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中举为何疯掉?古代科举考试是否公平

在我国古代,科举考试是一个普通人晋升到上层社会的唯一通道,只有通过中举才能步入仕途,所以古代读书人为了中举,几乎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寒窗苦读十年,也只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够金榜题名,光宗耀祖,可见古代读书人对科举是多么的向往。

但古代科举考试想要中举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有很多人从黑发少年考到白发苍苍,依然只是个童生,连个秀才都考不上,这意味着这一生已成定局,因为考上秀才后,还要去考举人,接着就是贡士,最后才是进士,年龄大了断然是没有精力和时间再去考的,这辈子也就无法出人头地了。在古代考个秀才都如此之难,我们算是可以明白中举是一件多么难的事!

儒林外史中的范进就是古代科举考试一个很典型的例子,范进从二十岁开始应试,直到五十多岁还是一个秀才,他因为苦于用功读书而无暇他顾,家里早已经穷得揭不开锅,对此,他的老丈人非常看不起他,进他家门从来不用正眼去看他,范进的亲戚邻居也是十分瞧不起他,除了他丈人,几乎没人上他家串门。

一朝中举,门庭若市

范进坚持了几十年的科举考试,终于在他54岁这年考中了举人,当范进知道自己考中了之后,突然觉得自己几十年的等待,几十年的坚持是值得的,今天终于金榜题名,幸福来的太突然了,也难怪他会疯了一阵子,而平时对他正眼都不瞧一眼的丈人,突然就阿谀奉承了起来,直夸他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他家门口更是挤满了人,有送米的,送钱的,送肉的数不胜数。

这就是科举考试的魅力所在,一朝中举,就意味着不再是人人看不起穷书生,而是成为了人见人爱的香饽饽!足可见古人对于科举考试的重视,也难怪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样的感悟了,因为普通人就算苦干一辈子也不如中举的一瞬间得到的东西多。

科举考试是否公平?

因为科举考试的目的是选拔优秀人才协助统治者治理国家,所以古代统治者很重视科举考试的公平性,为了提升它的公平性,考生在进入考场之前要进行搜身检查,尽可能的避免了出现作弊的行为,考生考完试后,考生的卷子都是要请专门的人重新抄一遍再送至考官手里,卷上不允许留有任何的记号,有效避免了考官通过认字迹和记号来识别考生,而且考官的亲戚是不允许参加此次考试的,这就有效的避免了徇私舞弊,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是如果寒门子弟与豪门子弟不分上下,则以寒门子弟为先,这样看来古代的科举考试还是比较公平的。

以上就是古代科举考试的魅力和公平性,其实古代读书人的命运真的很悲哀,因为寒窗苦读几十年并不一定能够中举,有可能一辈子的努力就是泡影,但他们没有选择的余地,要么中举出人头地,要么一辈子默默无闻当个穷书生!他们能有的也只是相对公平的考试环境才能够给予他们些许安慰。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