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首霸:郑国的崛起和衰落

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谢幕,标志着西周的结束,周平王迁都洛邑建立东周,春秋争霸时代正式拉开了帷幕。在周平王东迁的过程中,有两个受益者:秦襄公因帮助周平王迁都而立国封侯,郑国则借助时势、强势崛起,成为了春秋首霸。

建国立业,迁国避祸:如果不是郑恒公的赌博,可能郑国就和西周一起灭亡了,他要感谢一个学历史的饱学之士。

郑国并不是最早诸侯国,郑国的第一任国君郑恒公是周厉王的儿子,周宣王的弟弟。周宣王继位后,把郑地封给了郑恒公,郑恒公治理国家颇有政绩,受到百姓爱戴。周宣王去世后周幽王继位,任命郑恒公为司徒,对这位叔叔更加倚重和信任。周幽王执政期间,重用奸佞之人、宠爱褒姒,引起诸侯离心离德,郑恒公劝谏多次,但周幽王置若罔闻。郑恒公受哥哥周宣王临终前的托付,不忍离周幽王而去,但却担心以后郑国会因为周幽王而受到牵连,于是决定迁移郑国的子民,但到底迁移到什么地方却没有好的办法。

郑恒公找到了掌握王室典籍的太史伯,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有学问的人。老子就曾为周王室掌管典籍,这个工作待遇不高、权力不大,但却有机会接触到大量典籍,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物太史公司马迁和其父司马谈,就担任过类似的职务太史令。这位太史伯果然是高人,他回答说:“只有洛河以东,黄河、济水以南可以安居。”郑桓公说:“为什么?”太史伯说:“那地方邻近东虢国和郐国,虢、郐二国的国君贪婪好利,他们的国民并不归附,您肩负司徒的职务,用教化恩泽世人,这两国必然会成为您的城邦。”郑恒公又问:“我想向南方发展可以吗?”太史伯说:“如今周王室已经衰落了,南方是楚国的天下,楚国将会对郑国不利,因此那并不是最佳的发展场所。”郑恒公又问道:“那向西边发展如何呢?”太史伯说:“西边是虎狼之国,在哪里就等于和虎狼为伴,也不是什么好主意。”

于是郑恒公请求周幽王允许自己迁国,周幽王答应了郑恒公的请求,于是郑恒公让自己的长子,带上丰厚的礼物出使虢、郐两国,两国国君考虑到郑恒公是周的司徒,又给了很多礼物,便都拿出来五座城池给郑恒公。郑恒公按太史伯的说法,把自己的家属和重要财务都安置在虢、郐两国之间的京城。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申侯联合西戎攻陷了西周的都城镐京,他们在骊山脚下杀死了周幽王,郑恒公也没能幸免,作为司徒和周幽王一起被害。

武公之略,开疆拓土:郑武公做了四件大事:一曰攻伐:退犬戎、灭虢、郐、胡三国;二曰固业:解放“商人”从而提高生产力;三曰结盟:迎娶武姜,建立申郑之盟。四曰传承:选择了寤生继位,造就了春秋首霸郑庄公。

郑恒公的儿子郑武公继位,他联合秦、晋、卫三国联军击退犬戎,接替父亲郑恒公受封为卿士,不久以后又因为护送周平王迁都洛邑有功,被授予了大片土地。郑武公秉承父亲的遗志,极力开拓郑国的版图。首当其冲的就是虢、郐两国,两国国君昏庸无能,我若不取必有人取之。郑武公继位后不久,就利用自己卿士的身份灭掉了虢、郐两国。

下一个目标是胡国。这次郑武公决定先麻痹一下胡国的君主,他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胡国国君,胡国国君十分高兴,心想既然两国结成了儿女庆家,以后郑国就是自己的盟友,不会对自己构成威胁了。这个时候郑武公召集大臣开了一次会,讨论下一个进攻的目标。大家面面相觑,谁都不知道郑武公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郑武公的近臣关其思突然大声说:“我们应该进攻胡国。”郑武公大怒,说道:“胡国是我的姻亲之国,怎么能够去攻伐呢!来人,把关其思推出去砍了,人头送到胡国去。”大家都跪倒在地,替关其思向郑武公求情,郑武公说道:“你们要逼我做不义之人吗?如果还有人为关其思求情,一律同罪!”大臣们都不说什么了,关其思是罪不至死,但是为关其思丢掉自己的性命,显然是得不偿失的。

而事实上,这正是郑武公和关其思定下的谋略,郑武公用关其思的头,换取了胡国的信任,达到了麻痹胡国的目的。而这条妙计的始作俑者很可能就是关其思本人,他是郑武公最为信任的谋士和长者,被称为大士。为了达到灭胡的目的,他做出了自我牺牲,就为了成就郑武公的大业。通常我们只看到了郑武公的残忍,往往忽略了关其思自我牺牲的伟大。

