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父”路易十六的悲哀:怎样书写18世纪的农夫与蛇的故事?




说到美国国父,熟悉美国历史的朋友都会条件反射地想到乔治·华盛顿先生。可是在真实的历史上,对美国独立出力和贡献最大的人物似乎并不是他,而是一位大西洋对岸的遥远的国际友人——法国国王路易十六。这位仁兄以高尚的国际主义精神,全力支持美利坚人民的民族解放事业,可谓是厥功至伟。

可能是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尽管路易十六成功保护了新生的美利坚合众国,然而本国却没有得到多少利益,自己却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甚至后来的法国在遇到危难时,并没有得到美国同样的帮助,一股妥妥的被抛弃的气息,上演了一个发生于18世纪的“农夫与蛇”的故事。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01


路易十六支持美国的动机

从英法百年战争开始,英法两国就结下了梁子,数百年都是相爱相杀。在路易十五在位期间,英法又爆发了旨在争夺世界霸权的七年战争,结果也是英国胜利,夺取了法国在加拿大的殖民地,法国又被压了一头。路易十六怎么样也忍不下这口恶气,一直在找机会帮先王找回场子。




两国的国家利益及目标定位也不一样。英国一直坚持的是“大陆均势”战略,即维持保欧洲大陆上各国实力的相对均衡,确上不出现一个强大到足以威胁自己的国家,同时不断巩固和加强自己的海洋实力,建立一个世界最强的“日不落帝国”。

法国是力图称雄欧洲大陆,建立一支横行四方的强大陆军,同时与英国争夺海洋的控制权。英国的海外殖民地比法国广大得多,因此策动英国的殖民地独立,便是法国削弱英国力量,扩大国际影响力的一个有效方法。




正好这时英国在北美的十三洲殖民地出问题了。十三洲的新兴资产阶级和商人不满英国对殖民地苛刻的经济政策,爆发了“波士顿倾茶事件”,结果导致了英国殖民当局的镇压,这就成为了美利坚独立战争的导火索。公元1775年,殖民地爱国者在列克星敦打响了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第一枪,第二年在费城召开的大陆会议又通过了《独立宣言》,正式宣布独立建国。




这对路易十六来说可谓是天赐良机,他绝对不会错过。就在美国宣布独立不到两年,法国便宣布正式承认美国,并联合荷兰与西班牙这两个个曾经被英国打败的国家,与美国缔结军事同盟共抗英国。这下英国可头大了,镇压殖民地叛乱的行动变成了同时同四个国家的战争。

02


“卖肾援美”,该有的支援一个不落




英国当时已经开始了工业革命,通过之前的殖民掠夺和资本原始积累,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国,无论是陆军还是海军都训练有素,战力强悍,还有着广大的加拿大土地作为依托。

相比之下,刚成立的美国大陆军就弱小的多了。本来殖民地人口就只有三百万左右,其中50万人还是效忠英王的“亲英派”。



军队大多是刚离开土地或工厂的普通民众,没有良好的训练和装备,战斗力只能算游击队水平。而且十三洲议会之间也存在着矛盾和隔阂,没有形成强有力的中央政府以统一管理和指挥。

按理说英军应该可以轻松平定这场独立运动,开始时大陆军虽然取得了诸如萨拉托加大捷等一些胜利,稳固了北方基本盘,在南方却总是被英军到处撵着跑。




这时候就凸显路易十六援助美国的作用了。你没有精良的武器装备和粮食物资?我卖给你或送给你。你的军队战斗力差?我派教官帮你训练。你的军队人手不够?我直接派自己的军队和志愿兵跨过大西洋来帮你作战。

1778年4月,拉法耶特将军率领的十二艘配置八百多门大炮和四千名士兵的法国战列舰和护卫舰,从土伦港出发前往北美,揭开了正式直接援助美国独立战争的序幕。




首先是陆上的表现。以1778年为分界线,法军介入北美战场后,美国可以说是老母鸡变鸭了。

在这之前,美军的军饷和装备情况是相当困难,刚组建时人均仅9发子弹,3个士兵才有1支火枪和1条被子,炮兵火药只有1天的使用量,又经常出现没钱发饷和补充军备的情况,训练状况更是一言难尽了,甚至出现过友军互相射击的情况,因此处于劣势的几千英军可以与数万的大陆军作战并取胜,连纽约都被攻了下来。




在法国的教官、志愿兵和物资支援到来之后就不一样了,得到法国教官训练的大陆军军官和士兵的军事素质显著提升,也有了更多先进的武器装备,不再是之前的叫花子军队了。法军的到来让大陆军方面的人数增加了一倍多,超过了已经增兵后的3万余英军。




靠着法军的支援,美军虽然历经了查尔斯顿、威克斯毫克和卡姆登地区的失利,但逐渐开始扳回局面。大陆军统帅摩根在南卡罗来纳州考彭斯大胜英军,在北卡罗来纳州吉尔福德的英军也战败,向沿海地区撤退。

其次是海上的表现。大陆军的陆军都如此弱势,海军更是少的可怜了。1780年,英军统帅克林顿指挥在围攻查尔斯顿的战役中,迫使南方美军司令B.林肯率5000余人投降,并缴获4艘军舰、300门火炮及其他装备,几乎可以说是被英军吊打。




法国和西班牙、荷兰的舰队一同出动与英军作战。1781年9月,法国24艘战舰在开普敦迎战托马斯·格雷夫斯率领的一支英国舰队,英舰无论在炮火上还是战术上均不敌法舰,被迫退驶纽约,从而把制海权完全交给了法国舰队。在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约克顿一战中,华盛顿统帅美法联军1.6万人,在三国海军的配合下围攻约克敦,迫使英军向华盛顿投降。




