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青铜灯盏“设计”中蕴含的古代匠心

西汉青铜灯盏“设计”中蕴含的古代匠心

灯盏,又称油灯,可以用来照明与取火,这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标志之一。《尔雅·释器》:“瓦豆谓之登。”郭璞注:“即膏灯也。”可知灯盏是从食器中的豆转化而来。灯盏起源于春秋,盛行于战国,繁荣于两汉。

打开状态下

1.非使用状态时,灯盏与储油罐是为一体。

使用时


2.需要使用时,打开可活动半盖并推至顶部(上图),以勺加油后即可使用,同时也增加了使用高度。

使用完毕后


3.停止使用时,在返回可活动半盖之途中(上图),可将灯盏中的剩油恰好倒入储油罐中。封盖后,既增加了安全性,又可防止“老鼠偷油”。

西汉灯盏 长18.6cm 宽8.3cm 重208g


历史进入西汉,包括照明取火形式的人类物质文化有了长足发展,在孙机《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以下称《图说》)一书中,俞伟超作序曰:“在人类的生活中,凡是人体和物质的自然方面发生交融而产生的文化现象,特别是生产力、生产过程、生产物这类东西,即属物质文化的范畴。”仅《图说》一书,展现的西汉青铜灯盏式样就在20种以上。

西汉灯盏 长12.5cm 宽6.7cm 重137g


以上三种灯盏的中心点,皆设有一个支钉状烛钎,表明它们在不用灯油作能源时,也可用蜡烛来点火照明。故而,此类灯盏亦可称为“烛锭”,即将蜡烛与灯盏的功能连为一体。

其最经典的解释系桓谭《新说·祛蔽篇》曰:“余后与刘伯师夜燃脂火坐语,灯中脂索,而柱燋秃,将灭息。……伯师曰:灯烛尽,当益其脂,易其烛……。余应曰:人既禀形体而立,犹彼持灯一烛,……恶则绝伤,犹火之随脂、烛多少、长短为迟速矣。欲灯烛自尽易以不能,但促敛旁脂以染渍其头,转侧蒸干使火得安居,则皆复明焉。”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