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学的是儒家思想,为何后来却变成了法家的代表人物?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其中最为著名的便要属儒家和法家了,儒家思想注重以德服人,故而十分注重仁义礼仪,二法家则恰恰相反,他们认为世间需要制度,故而需要管教,主张以法治天下,因两家思想相互冲突,所以在历史上也常常会有摩擦,但是韩非此人师从荀子,学的是儒家思想,为何后来会变成法家的代表呢?

儒家最早的代表人物是孔子,他是一位主张以“”治天下的人物,后来又有孟子注重“义”之一字,而到了韩非的老师荀子这一代,荀子虽是儒家代表,但他也采纳了其他学派的一些思想 曾提出了一个“人性本恶”的说法,虽说此番说法与儒家不符,但却被法家所认同,韩非也是因为老师的熏陶,故而走上了法家的路线。

韩非生于韩国,是韩国的贵族人物,后拜在了儒家代表人物荀子的门下学习,与李斯成为了师兄弟,后效力于韩国。

韩非精于“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与秦相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韩非文章出众,连李斯也自叹不如。韩非将自己的学说,追本溯源于道家黄老之术,他对老子《道德经》有相当大的研究,《韩非子》中,著有《解老》、《喻老》等篇,集中表述了韩非的哲学观点。

在韩国为官期间,韩非曾多次向韩王上书,因为当时的韩国十分弱小,韩非希望改变当时治国不务法制、养非所用、用非所养的情况,但是韩王始终没有采纳。韩非认为这是“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

韩非此人口拙,不善言辞,但是文采出众,所以写出来许多很好的书,自己的建议没有被韩王采纳之后,韩非渐渐退出官场,开始写书,写出了《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著作,十分出名。

这些著作流传各地,被秦王知晓,秦王看过之后大为惊叹,认为韩非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想着把他拉拢到秦国来,但是韩非本是韩国的贵族,怎会为秦国效力?故而秦王打消了这个念头。

不久,因秦国攻韩,韩王不得不派遣韩非出使秦国,到秦国后,秦王十分喜欢韩非的文采,但还没有决定是否留用,韩非也就一只留在了秦国,

当时由于李斯提出灭六国一统天下的通天大计,而首要目标就是韩国,此事被爱国的韩非知晓后当然要上书反驳,于是师兄弟二人为此事争论起来。

韩非想要保住韩国,李斯却打算灭掉韩国,因为韩非子和李斯曾经是同窗,李斯深知韩非辩才了得,担心嬴政被韩非计谋所蒙蔽,故上疏嬴政,陈述其中利害,他对秦王说:“韩非此番说法,定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国家,是重韩之利益而来,他让您保住韩国,是想从秦国取利,窥伺着让陛下做出对韩有利的事。”

秦王认为李斯说的很有道理,毕竟韩非是韩国的贵族,于是命人把韩菲关押进了牢房之中,于韩非曾有过同门情谊的李斯这时候却打起了自己的主意,他在两人同窗学习的时候便知道韩非的才华要高于自己,此刻嫉妒心起,私下派人进入大牢,送给韩非毒药,令他自杀。

司马迁的《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写道:“李斯、姚贾害之,毁之曰:‘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以过法杀之。’秦王以为然,下吏治非。李斯使人遗非药,使自杀。韩非欲自陈,不得见。秦王后悔之,使人赦之,非已死矣。”

秦王后悔将韩非送入了牢房,命人将其解放出来的时候却发现,韩非已经去世了。

虽然韩非已经去世,但是他的政治思想却被保留了下来,秦王凭借韩非在秦国所留书籍,终于在韩非去世后的几年中统一了天下。

法家思想主张社会历史进化论,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当代必然胜过古代,人们应该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改革,不必遵循古代的传统,韩非便是以此为基础,发展了“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思想传统,法家坚持历史进化论,认为历史是不断发展进步的,这在诸子百家中是难能可贵的。

儒家思想认为当代人应该尊重古人过去的经验,这种想法其实是过于保守的,法家主张锐意改革,变法图强的想法才符合历史的推进,而韩非师从儒家,却主张法家思想,虽说其原因与他的老师脱不开关系,但这也证明了处在当时的社会中,法家的政治手段是十分正确的。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