这场失败直接导致英国内阁倒台,新内阁决定与美国签订停战协议,并最终承认美国的独立。

从以上变化可以说,正是因为由法国领衔的“国际纵队”对美国不计成本的支持与并肩作战,大陆军才能在短短的八年时间内就取得独立,不然这个时间得延长多久可就是未知数了。

03


美国成功独立了,自己却进了坟墓

之所以说是“卖肾援美”,就是因为路易十六对美国的援助已经远远超过了一般国际合作的性质,属于典型的勒紧裤腰带也要保障对方胜利的情况。




18世纪后期的法国经启蒙运动思想浪潮的影响,已经处在大革命爆发的前夜,社会矛盾尖锐,经济和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

路易十六为了挽救岌岌可危的局面,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一方面,拿贵族等特权阶级开刀,力图剥夺他们的特权和财产,使贵族和僧侣适用同一税率缴税,用于国家发展和建设。另一方面,保障省议会的民主制度,扩大政治开放,让人民享受更多民主权利。




然而贵族明显不会为了路易十六的改革措施而牺牲自己的权利和财富,改革无法推行下去,反而带来了更多的问题。不断壮大的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议会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向国王施压要求更多政治权利。

而路易十六并不是先祖路易十四那种雄才大略的君主,没有勇气解散议会或处理矛盾,只能容忍这一趋势的发生。




这些问题都没有解决,路易十六却执着于花大力气支援美国,给钱给物给人,本就债台高筑的法国政府难以承受这样的支出与消耗,不加税就无法解决问题。

此外,他自己虽然生活低调,但王后玛丽却维持着奢华的生活,被称为“赤字夫人”。正是在改革失败后问题加重,自己又在不断作的过程中,社会矛盾到达了一个临界点。




公元1789年,国王被迫召开已经中断了175年的三级会议。第三等级议员要求制定新宪法,废除封建制度与特权,路易十六终于忍受不了,决定暗中派军解散制宪会议。

结果巴黎人民发动了攻打巴士底狱的行动,紧接着冲入凡尔赛宫,将国王全家逼到巴黎杜伊勒里宫居住,正式宣告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路易十六起先是支持制宪议会的革命要求的,也同意了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建议,一度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拥护。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路易十六越来越反感革命,决定逃出巴黎以避开制宪议会的控制。

公元1791年,他在签署了谴责制宪议会剥夺国家权力的声明后悄悄跑路,可惜边境城市的市议会拦截了国王并通知了制宪议会,制宪议会决定直接行使行政权以应对危机。最终路易十六被迫回到巴黎,成为君主立宪制下的法国国王。




但是新兴的资产阶级代表的制宪议会已经不能容忍这位国王的所作所为了,在1793年决定处死国王。历史和他开了个大大的玩笑,因为他被处死在自己之前业余研究设计的断头台上。这也代表法国开始学习英国,也玩起处死国王的革命方式来。

04


“不靠谱”的美国:坑自己的“救命恩人”

路易十六对美国的援助,不仅仅是出于在北美坑英国一把的动机,也是想在北美收一个效忠于自己的小弟,扩大在美洲的政治影响力。然而他到死也没想到的是,美国实在是一个不靠谱的盟友,只是把法国当成利用对象,没少做坑法国的事。




还在独立战争期间,美军就已经与英军多次达成秘密协议,比如约克敦之战英军的投降,一部分是因为与美军暗中达成了协议,而法军是不知道的。

在美国被英国承认之后,美国并没有选择抱法国的大腿,而是一方面继续与英国保持紧密的经贸往来,另一方面利用法国胁迫英国吐出五大湖地区,两头获利。对“卖肾援美”的路易十六遭遇革命威胁时,美国没有表现出任何的支持,在他被处死后马上与新的革命政府或拿破仑政府建立紧密的联系。

虽然不管法国政府怎么换都与美国无关,但是对路易十六本人来说真是太悲惨了。




拿破仑上台后,为了牵制英国而加强了同美国的联系,想让其加入到反英阵线中。本来有着援助独立战争的情分在,美国应该会毫不犹豫地答应加入的。




但是因为美国的首鼠两端,法国只能卖给美国一个大人情——密西西比河以西的路易斯安那,才换取美国加入同盟并进攻还是英国殖民地的加拿大。与路易十六“无偿”援助不同,美国每一次帮法国都是要有足够的现实利益才出手,还往往与其敌人藕断丝连。

这种“不靠谱”同样体现在了二战时期。1940年,德国已经在西线大举进攻法国了,法国雷诺总理请求美国总统罗斯福派空军来保卫巴黎,可是罗斯福却说美国欠法国的是上一代的恩情,而不是这一代的事情,从而给拒绝了。




这时的美国还是在玩两头获利,往德国卖军火装备,坐视法国全境沦陷。虽然此时已经离独立战争时代过去了一百多年,国家之间本来也只看利益不看情分,但至少美国和法国的关系一直都不错。路易十六要是泉下有知,肯定会愤恨自己怎么那么慷慨得援助了这么样一个坑队友的国家。




在笔者看来,路易十六当年最稳妥的方案就是对美国保持一般性援助,给些装备和训练,而不要自己派大军亲自上场,视战场情势调整援助的力度,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大陆军战斗力,让他们与英国长期周旋,消耗双方的实力,同时又不至于让法国难以为继,或许就能避免这场“农夫与蛇”的故事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