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靖难之役为何能取得胜利,和建文帝一位大臣有关,只知逃窜

中国历史上的封建帝国,从北方向南方进行大一统是比较多的,从南方往北方进行一统则比较少,虽然比较少,但是也有,明帝国就是从南向北进行统一的。

朱元璋在将元末明初的几位大诸侯铲除后,便开始对元朝发起进攻了,朱元璋手下也有几名不世出的名将,在这些名将的辅佐下,朱元璋建立了大明帝国。

朱元璋深知继承人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所以他对太子朱标是非常重视的,可是,让朱元璋伤心的是,朱标英年早逝,为了寄托对朱标的思念,朱元璋将皇太子的地位送给了自己的孙子朱允炆。

朱元璋知道那些开国功臣的厉害,为了不让孙子将来为难,朱元璋将自己的开国功臣几乎全杀了。

在朱元璋看来,虽然这些人能够和自己一起打天下,虽然这些人都是自己的好兄弟,但是,他们都是外人,自己年幼的孙儿是驾驭不了这些人的,既然驾驭不了,作为爷爷的朱元璋有必要为孙子排忧解难。

于是,和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好哥们几乎全被杀死了。

那么,能打仗的都被杀死了,谁来帮助自己孙子打理天下呢?不用怕,人家朱元璋也有办法,一起打天下的臣子是外人,那自己的亲生儿子一定就是自己人了。

所以朱元璋让自己的孩子们拥有很大的权力,朱元璋的孩子们在自己的封地上还有军队,目的就是为了让建文帝的叔叔们帮助孙子建文帝一起来管理大明天下。

然而,草根出身的朱元璋还是目光短浅了,在权力面前,有时候亲情是不堪一击的。

朱元璋以为的天衣无缝,最后还是出现了裂痕。

建文帝上台后,就开始对自己的叔叔们下手了,你们这些长辈手里的权力太大了,部队也太多了,不如让他们都回归朝廷吧。

借着这个理由,建文帝对自己的叔叔们开始肆意打压,有的直接被这个小侄儿弄死了。

这时候就有人不同意了,不同意的人中,就有朱元璋的老四朱棣。

朱棣眼看其他兄弟们被活活整死,他不甘心,于是在一个老和尚的引诱下,一拍屁股反了。

明朝历史上轰轰烈烈的靖难之役拉开了帷幕。

人家建文帝的南军毕竟是中央军,人比较多,所以双方刚刚排兵布阵的时候,南京方面是比较厉害的。

当时建文帝派出了一员大将,这位将军在建文帝的眼中是非常厉害的,因为这位将军的爹比较厉害,因为他爹是李文忠,是明朝开国第三功臣。

所以在建文帝看来,虎父无犬子,老子厉害,儿子也厉害。

然而,这位虎父的儿子却是名副其实的一个犬子。此人就是李景隆。

靖难之役开始后,李景隆受建文帝之命,直接奔赴北京的郑村坝。战争还没有开始,朱棣就认定李景隆一定会失败。

朱棣就是这么有信心,除了朱棣对李景隆有深刻的认识外,人家朱棣当时派出的是明朝的特种部队兀良哈三卫蒙古骑兵。

在如此精锐兵力的进攻下,李景隆看到战场上血肉模糊的场景后,就直接逃跑了。

李景隆当时是率领五十万大军进攻北京的,可是因为主将的逃跑,五十万大军师兵败如山倒,大家一起跑。

此战大大增长了朱棣的实力,俘获的兵力和武器,让朱棣的势力猛增。

而李景隆呢?直接从北京逃到了德州。知道朱棣的厉害之后,李景隆不敢主动出击了,因为李景隆的逃避,朱棣的北军势如破竹,一路南下,将蔚州、大同等地相继攻克。

不敢出战的李景隆还给建文帝上奏,说是要好好和朱棣坐下来谈谈,人家朱棣搭理都没搭理李景隆,直接在德州和李景隆开战。

建文帝知道形势不妙,也不断往北方调兵,史书记载,当时建文帝调兵百万在白沟河与朱棣的北军对峙。

然而,靖难之役中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最后还是以李景隆失败告终了,当时南军中的很多将领都战死了。

而人家李景隆呢?没有羞愧之心,继续逃跑。

总之,建文帝任用李景隆就是一次很大的失误,建文帝在对抗朱棣的过程中,还不仅仅这一次失误,他竟然在和朱棣对抗的过程中,不让手下人杀死朱棣。

种种这些都能看出建文帝的格局并不如人家朱棣大,心也没有朱棣黑,建文帝的厚黑学是真没有学到家。

公元1402年,朱棣攻克南京,建文帝不知所踪。朱棣成为了明朝第三位皇帝,即永乐大帝,他作为一代君王,在明帝国的舞台上,书写了自己华丽的篇章。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