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出身满洲名门,被慈禧格外看重,还差点成为同治的正宫皇后

1904年(光绪三十年),同治后宫当中的一位妃子去世,让权倾朝野的慈禧也黯然神伤。为了将该女子的身后之事办好,慈禧一度产生要将惠陵妃园寝(同治妃园寝)建造成整个清朝妃园寝最高规格的想法,并且这位深受慈禧宠爱的女子还差一点成为了同治帝的正宫皇后。那么她究竟是谁?又受到了慈禧怎样的宠爱?接下来就由史海君带领大家走进她的世界。

慈禧剧照

淑慎皇贵妃,富察氏。穆宗立后,同日封慧妃。进皇贵妃。德宗即位,以两太后命,封为敦宜皇贵妃。进敦宜荣庆皇贵妃。光绪三十年,薨。谥曰淑慎皇贵妃。

首先,先来说说她的出身。此女是同治朝淑慎皇贵妃富察氏,出生于1859年(咸丰九年),隶属满洲镶黄旗,按照《清史稿.卷二百一十四.后妃列传》中的记载,她是“员外郎凤秀之女”。在清朝,员外郎最高级别也就是从五品(各部员外郎),乍一看富察氏的出身并不高。

但值得一提的是,她的祖上,曾经也是十分辉煌的家族。她的八世祖是康熙朝重臣、户部尚书米思翰,而米思翰,有三个十分厉害的儿子:马齐、马武、李荣保。前二人是康雍两朝重臣,一文一武,而李荣保则因子女名声大噪,大名鼎鼎的孝贤皇后以及富察.傅恒均为其子女。

孝贤纯皇后富察氏剧照

但一个家族的兴盛毕竟是有时限的,所以到了富察.凤秀这一代,六世祖马齐当年的祖荫已经所剩无几,但好在有世代引以为傲的满洲镶黄旗(八旗上三旗之首)的旗籍,所以富察氏在1872年(同治十一年)仍旧可以以“上三旗官女子”的正统身份参加三年一度的户部选秀。

这一年,同治帝载淳17岁,他的嫡母慈安以及生母慈禧开始为他的后宫择选正位中宫之人。而经过对户部选秀通过的五位女子的重重审核,最终有两人成为同治皇后的候选,为什么会有两人成为候选而不是一人定型呢?原来,在选后一事上,两位太后产生了极大的分歧。

慈安太后剧照

慈禧属意员外郎凤秀的爱女富察氏,认为此女不论从性格和姿色上都与自己十分相似(这也正是慈禧喜爱富察氏的关键所在),日后必定会大富大贵,福泽大清。而慈安却觉得翰林院侍讲崇绮的女儿更合适,在她眼中,富察氏举止轻佻,很难母仪天下,而阿鲁特氏大家闺秀、沉稳娴静,是正位中宫的最佳人选。

如果按照平时,一向沉默少语的慈安定会任由慈禧做决定,但这次是事关同治后宫之主的大事,慈安难得地做到了寸步不让。二人在争执不下的情况下,只能由同治自己来做决定,毕竟是为他选立皇后。

本来在慈禧的计划中,即使换成同治自己选择,作为亲生儿子,他也定会站到生母这一边。但可惜的是,向来对慈禧做法看不惯的同治,反而觉得对自己关怀备至嘘寒问暖的嫡母更为亲切。结果可想而知,同治选了阿鲁特氏为皇后,慈禧的如意算盘被彻底打乱,而富察氏也因此与皇后之位失之交臂。

同治剧照

此事令一向胸有成竹的慈禧十分恼火,她不仅常常对同治和阿鲁特氏的生活大加干涉,而且在各种待遇上对富察氏予以大力补偿。

又奉懿旨。员外郎凤秀之女富察氏。著封为慧妃。知府崇龄之女赫舍里氏。著封为瑜嫔。前任副都统赛尚阿之女阿鲁特氏。著封为珣嫔。

阿鲁特氏的皇后之位确立之后,接下来就是剩余四女的位分封号问题。按照清朝的惯例,即使身份再尊贵者,在经过选秀进入后宫之中,也只能从较低级别的位分做起,比如贵人、常在、答应,最高也只能封到嫔位。但经过慈禧的干预,富察氏一入宫便被封为慧妃,而且在俸禄待遇等方面等同贵妃级,真乃极罕见的恩典。要知道其余一同入宫的三人,最高的也就封到嫔位而已。

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朝服像

朕奉慈安端裕康庆皇太后慈禧端佑康颐皇太后懿旨。慧妃著封为皇贵妃。

1874年(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十五,在同治“遇天花之喜”之时,富察氏由慧妃被晋升为皇贵妃,虽然此次晋升位分人人有份,但相较其余三人仅仅晋升一级来说,富察氏连升了两级,显而易见这是慈禧的主意。同治去世之后仅仅过去十四天,由慈禧做主,年仅16岁的富察氏被封为敦宜皇贵妃。

这还不算,慈禧认为还远远不足以表达她对富察氏的宠爱,二十年后的正月(1894年,光绪二十年),正值慈禧60岁生日。在举办千秋寿宴之前,富察氏又被她封为敦宜荣庆皇贵妃,皇贵妃被赐四字封号,在整个清朝仅此一例,足以看出富察氏在慈禧心目中有着多么重要的地位。

淑慎皇贵妃富察氏剧照

10年后的二月二十八,富察氏去世,享年46岁,慈禧追谥其为“淑慎皇贵妃”。一年后被葬在了惠陵妃园寝之中,因为其余三人当时还健在,所以富察氏成为同治妃园寝当中最早入葬之人。

史海君说:

纵观淑慎皇贵妃富察氏的一生,以正统望族的出身参加选秀,以性格姿色被慈禧恩宠有加。虽然对于后宫中人梦寐以求的中宫之位,她最终未能如愿。但在史海君看来,其未能封后所带来的各种福利待遇,于她而言,未尝不是一种幸福与满足,最起码要比其余的三位皇贵妃强很多。

参考资料:

《清穆宗实录》、《清德宗实录》

唐邦治《清皇室四谱》

赵尔巽《清史稿.穆宗本纪》、《清史稿.德宗本纪》、《清史稿.卷二百一十四.列传一》

版权注明:本文系作者“史海甄客百晓生”原创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抄袭,违者必究。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