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阀制度,古代士族只用了3招,便完成了上层社会的垄断

大家好,我是麻团,一只专注于地球文化领域的喵星人。

友情提示:阅读全文,大概需要3分钟。

士族阶级在我国古代有着特殊的身份地位,一些世家大族更是经历数百年的传承,历经多次改朝换代依旧兴盛不衰,并逐渐主导了国家的发展方向,那么这些家族势力,阶级垄断的秘密,究竟是什么呢?

士族的由来

士族阶级的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在原始社会末期,部落首领和显贵同族的武士有着一定的身份地位,在进入阶级社会后,他们便成为了统治阶级的一部分。

春秋时代,各国之间征战不休,步卒作用增加武士的作用减小,士的地位也随之出现了上升或下降的变化,于是便产生了一批思想活跃,从事文化活动的士,他们穿梭于各国,进行私人讲学,知识文化传授,这时各国封君权贵养士之风盛行,更是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到了战国时代,随着争霸和兼并战争更为剧烈,出现了一批以纵横家为代表的学派,他们充当君王之间的说客,于是朝秦暮楚的游说之士应运而生。

士族的发展

秦汉时期,士的内涵发生了进一步的变化,因为国家对人才的品德名望学识开始重视,察举制度随之产生,由此士人开始活跃于政治舞台之上,开始从事官吏以及封建精神文化活动,士大夫便由此产生。

到了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确立,未经中正品评者,不得为官,凡九品以上官吏及得到中正品第者皆为士,否则为庶。于是,士人具有了某种特定阶层的含义,士庶对立,渐露端倪。

隋唐以后,因科举制度的确立,士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士作为一特定阶层的观念仍然保留。

宋以后,士或士人一词逐渐成为一般读书人的泛称,不再特指官员。

人才垄断

汉代因为察举制度的确立,学识和品德成为出任官员的标准,士族因为知识优势,一跃进入了官僚统治阶级,也因为深知知识在当时社会举足轻重的作用,士族开始有意识的培养家族子弟,逐渐形成了庞大的家族集团,而且也因为士族集团的强大,察举制度也逐渐也开始向这些公卿世家所倾斜,以至于到后期,上升渠道完全被士族阶级所垄断。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确立,但魏晋的政治形态是依赖于世家支持的基础所建立的,在这个时期,虽然下层人才有了一定的上升渠道,但依旧没有撼动士族阶级的地位,反而造成士族集团大量把持重要官职,甚至一度左右朝政,出现上品无寒门、下品无望族的现象。

士族一方面培养人才,在特殊的时期,也会进行人才的有效调配,例如在三国时期,诸葛亮的两个兄弟,就分别投身到了吴国和魏国,这种人才的分配方式,可以说无论最后谁取得权利,都能有效的延续家族在政权中的地位。

阶级垄断

在士族完成了人才垄断之后,他们又通过编撰家谱,讲究士族世系源流,作为自己享有特权的凭证,于是谱学勃兴,谱学专著成为吏部选官、维持士族特权地位的工具。

为了抑制庶族,大族之间还实行互相联姻,在统治阶级内部构成了一个门阀贵族阶层,并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的特权制度,即门阀政治,在这套政治下,宣传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并形成了不与庶族通婚,甚至坐不同席的规定。

于此同时,一些强大的门阀家族,开始与皇族进行通婚,来提升自己家族在门阀中的地位,享有更高的特权。

经济垄断

因为政治阶级形态的确立,门阀士族垄断上层阶级后,开始有了巨大的经济基础,由于古代土地实行的是封建大地所有制,士族大量购买土地,至使农民没有自己的土地生产,只能依附于士族阶级,士族阶级控制了大量的劳动力,强化了封建社会的依附关系。

在门阀士族控制大量土地的过程中,又形成了资源以及经济上的垄断,大量的社会资源开始在门阀士族之间移动,雪球逐渐越滚越大,再次加固了政治资本,而下层人民没有了经济基础,只能忙于生活,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只能舍弃,这又对当时社会的上升渠道,形成了再次的垄断,造成了一个文化垄断到阶级垄断在到经济垄断的循环。

今天看来,在当时的社会形态下,士族阶级虽然对社会安定、政治的稳固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门阀士族的出现,对社会的发展,以及人才的有效利用都形成了很大的阻碍,而且经济大量归属与门阀士族,造成了当时社会上层阶级的慵懒和腐败。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