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连连对俄发难!若战事一旦爆发 俄军能否一路平推到大西洋?

利刃/WK

作为欧洲传统强国,俄罗斯的军事实力在欧洲一直都位列前几。二战结束后,苏联开始了井喷式的发展,无论是战略核武器还是常规军力,都位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除了美国之外,仿佛再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和苏联展开正面的交锋。

苏联"西方81"军演出动了50多万人,展示了苏联红军强大的核突击能力和钢铁洪流

按照当时苏联高层的规划,若苏联/华约与北约军事集团爆发了武装冲突,那么苏联红军就应该从欧洲方向一线平推,并在一周以内饮马英吉利海峡。为了达成这样的战略规划,苏联打造了一支堪称"钢铁洪流"的地面装甲集群和一支可以伴随地面部队向前推进、在作战过程中可以为地面部队提供掩护和支援的海上力量。航空兵作为战术配套,主要担负的任务只有前线作战,超视距截击和战略核突击。

在战斗机的掩护下,美国战略轰炸机向苏联纵深靠近,对苏联构成了强大的威胁。所以,苏联航空兵的三大任务的关键之一就是拦截这样的战略轰炸机

当然,在面对如此强悍的苏联/华约力量,欧洲方面并没有任何的胜算。就算是北约军事集团有着美国的支持,但是在美国看来,欧洲仅仅只是起到了"过滤"的作用。通过欧洲各国军力的层层阻碍和过滤,消耗苏联的军力,从而为自己的战略利益打下牢固的基础。当然,这一战略形势并未持续多久,随着华约的解散和苏联的解体,欧洲的防务压力骤然减少。

冷战时期欧洲若没有美国扶持的话,是根本无法抵御苏联进攻的

不过,北约军事集团并未随着苏联的解体而放松对俄罗斯的打压。在冷战结束后,欧洲在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等诸多渠道上一直对俄罗斯奉行"穷堵"政策。长期将俄罗斯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的欧洲也因为这点和俄罗斯保持着一种稳定的对峙态势。随着东西碰撞的加剧,尤其是波兰屡屡挑衅,北约介入俄乌冲突,一场新的大战仿佛正在酝酿。

正在训练乌克兰军队的加拿大军事教官

在这里,不少人便开始讨论现今的俄罗斯能否在军力上保证对欧洲的优势?更直白的说,就是俄罗斯能否在正面战场上击败欧洲?对于这个问题,答案显然是存在着巨大未知数的。对于俄罗斯而言,若在一周内无法保证击败欧洲,那么败局便已经注定。若欧洲在一周内若未扛住来自俄罗斯方面的猛烈进攻,那么败局也已经注定。

欧洲制造业发达,也有足够的战略纵深和俄罗斯较劲,若俄罗斯短时间内无法占领全欧洲,那么战局将对俄罗斯不利

之所以这么说,完全是因为欧洲的制造业远远超过俄罗斯。而且,北约一员的美国远在北美,远离前线战场的美国能够在短时间内爆发国家战争机器、军事工业和库存的装备,充足的兵源能够保证在一周内完成部署。现今世界制造业最强的国家是中国,其次是美国,位居第三的欧洲无论怎样都要强于俄罗斯。

中国制造业规模位居世界第一,"世界工厂"一旦开启战争机器,各种装备将源源不断驶出生产线

可能在这里很多人觉得制造业不是衡量战争胜负的绝对标准。但是,在这里笔者倒是认为,制造业虽然不是衡量战争胜负的标准,但却直接决定了战局的直接导向。虽然俄罗斯在军力上对欧洲享有优势,但是战争爆发后,双方交战的主旋律其实还是拉锯战和消耗战。谁的制造业强,谁就能源源不断的向前线输出物资,给养和装备。

战争拼的就是资源和制造业,中国海军2018年下水舰艇吨位20多万吨,超过了法国海军舰艇总吨位,这就是工业的魅力

熟悉二战史的人都知道,德国和日本的惨败关键原因就是后期青黄不接。以钢铁为例,美国战前的钢铁年产量仅为3000万吨左右,但是到了1944年,达到了8000多万吨。而同时期的苏联,日本,德国和欧洲的钢铁年产量总和也仅仅只有5000多万吨。

二战美国船厂一角,日本联合舰队惨败的根本原因就是日本的工业能力、制造业和战争资源不如美国

而后来的发展就如我们所熟悉的那样,在军工制造业井喷下的美国,在坦克、战机、军舰和航母等诸多资源上都碾压着日本和德国。所以,在这里也就能够看出俄罗斯现阶段和北约的差距,落后的制造业是俄罗斯的弊端,若在开战伊始的短时间内无法迅速占领全欧洲,那么接下来等待俄罗斯的,就是战败。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