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作为蜀汉军师,为何刘备打仗都不带他?曹操用五字给出答案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

众所周知,由于小说《三国演义》的描绘,诸葛亮足智多谋、鞠躬尽瘁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作为贯穿三国中后期的重要人物,诸葛亮对魏蜀吴三分天下局面的形成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蜀汉政权的奠基者,蜀汉先主刘备在每次行军打仗之时,却往往不会带上他,几乎只有到了危机关头才会想到诸葛亮。关于这个问题,并非只有后世之人注意到过,曹操就曾经说过五个字,道出了其中奥妙。

▲隆中诸葛亮草庐旧址

诸葛亮早年间饱读诗书,却躬耕于乡野,隐居世外不事诸侯。他之所以能够名扬天下,得到刘备青睐,甚至引得刘备亲自屈身拜访,主要是依靠于水镜先生司马徽与徐庶等人的推荐传扬。在古代,文士最担心的就是空有治国之才却报国无门。简而言之,千里马若是没有伯乐赏识,终究还是与普通良驹无异。许多文士虽然做出归隐的姿态,但这只是一种表象,他们在通过这种方式积攒清望,从而觅得合适的主公。

▲隆中对策剧照

不过在这汉末乱世,虽然诸侯众多,但一时间却也无人赏识诸葛亮。好在刘备驻守新野期间,得知了诸葛亮的大名,也愿意委身相请,这才有了“三顾茅庐”的佳话,最终成功邀请诸葛亮出山相助,成就一番大业。说起来,刘备之所以会亲自前往乡间邀请诸葛亮出山,除其本身礼贤下士外,还和他当时的情况有关。当时徐庶投奔曹操,刘备身边没有智谋之士相助,正处于人生低谷,所以他急需智谋之士相助。得到诸葛亮后,刘备感叹“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刘备及庞统剧照

然而就事实而言,二人却并非“离不开”。在“赤壁大战”之后,刘备所经历的数次大战,都没有第一时间命诸葛亮随军,无论是入川之战、夺取汉中还是亲征东吴,刘备身边的谋士不是庞统就是法正,正军师诸葛亮只有到战事危难之时才会被刘备请出来。比如入川之战,刘备凭借的是“凤雏”庞统的奇谋,若是没有庞统早期的谋划,刘备是拿不下巴蜀之地的;与曹操夺取汉中,则是依靠法正出的险棋。至于决定蜀汉命运的“夷陵之战”,诸葛亮更是只在刘备惨败退守白帝城病重之时,才带着刘禅一同过来。

▲曹操剧照

征战一生、灭敌无数的曹操,曾用五个字评价诸葛亮:“诸葛亮谨慎”。曹操的这一评价可谓洞若观火,短短五字就道出了刘备为何不带孔明征战的原因。“卧龙”诸葛亮虽然足智多谋,能够运筹于帷幄之中而决胜于千里之外,但是他为人行兵一向谨慎,从来不打无准备的战争。刘备显然就与之不同,和关羽、张飞一起相处,刘备为人也变得愈发豪爽干练,做起事来讲究随心。况且他本身就是白手起家,没有什么基础,所以前期都是靠许多奇谋妙计而打下基业的。

▲诸葛亮剧照

再加上刘备是一个固执的人,所以他一旦想做某件事,往往就会立马着手,而不是像诸葛亮那样思虑半天,准备妥当后才动手。诸葛亮的谨慎性格决定了他不会兵行险招,所以他才不会答应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北伐时期也才会步步为营。刘备也深知自己与军师的性情两异,为减少两人分歧,同时适当发挥其他重要谋士的才能,他才命令诸葛亮留守后方,负责调度粮草和处理内政。刘备这样做,也符合《孙子兵法》中“兵者,诡道也”的策略,说不上对与错。

参考文献:

《三国志·卷三十二·蜀书二·先主传》《三国志·卷三十五·蜀书五·诸葛亮传》

微信公众号:趣观历史,每日为您甄选好玩有趣的历史。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欢迎加入古代史爱好者同盟,增长见识、培养思维、积累谈资、结交知己、收获友情。子渊在这里与你不见不散~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