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敌人没有弱点怎么办?刘伯承元帅告诉你如何给敌人创造弱点

1937年11月9日,太原沦陷,日军占领太原后,继续沿津浦线南犯,于11月中旬进至黄河北岸,在华北,以国民党为主体的正规战争已经结束,以共产党为主体的游击战进入主要地位。

为了配合阎锡山部作战,八路军总部要求刘伯承的第129师在正太路向日军发起攻击,然而怎么攻击?对于和日军作战不久的八路军来说仍是一个挑战。

接到命令后,129师迅速召开了作战会,有一名干部提出:现在日军防守很严密,看不出弱点,我军很难下手。其实大多数指挥员都有同样的想法,只是看谁先提出来而已。

确实,正太铁路是日军的后勤大动脉,当然是日军重点设防的地段,在重要位置都修建了坚固的防御工事,而八路军缺少重武器,以轻型武器攻击敌坚固防御设施无异于自我灭亡。

刘伯承环视了一下,说道:“打仗就是要选择敌人的弱点,如果敌人没有弱点怎么办?打还是不打?当然还要打,但先要给敌人制造出弱点,给敌人制造弱点的战术就叫做‘围点打援’”。

刘伯承略带重庆口音的话令指挥员们心头一震,心里一下子亮堂了,仿佛看到了作战指挥领域的新天地。想必大家都看过《笑傲江湖》,里面有一套剑法独孤九剑,专门针对敌人的破绽,当敌人没有破绽时就不好对敌了,但是刘伯承元帅却更高一个层次:创造破绽。

刘伯承分析道:作为“太行八陉”之一的井陉,是石家庄通往太原的必经之路,这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自古以来就是兵家角逐之地,日军在井陉的力量较多,而且依险而守,我军难以攻克。

在井陉西边的旧关,驻有200多个敌人,但是旧关工事坚固,敌人死守据点我军也难以攻克,我们可以派出一部分部队佯攻旧关,那么日军必然派出井陉的力量进行救援,我们派出大部力量在必经之路上设伏歼灭敌增援部队,设伏的地点就是长生口。

应该说刘伯承的分析很到位,大家也很信服,为什么刘伯承确实敌人会上当,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129师前一段时间在长生口伏击过敌人。刘伯承的部署是这样的:用769团的兵力攻旧关,对敌人实施包围,但并不切断敌人的电话线,让他们向井陉的敌人求援,迫使井陉的敌人不得不走出据点,向旧关增援,以陈赓的772团部分兵力在长生口设伏,另以其他兵力阻击其他方向的敌人。

按照部署,2月21日晚上,陈赓命772团团长叶成焕率领号称“夜老虎”的第二营拂晓前赶到长生口南山进入战斗准备,同时,派遣一个连的兵力连夜赶赴井陉城南关附近的山地潜伏,侦察敌情,伺机而动;又令第771团派一个连设伏在核桃园与旧关之间,准备截击西边的援敌。

2月22日,天气十分寒冷。陈赓随同战士们顶着凛烈的北风,匍伏在阵地上,静候敌人。4时许,从山西方向传来密集的枪声,这是769团在佯攻敌军,目的是吸引井陉的敌军出动。

果然不出刘伯承师长所料,6时左右,从井陉方向的公路上传来了援救部队的汽车马达声,只见8辆汽车,满载200余名日军急速驰来。战士们静静的伏在阵地上,等待汽车全部进入伏击圈后,迅速发起猛烈的进攻。日军措手不及,倾刻人仰车翻,乱作一团。战士们立即发起冲锋,与日军展开白刃战,仅半个小时,战斗胜利结束。这次伏击战,共击毙日军官兵130余人,炸毁汽车5辆,其驻井陉南关警备队长荒井丰吉少佐被击毙,还缴获迫击炮两门、九二式重机枪两挺、其他各类枪百余支及一大批弹药、军用物资。

386旅在长生口“旗开得胜”,复战又捷。尤其是第二次伏击战的胜利,调动了日军大批的兵力,从而钳制了日军向晋南的进攻,减轻了其他战场的压力。而且长生口又一次的胜利消息,很快传遍了附近饱受日军蹂躏的村镇,人们欢心鼓舞,抗战热情更加高涨。

第386旅参谋长李聚奎说:“复战长生口这一仗,简直就是一次周密的军事演习!”129师的官兵都说:跟着刘师长打仗收获大伤亡小,就和玩一样

天择认为:刘伯承打仗的特点在一个“活”字,打仗非常灵活,抓住了游击战思想的精髓。

如果喜欢军事历史,请关注《天择杂谈》。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