单的模式,演变出万千种棋路。

那么下面就来看一看古代历史上六大基本崛起模式,本文将从正反两个例子的角度来探究各种模式的主要特点。

一,关中模式

正例:秦帝国,唐太祖李渊

反例:李自成的失败

得关中者的天下,由于地处山西与四川之间,陕西的地形又比较平坦,是囤积力量的大好根据地,长安的首都地位就是这样奠定的,秦朝出函谷关就可以攻取河南地区,而历代潼关都是山河险要,封住了数次强势的进攻。

隋朝得依仗关中而据天下,而李唐王朝得以谋取江山,关键就在于李渊处于山西地带,可以及时出兵占据关中,这一点就比只能苦攻洛阳的杨玄感与李密具有极大的优势。

但是随着中国地缘政治重心由东西转为南北,关中地区的重要性被大大降低,关中地区的重要性明显变弱,李自成的失败就是典型的例子,李自成忽视了农民起义的核心原因就是在陕西等地的饥荒问题,占据荆襄等地之后先是挥师陕西,浪费了兵力与时间之后才入北京,后来败走之后并未在内地成功固守,可见这个时期的关中根据地已经并不牢靠。

关中模式之所以衰弱,除了战争形态的改变,也在于其他区域形式的变化,在宋之后再进行关中死守已经并不能完全保证政权的安稳,还会失去江南等地的富庶资源。

二,河北模式

正例:汉光武帝刘秀,以及以山东或中原东部为基地的统一政权

反例:袁绍与窦建德

河北地区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更重要的是此处乃重要的南北通道,北方力量南下占据此处都可以作为重要的通道,反之如果以河北为核心,也可以取得天下,当战乱主要集中在中原地带时,河北南下的军队如同天降山丘,给中原割据政权巨大的压力。

刘秀的例子就是典型的河北模式,在刘秀北上河北之前,已经兵力较为衰弱,借助与真定王的联姻与自身的威名招纳望族支持才重新崛起。

在南方逐步混乱的时机下,刘秀果断南下,横扫四方,一统天下。

比起刘秀,袁绍则是河北模式下的一个反例,袁绍败于官渡,说明虽然河北一带可以直接南下攻取中原,但如果在要道地带受到强大的阻击,则势必会引发决战,居于河北虽然有利于休养兵力,但如果南方的力量过强,则会后续无力,虽然其实还有一种思路是攻取山西,但地形比较险要,并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案例,袁绍败于曹操,后来邺城一线被曹操控制,北平乌桓之后得以稳定北方。

倒是河北模式还有一个特例,那就朱棣的靖难之役,从河北出发,意外攻克强大的防线,山东绕袭,攻破南京。

三,汉中模式

正例:汉高祖刘邦

反例:汉昭烈帝刘备以及其他所有的蜀地政权

蜀地险要,是防守的好地盘,占据汉中之后得以进军关中,一旦拿下关中,那么就可以兼具汉中模式与关中模式两大优势,相比来说,汉中模式对于关中模式重要但并非必要,但关中模式对于汉中模式却相当必要。秦帝国谋取巴蜀,如虎添翼,得天下,但如果关中政权没有夺取四川,而是东面取得大胜也可以保证优势,苻坚在王猛的辅佐下以关中为基地统一北方。但具有汉中却不能有关中,势必会被封死。

韩信暗度陈仓,为刘邦打开汉中反击之路,结果刘邦依靠着汉中优势,以关中为跳板,刚入关中就能够立刻出关攻打项羽。

但刘备的蜀汉政权虽然一度非常强盛,但汉中五道的局面一直没有打开,诸葛亮北伐也只能通过陇右道试图蚕食关中,却不能成功。

四,江南模式

正例:明太祖朱元璋

反例:其他所有的南方偏安政权

江南地区气候优良,但宋朝之后才完全成为经济中心,南北朝等时期南方政权并不能成功攻克北方,加上中国地势北高南低,地形也非常不利。

江南地区的防御关键在于淮河流域,另一个关键在于荆州地区,历史上有许多占据蜀川与江东的南方政权,立足可以稳定,主要靠的是这两个地方。

但居于南而又一统天下的,唯有朱元璋。

朱元璋是一个例外,朱元璋的出击迅速完全超出元朝统治者预料,将江南地区的经济优势发挥了出来,使得明朝军队在北伐当中重创元朝,所以说“得国之正,莫过大明”此言非虚。

五,漠北模式

正例:成吉思汗

反例:其他灭亡的游牧民族

居于漠北 窥视中原,虽然强劲,但匈奴等族最终都烟消云散,唯有成吉思汗的蒙古大军真的立足蒙古草原征服亚欧大陆,成为了游牧民族征服模式当中的最强者。

六,东北模式

正例:金与清朝,以及近代的解放军

反例:张作霖

东北模式历史上最为靠近近代,女真初期崛起就是立足东北,征服了雄极一时的辽。

而满清的崛起也是立足东北。

东北地区更为复杂,资源也比漠北肥沃,在明代时期,这个方位反而是更加重要的塞外。

清军得以入关,其所在的东北根据地非常重要,入关之后依靠河北地区,可以同时发挥东北模式与河北模式的两大模式威力。

有人曾以陕甘宁根据地为论据,认为中共中央领导解放战争,其实使用了关中模式,其实不然,陕西的主要地区,在解放战争后期仍然把持在胡宗南手中。

解放战争走的模式恰恰就是东北模式,甚至解放战争初期,中共中央高层就统一意见,认为不管哪一处根据地有失,东北不能有失。

而后平津之战也是依靠东北野战军的入关而成功的。

淮海战役本身其实是打算消灭海州李延年部,但意外能够进行全面决战,实际上原本徐州地区的决战是要等到河北主力南下之后进行的。

从这里来看,解放战争是典型的东北模式。

仔细分析六大统一模式,其中有两个地区虽然不能作为主体根据地,但是相当重要的区域。一个是荆襄地区,是连接江东与蜀地的主要通道,南方可以借此北进,北方也可由此南下,是南方政权的中心要穴;另一个是山西地区,北方的核心枢纽,关中与河北连接地带,吕梁山与太行山夹着汾河谷底,此处也是中原王朝抵御北敌的首要咽喉。

但这两处区域较为窄小,不能作为主地盘,却是乱世时期一统天下的跳板。

纵观千年以来,中国古代的统一战争,走的棋路不过就是这六大模式,万变不离其宗,占据地利而后图人和,再择天时发动人和,从而达到战略目的,这便是从古至今唯一不变的战略法则。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