除了在军事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之外,郑武公提出了解放“商人”的口号。周灭商后,商的后裔都成为了世袭奴隶,但商人特别精通于技术与商业活动,郑武公发现了“商人”这方面的能力,于是提出解放商人,利用他们的能力开疆拓土修固城池,郑国的生产力水平达到了春秋初期的鼎盛。

郑武公十年,郑武公迎娶了申国国君申侯的女儿武姜为妻,武姜为郑武公先后生下了两个儿子,分别是寤生和共叔段。寤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春秋三小霸之首,春秋首霸郑庄公。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左传·隐公元年》

武姜因为在生寤生的时候难产,因此对寤生十分厌恶,但却对自己的小儿子共叔段十分喜欢。因此,武姜屡次在郑武公面前说,要立小儿子共叔段为国君,但郑武公并没有听取妻子的建议。

庄公的崛起和郑国败亡:平内乱、固国本;赴黄泉,念母恩;尊天子,伐宋氏;败桓王,逞霸强;身后事,霸业止。

春秋首霸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郑武公去世以后,寤生继位成为了郑国国君,史称郑庄公。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左传·隐公元年》

寤生继位成为郑国国君之后似乎很怂,对于弟弟共叔段地理的种种不法行为姑息纵容。武姜要求郑庄公将制地封给小儿子做为封邑,郑庄公说:“制地是战略要冲之地,让弟弟去哪里太危险了,对于国家也是十分危险的!”武姜说:“既然如此,那就把京邑封给共叔段吧。”京邑是郑国最大的城,人口众多、物产丰富,比郑国国都还要大,郑庄公答应了下来。郑大夫祭仲进谏道:“京邑比都城还要大,不能分封给共叔段,久必为祸!”郑庄公说:“这是母亲大人的意思,我怎么能拒绝而让母亲伤心呢?”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左传·隐公元年》

共叔段到了京邑之后,整顿军备。准备和母亲武姜一起里应外合推翻郑庄公的统治。祭仲又进谏道:“郑武公在位的时候,城市的规模都不能超过都城的大小,如今京邑的规格不符合法度,你怎么能容忍这种事发生呢?”正中工一副可怜的样子,说道:“这是母亲大人的意思,我又能怎么办呢?”祭仲说:“武姜的欲望有什么时候能够得到满足呢?不如把共叔段安置在一个地方,不让他继续蔓延发展,野草蔓延发展都会难以控制,何况是兄弟呢。”郑庄公对自己这位忠诚大臣,只好说了一句:“多行不义必自毙,您暂且静观其变吧。”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左传·隐公元年》

共叔段见自己的大哥对自己并没有采取任何行动,便命令东西边界都要既听从庄公的命令,同时又要听从自己的命令。公子吕找到郑庄公说:“共叔段现在反行已现,如果您继续对他姑息纵容让他发号施令,那么我们就去侍奉他,如果您不打算接受他这样的做法,就让我替您去除掉他。”郑庄公摇了摇头说:“用不着这么做,他会自食其果的。”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左传·隐公元年》

共叔段又强行将两个属地,纳入了自己的封邑。公子吕对郑庄公说:“现在可以动手了,让他实力继续强大下去,争得民心,恐怕就不好对付了。”郑庄公不以为然,他说:“倒行逆施者没有正义,无法号召人,势力越大崩溃的越快。”当共叔段一切准备就绪,准备进攻京城的时候,郑庄公果断采取措施,命令公子吕进攻京邑。京邑的人本来就反对共叔段的种种倒行逆施,公子吕的大军一到,京邑人立刻背叛了共叔段,共叔段只好逃到了共国。

遂置姜氏于城颖,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左传·隐公元年》

对于自己的母亲武姜,郑庄公十分生气,将她迁居到城颖居住,并且发誓说:“不到黄泉,不再见。”过了一年多以后,郑庄公的气渐渐消了下去,他很想念自己的母亲,但又不好违背自己的誓言,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此时大夫颍考叔向庄公献礼,庄公赐给他食物。考叔说:“我有老母,请您把食物赐给我的母亲吧。”庄公说:“我也很思念我的母亲,但又不能违背誓言,怎么办呢?”考叔说:“挖条地道到有泉水处,你们母子就可见面了。”于是庄公依照他的办法,终于见到母亲,母子二人相拥而泣,关系得到大幅改善。

郑庄公一方面是周朝的卿士,一方面又是郑国的国君,因此他既要维护周天子,又要扩展自己国家的疆土。但郑国的地理条件却先天不足,郑国处于四战之地,南方有楚国,北方有晋国,西方是东周,只有东方才能发展。

