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穆公当属春秋一代学霸,带领秦国走向发展道路

一、秦国的由来

传说秦国的祖先乃是颛顼的远代孙女女修,她极其擅长织布,一日正在织布时,天上降下一颗玄鸟蛋,玄鸟蛋落在了她的口中,她就有了身孕,生下了儿子大业,祖祖辈辈几乎都有儿子。并且孙子辈们都不是什么默默无闻之辈。

其中一位叫做非子,极其擅长饲养动物,因为使得马匹的数量增加,周孝王就将秦地分给他,令其复姓嬴氏。但是因为秦地是僻壤之地,被视为外夷,周室并未正式分封。

在打击夷族部落的战争中,周宣王对于秦仲的五个儿子赞赏有加,命秦仲长子庄公继位,加封其为西陲大夫。

后襄公继位,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丧失人心,夷族部落乘机攻打,周室无力反击。襄公第一个举起大旗响应并击退敌人。平王东迁洛邑之时,襄公带人护送,最终,襄公击败犬戎,周室发祥之地归秦所有。同时正式封襄公为伯爵,名列诸侯。

此时的秦国得到了与诸侯平等的地位。

说起来,穆公出生的时间也是极好的,父辈们为后辈们打下了地形极好的国土。所有的回报都是等价得来的,在当下的时代没有幸运这一种说法。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这句话在这里就成了“不在战争中爆发 ,就在战争中灭亡。”各个诸侯国之间战争不断,即使在各个诸侯国内部,谋权篡位之事也是常常发生。前一秒富贵,下一秒落魄也就不见怪了。

制度决定了战争无法避免,这是人力所不能抵抗的,我们能做的就是怎么在战争纷繁的世界中活下来,并且获得好。要想得到什么就会失去什么,所有的投资都是有风险的。秦氏祖先中为了秦的发展做出贡献的人无一不是做出努力并贡献对的人。

二、知人善用

秦穆公也是通过战争即位的。国内的两次内乱,使得秦国在诸侯国的名望下降。诚服与秦的夷族部落也纷纷反叛。秦穆公颇有先祖的风范,征伐外敌毫不手软。秦的名望也渐渐提高。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没有伤害也就没有动力。此时,齐国盟主的地位已然显现,战绩赫赫。而邻国晋国威风也是紧逼西北各国。由此穆公起了争雄的心。在不断的研究之后,认定了齐、晋、楚之所以如此的强大,是在于“得人”。

穆公搜罗人才而且很是不拘一格,即使百里奚已经七十岁的高龄,即使百里奚以奴隶的身份逃亡楚国在楚国饲马,但是奚的才能也足够他的重用。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确实如此,千里马在你面前,你必须能够看出这是千里马,看出千里马后,你也要会用千里马。臣子及就是要为君主所用,就像是千里马要为伯乐所用,不为伯乐,不善御马,则千里马也无法日行千里。

贤臣也就要为善于用人的君主所用,就像百里奚,辗转于虞国,虞君贪小不听劝谏,被晋亡国,辗转晋国,或许晋国人才太多,晋君实在是看不上这个垂垂老矣的老者,遂将其诸位奴隶。被秦国用五张羊皮得到。

有了晋的对比,我们也知道秦国之所以会重用百里奚,一是因为穆公知道要想发展就要得到人才,二是因为秦国确实需要发展,三是因为秦国可能真的没有什么可以重用的人才。

适合国家发展的人才能够保障国家快速而又平稳的发展,尤其是在战时,是个人才和英雄辈出的时代,百家思想争鸣,如何在各家之言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那才是真的厉害。穆公能够找到百里奚并且重用他,那就说明,百里奚的思想与他的思想是契合的,反观他也是及其有思想的一个人。

三、技术学习

秦穆公不仅仅是到处搜罗人才还到处学习技术,他找到了最便捷的一条路,秦晋联姻,陪嫁人员中跟随有技术人才。秦国的农业和军事将会得到很大的发展。

事情进行的如此顺利,无异于两者都有所图,都为各国的利益着想。

与秦国联姻,各国都是不愿意的,晋国同意。在我看来也就是壮大晋国的威望。虽说晋国也是当时的强国之一,晋献公征战各国也都胜利了,可是献公因为宠爱姬妾,从而宠爱小儿子,对于三个大儿子也是越发冷淡,甚至杀死了太子,另外两个人儿子也不放过。

在晋国声望下降的情况下,他要想在短时间内找秦国联姻,一是秦国国力强大,夷族部落很是畏惧。二是声望的下降,夷族部落的不断侵扰,与秦国联姻就可以在不费什么力气的就可抵御夷族部落的侵扰。

而秦国,处于西陲之地,与夷族杂居,虽然比较擅长畜牧,也能进行农耕,但是农耕比起畜牧要弱很多,这与秦的工艺技术的落后也是离不开的,技术落后,农耕不先进。

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尤其是要生产军事方面的器具,秦穆公要想达到争霸的目的,其中一个因素就是武力,在当时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要想向东方扩张,就必须与晋国的征战,晋精于兵车,所以称霸就必须依靠技术人员来提高国家的战斗力。

晋国将精致的兵车当做是理所应当,他并没有看出国与国之间的不同。反之,穆公看出来了,他知道自己国家与他国的不同,知道把握机会,得到自己想要的,以促进国家的发展。

秦穆公与齐桓公相比,他比桓公更为主动,他知道要广招贤才,重用贤才,积极听取贤臣的意见,他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知道如何缩小与别人的差距。

学习使人进步,要懂得从实践中学习知识,总结经验从而促进自己的成长。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