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面间谍封德彝,是怎么混成大唐三方势力的心腹人物的

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作者手挥五弦

在唐初众臣中,封德彝是个有点特别的人物。论功劳,不大不小,李渊开国也好,李世民夺位也好,都不算很出众。论才能,不高不低,有不少亮点,但与魏征、房玄龄这些名臣相比,存在感不算太高。但要论善于钻营的本事,似乎当时无人能出其右,是个顶儿尖儿的人精。

封德彝由隋入唐,在两朝都混得风生水起。其实这倒不算什么了不起,能做到的也大有人在,像萧瑀、宇文士及等人都是。但在高祖李渊朝的权力斗争中,能让李渊、李建成、李世民父子三人同时都认为是自己人的,好像就只有封德彝一个。

在这种你死我活的残酷斗争中扮演多面人的角色,难度好比走钢丝,稍有不慎就会玩火自焚。然而封德彝却隐藏的很好,生前一直没有穿帮,将李渊父子三人都蒙在鼓里,长袖善舞的能耐让人不得不服。封德彝能为人所不能,自然有他的过人之处,大致靠的是三样本事:一是确有真实才干;二是为人工于心计;三是不背道德包袱。

实事求是地说,封德彝还是有真材实料的,并非一味投机取巧。李世民英明神武自不必说,李渊、李建成也并非演义小说里描写的那样无能,要得到他们的信任和重用,只会说漂亮话是不行的。更何况当时是要打天下、夺位子,肯定要用真有本事的人。

封德彝与宇文士及一起投唐,李渊一开始认为他谄巧不忠,骂了一顿后将他赶走。然而封德彝后来向李渊进献秘策,让李渊大为高兴,马上拜为内史舍人,后来又升为内史侍郎。封德彝进献的什么秘策不得而知,但能够一举扭转李渊对他极为恶劣的第一印象,料想绝非等闲。

封德彝像

李渊曾经论起死后陪葬的问题,封德彝认为厚葬的风气是自上而下引起的,厚葬的古墓基本都被盗贼发掘。如果人死后无知,厚葬也是白费;如果死后有知,坟墓被挖会感觉惨痛。封德彝的看法坚定了李渊的主意,要求今后要自上率下,一律薄葬。而这一番话也说得非常巧妙,可见封德彝不但有见地,口才也是很不错的。

李世民东征王世充时,两军相持不下,李渊想要撤军。当时封德彝在李世民军中参谋军事,受命回朝向唐高祖分析形势,建议继续坚持,趁敌军气衰一举击破,并成功说服了李渊,事实证明这一意见是正确的。因此在李世民平定洛阳班师回朝后,李渊对封德彝大加赞赏,将其比作晋武帝时力排众议策动伐吴的张华,给予极高的评价。

李世民东征王世充

武德五年突厥入侵太原,然后又遣使求亲,群臣大都主张求和,又是封德彝力主先打再和,为李渊采纳。李世民继位后,曾就分封亲王的问题征求意见,封德彝认为李渊时期分封太广,耗费民力过多,不能继续这么干,这算是于国于民都大为有利的建议,也得到了李世民的认可。

御史大夫杜淹建议让御史检查核对各部门的公文以避免错漏,封德彝提出反对,认为错漏问题由各部门自负,御史自负责纠察举报,这才符合办事程序和职责分工,连杜淹本人也心悦诚服。

从这些实际表现来看,封德彝在政务、军事、外交等方面,都有很强的真实才干,其中有的建议也切实击中了当时的一些流弊,对于动乱之后的社会快速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封德彝不像裴寂那样和李渊有私交,要是没有几把刷子,恐怕早就被晾起甚至踢走了。

在李建成和李世民的夺位斗争中左右逢源,在父子三人之间三面讨好,不耍心计是不可能的,而且还不能是一点半点,必须做到十分缜密周全。

首先是表态进言必须讲究技巧。李建成和李世民那里还容易,表示效忠就好了,关键是向李渊提建议,分寸的把握比较难。接班人的选择是个敏感问题,没有掌握好尺度的话很容易惹祸上身,当时睿智如李靖、李世勣都是选择明哲保身。要参与的话,就得注意方式方法,绝对不能让皇帝认为自己在其中有什么瓜葛。要知道后来李世民诸子争位过程中,可是牵连了不少人。像贾诩以“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耳”的一句话让曹操定下接班人,举轻若重,这种例子不可多得,可遇而不可求。

