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母亲的致命伤:顺治朝70%,康熙朝48%,雍正朝64%,乾隆朝45%

看到文章题目,可能好多朋友都会蒙圈,这是一组什么数字,为什么会是清朝后宫母亲们的致命伤呢?其实,相比较而言,在清朝民间,这组百分比数据会高得多,只不过没有历史文献的详细记载,我们并不了解罢了。清朝入关以后,这样的百分比数据也成了清朝皇室的致命缺点,对于年幼登基的顺治皇帝和康熙皇帝,甚至中年登基的雍正皇帝乃至青壮年登基的乾隆皇帝,这份令人悲痛的数据更是触目惊心,成为清朝慢慢走向鼎盛时期过程的背后最让皇帝们忧虑、后宫嫔妃心碎的原因。

这组数据就是清朝皇家子嗣的夭亡百分比!那么,生在皇家,锦衣玉食,高高在上的天之骄子、娇女们为何早早夭亡的比例如此之高呢?让我们重回清朝,一探究竟!

1、结婚过早,年幼生育

当今社会对于男女结婚年龄的法律规定是非常重要的,这对优生优育,提高生育存活率有很关键的作用。可是,对于大清王朝的皇帝们而言,早早的生育子嗣,为皇家开枝散叶也是必须进行的一项政治任务。毕竟,皇位的传承,皇权后继有人对于维护清朝统治,收拢人心至关重要。所以,年仅6岁登基为帝的顺治皇帝,14岁便成婚;8岁登基的康熙皇帝,更是年仅12岁便大婚成家。处在孩子年龄的皇帝,心智尚未成熟,生育功能更是没有发育成熟,就必须繁育子嗣,这对于孩子的健康而言,绝对是一个巨大的隐患。

少年康熙皇帝

顺治皇帝的庶妃巴氏怀上皇长子牛钮的时候,顺治皇帝刚满十三岁,这个孩子在出生以后仅活了89天。顺治皇帝的最后一个儿子爱新觉罗·永干出生于顺治十七年,那一年顺治皇帝才刚刚23岁,才算满足现代社会的法定结婚年龄。也就是说顺治皇帝所生的14个孩子当中,只有只有最后一子孕育还算科学一些,但还是未能存活下来,只活到8岁便早夭。在顺治皇帝所生的14个孩子当中,竟然有10个孩子早夭,这与顺治皇帝和其后宫嫔妃年幼生育有着直接关系。

顺治皇帝

对于皇帝和后宫嫔妃年幼而造成的皇嗣早夭,在康熙皇帝的身上表现的更是明显。在康熙十八年,康熙皇帝未满22岁之前所生的9位皇子,4位公主中,仅有两子一女3个孩子活了下来,存活率仅为20%。这个数据够触目惊心,说明问题了吧!虽然康熙皇帝一生生育子嗣多达56位,其中27位早夭,在康熙皇帝长达68年的寿命中,在22岁之前就已经有10位子嗣夭亡。面对皇嗣的夭亡,作为皇帝的康熙还能继续宠幸后宫,为皇室诞育子嗣,但是对于这些皇子和公主们的生母而言,这却是致命的伤痛。康熙皇帝的嫡配妻子孝诚仁皇后更是因为年幼生产而难产薨逝。

21岁薨逝的孝诚仁皇后

2、医疗条件的限制,流行病横行

尽管清朝皇嗣们出生高贵,条件优越,锦衣玉食,但是他们毕竟生活在医疗条件极其不发达的封建社会,和现在的医疗条件和预防接种制度比较而言,清朝皇宫的太医院几乎就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存在。虽然清宫中太医院的中医技术发达,但是对于幼童经常出生的疾病治疗效果并不明显甚至束手无策。尤其是面对清朝皇室的巨大梦魇——天花更是毫无办法。现在,天花病毒在长达几十年的预防接种制度下,几乎已经灭绝,但是对于清朝而言,这就是不治之症。更何况,在清朝对于太医院的药方和大臣的奏章有着并列第一的美称——“最不可信的东西”。所以,本来就因为父母年幼而带有出生缺陷的皇嗣们,出现疾病以后,在太医院医生的“详加护理”后都不治而亡了。

3、生母不能喂养,隔绝了免疫力的传递

在清朝后宫中,有一项非常不近人情的规定,为了杜绝皇嗣尤其是皇子们对生母有依恋和深厚的母子关系,而造成的皇子登基为帝以后外戚专政或者母后专权,皇子出生以后就会被乳母抱走,被乳母的乳汁喂养。而皇嗣的生母们则会被立即要求服药回奶,与皇嗣隔绝,不能和皇嗣轻易见面。我们都知道,新生儿的对于外界环境的免疫力非常之低,而他们获得免疫力最为有效也是最多的就是生母的乳汁,通过生母的乳汁获得生母所具备的较为完善的免疫力。缺少了生母提供的乳汁就是缺少了生母提供的免疫力,这也大大增加了皇嗣们年幼患病的几率,从而导致早夭的概率大大上升。

不论是何种原因造成的皇嗣早夭,对于皇帝而言,只要保住一位其健康的皇子就能保证皇位的传承和延续。但是对于皇嗣的生母而言,这却是再无无法弥补的伤痛和遗憾,也直接导致了无数皇嗣生母们的早早薨逝。所以,生而为人,请善待父母,善待那个将我们视为生命的母亲。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