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下令诛杀将军,士兵在圣旨上加几个字,将军成了新皇帝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自古皇帝便多疑,因为他们掌控的是天下至高无上的权力,这样的权力有谁会不觊觎,不动心呢?尤其如果你手下的人有造反的心思,或者造反的实力,那就自然成为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了。

曾经有一个皇帝怀疑自己手下的将军要谋反,便秘密下令处死将军,谁知将军却利用皇帝圣旨,颠覆了一切,反而使得皇帝被诛,自己取而代之。据史书记载,给将军出主意的人,是军中的一个小兵,他向将军建议在原来的圣旨上加几个字宣读,便能赢得生机了。

这个皇帝就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后汉隐帝刘承祐。至于将军,则是刘承祐手下的一员大将,名叫郭威。后汉是中国历史上存在时间最短的政权,因为后汉的开国皇帝——高祖刘知远把这个国家建立起来才半年的时间,就倒霉催的生了重病驾崩。

948年,刘知远临终前,将帝位传给次子刘承祐。但是刘承祐年纪轻轻,别说政事,世事都还没拎得很清。刘知远不放心,就任命杨邠、苏逢吉、史弘肇、王章、郭威这几个人辅佐自己的儿子。

前面几个人都是文臣,矛盾冲突不断,没过多久就几乎架空了刘承祐。倒是郭威为人和口碑还不错,但常年在外征战,很少留在皇帝身边。这刘承祐听信别人的构陷,以为郭威要谋反,就想着派人前去处死郭威和他的义子柴荣。

有人偷偷泄露计划给郭威,郭威听闻这样的事情,气得不行。谁也不想这么冤死,郭威本来不想谋反,也不得不反了。但是手下的几千兵马,怎么能让他们听从自己,跟自己回京杀了皇帝,让自己保住命呢?

这时,郭威身边的小兵赵匡胤给郭威出了个主意:在使者到来之时,设宴款待,然后迷昏使者,换人冒充,再当众宣读圣旨。不过,原来的圣旨“杀郭威及其义子柴荣”后面要添上几个字,改成:“杀郭威及其重要部将,并将三千郭家军尽数诛去。”

这样一来,这道圣旨就与士兵们的安危也牵扯上了,谁也不想白白地死。赵匡胤轻而易举地煽动了士兵们的情绪,让他们个个都愿意跟随郭威反叛。郭威顺利除掉了刘承祐派来的人马,带着士兵们直奔京城,诛杀了刘承祐,自己建立了后周政权。

而给郭威出这个主意的小兵赵匡胤可不是一般人,他就是后来“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能够在危急情况下立刻想出办法,挽救郭威,这样的急智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也难怪他后来能有那么高的成就了。对此你怎么看呢?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