李渊曾经打算废李建成改立李世民,犹豫不定时向封德彝征求意见。封德彝成功劝说李渊中止了这一计划,可以说是深度介入了接班人问题,并且成功施加了重大影响。相信当时用的说辞是很有技巧并富有说服力的,定然经过了仔细琢磨。像魏征那样硬着脖子一味直谏多半不行,只怕还会让李渊认为其中存在阴谋,不但把事情搞砸,还要把自己赔进去。

影视剧中的封德彝形象

其次是事情要干得十分隐秘。表态效忠也好,出谋划策也好,都可以做到两人当面言不入六耳,保密工作好做一些。但劝阻李渊另立一事,则需要让李建成知道,却又不能让李世民知道,这个难度很大。

这件事在李建成那里绝对是奇功一件,以封德彝的为人,冒着可能激怒李渊、肯定得罪李世民的风险去干这件事,绝对要有所得,不可能就此秘而不宣,在李建成那里当无名英雄,因此必定要通过某种方式让李建成知道。而要表功的话,自己说则不如别人说,可是要借第三人之口,既有泄密风险,又难以取信。这样一件隐秘之极的事,走漏风声的后果实在太严重,不可能不采取相应的保密措施。

而封德彝成功做到了没有让李世民听到任何口风,办得滴水不漏,不知费了多少心机。最大的可能,是封德彝摸透了李渊的心思,料定李渊会将此事向李建成透露,而不会告诉李世民。揣摩人意是封德彝的拿手好戏,在隋文帝时就已经炉火纯青,对自己不能直接接触的杨坚夫妇的心思都能揣摩得十分到位,连极为自负的杨素都自叹不如。如今作为李渊的近臣,猜透李渊的心意那是半点也不奇怪。

封德彝行事,一切从自己利益出发,绝不纠结是不是符合道德,毫无心理负担。

当初在隋炀帝朝,封德彝就为了上位,依附当时的红人虞世基,帮他出谋划策。只要能讨好皇帝,并不问是非对错。隋朝政治日益败坏,固然主要责任是隋炀帝本人,但像封德彝这样推波助澜,起的作用也不小。

李世民继位后,封德彝与萧瑀分别担任右、左仆射,每次与萧瑀私下商量政务时,都能达成一致意见,然而到皇帝面前,却又出尔反尔,搞得萧瑀很是被动。封德彝当初被李渊任命为中书令,还是由于萧瑀的推荐,算起来萧瑀也是封德彝的恩人,而封德彝为了在李世民面前图表现,耍小心机坑陷萧瑀,人品实在不怎么样。

李世民让封德彝举贤,封德彝却说当今没有什么人才,这事干得也实在有点猥琐。比起李林甫科举考试一个不取,然后宣称野无遗贤,也就好那么一点。

在传统道德观最重视的忠诚方面,封德彝也是完全不在乎,既然料定李渊父子三人之间必将发生冲突,便毫不犹豫地脚踏数只船。

先是在李世民被李建成、李元吉诬告时,封德彝暗中劝李世民要尽早图谋。见李世民没有同意,随即又到李渊进言,建议早作决断,要么就立李世民,不然的话就要采取措施,避免引起争斗,摆出一副完全是为了大唐社稷安定着想的样子。然后跟着在李建成那里出主意,要李建成又不要有妇人之仁,先下手为强。变脸之快,演技之精,令人心服口服,也就封德彝做得出来。

当时有本事又有心计的大有人在,只是脸皮不够厚,这道德上的门槛迈不过去。要么选择中立自保,要么选择富贵险中求,明确站队赌上一把,首鼠两端的事是干不来的。封德彝没有道德约束,敢为人所不敢为之事,虽然名声不堪,却能成功地在李渊父子三人的冲突中立于不败之地。

影视剧中的封德彝形象

不过也许是百密一疏,封德彝的所作所为在他死后还是被暴了出来。封德彝死于贞观元年,数年后不知何人向李世民揭发了他的这些隐事。李世民知道真相后不知是念及封德彝的功劳,还是顾忌自己的面子,一直隐忍不发。直到贞观十七年,经由唐临弹劾、唐俭提议,才给予收回赠官并削封改谥的追加处罚。封德彝用尽七窍玲珑心,保住了生前,却躲不过身后,终究还是落了个奸狡险佞的差评,也不算冤枉。

作者简介

手挥五弦:好读史,不求甚解,史海拾贝者一枚

END

喜欢本文/作者,文末赞赏一下表达支持吧!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点击图片阅读文章

韩建:治事能臣亡唐推手

“一丈青”扈三娘误入白虎坛,大宋女德班改造效果惊人

能力平庸,却当上了一把手:道光为什么选择咸丰?

知道点儿新故事了吗?知道你就点个赞告诉我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