在东方诸国里宋国国大爵尊,对东方中小国家很有号召力,成为郑国东出的一大障碍,伐宋是郑庄公当时能做出的最佳战略选择。为了取得对宋军事胜利,郑庄公采取了以下的谋略:

一、和齐国、鲁国结盟。齐鲁两国在宋国的东北部,通过与两国结盟,形成了对宋国的包围之势,郑庄公还把取得的宋国城邑送给鲁国,以巩固这种同盟关系。

二、假借王命伐宋。郑国是个小国,在诸侯中本来没有什么威望,但是郑国是周天子的卿士,因此,郑庄公假借周天子的名义,说宋国不来朝见周天子,不遵守周礼,号召各国会盟攻伐宋国。形成了对宋国的巨大舆论压力和军事压力。攻伐宋国之后,郑庄公又用周天子的名义对不来会盟的许国进行讨伐,几乎将许国灭国。

三、扶植宋国内部的反对势力。公子冯从宋国出逃,郑庄公收留了他,后来宋国内乱,宋人接公子冯回国继位。公子冯临行前对郑庄公说:“我将作为您的臣子,不敢有二心。”

郑庄公和周天子的关系十分微妙,二者相互利用又相互帮衬。周东迁之后,已经没有了周天子的威严。而作为周朝的卿士的郑庄公,自然肩负起了维护周朝威信的责任。当然他也利用天子之名,四处攻伐来扩充自己的实力。但周天子不想看到郑庄公一家独大,因此想培植自己的势力,这种做法触怒了郑庄公,周天子无奈只有将太子派到郑国做人质,来换取郑庄公的原谅。

郑庄公也没有得理不饶人,他把自己的儿子也派到东周作为人质。郑国的发展得益于东周卿士的身份,同样受其身份所累,郑庄公既要维护天子权威,又要发展自己的势力,这本身就是一种矛盾。因为诸侯哥割据本身就对周天子权威的最大威胁。而郑庄公自己一生的志向,在他的一段话中也可以看出端倪:

“寡人赖天地祖宗之灵,诸卿之力,战则必胜,威加上公,于古之方伯如何?”

方伯,就是一方之长。郑庄公的志向目标就是成为诸侯中的领袖。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郑庄公为此做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

周平王去世之后,继位的周桓王一心恢复周天下对天下的统治地位,于是他先削弱后免去了郑庄公的卿士之位。郑庄公则派部队到周天子的领地去割麦子来示威,至此郑周交恶,双方之间的战争处在一触即发的阶段。那些老谋深算的郑庄公知道自己不能先动手,因为周天子的权威是要维护的,就算是要打,也只能是稍微惩戒,而不能伤筋动骨。周天子的权威如果被蔑视,那么郑庄公的霸业,也会受到极大的威胁。周桓王毕竟年轻气盛,他率领陈、蔡、卫、虢四国首先发动了进攻。郑庄公先击败了实力最弱的陈国部队,其他三国不战而溃,独自面对周天子所率领的周师,郑庄公已经有十分的胜算。

周师根本没有什么战斗力,周天子也被箭射伤了肩膀,郑国大臣建议追击,郑庄公说:“尽管天子无故来犯,但是君臣有别,我们自保就可以了,怎么能追击天子呢?”不仅如此,郑庄公为了表示尊王,还特派大夫祭仲去慰问受伤的周桓王及其左右随从。这场“繻葛之战”让周天子的威信扫地,郑庄公则声威大震。宋、齐、卫等大国纷纷来和郑国结盟,陈、蔡等小国也表示臣服,俨然成为了诸侯霸主,走上了自己的人生巅峰。

和很多雄主一样,郑庄公同样没有处理好继承人的问题,导致郑国霸业开始衰落。他有十几个儿子,长子忽十分勇敢,曾经率领郑国部队替齐国击退了戎狄的进攻,并俘虏了戎狄的统帅。另外一个儿子突则有才智。为了避免自己死后兄弟相残,郑庄公让自己的儿子突到了宋国,但这样的安排,还是没有避免郑国的衰落。郑庄公去世后,郑国国君之位屡生变故,外部原因是诸侯国的逼迫,内部原因则在于祭仲,这个郑庄公最信任的重臣操纵。他在多次变更国君的事件中,充当了决策者,此时郑国的权力不在于国君,而在于祭仲这样的重臣,这是郑庄公生前没有预计到的。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郑恒公、郑武公、郑庄公三公兴郑,开创了郑国霸业,让郑国成为春秋首霸。但郑庄公在选择继承人的问题上,却没有做好,导致郑国霸业三代而终。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