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啊,100年前的小朋友!

图/北京市西城区档案馆周海南提供

文/刘鹏

行进表演(民国五年1916年摄)

北京市西城区档案馆里,收藏有一批20世纪初初等小学堂的照片。这几张盖有京师公立第二十八国民学校、学生成绩钤印的老照片,拍摄于1916年,记录了当时小学生们的学习与生活。

20多年前,西城区档案馆面向社会征集档案,当时的西城区区属学校——大七条小学,看到征集方案后,致电档案馆并邀请工作人员前往。

弹棋游戏(民国五年1916年摄)

当时,档案馆编研科科员周海南到了学校后,一位男老师拿出一个旧盒子,里面装满了老照片,其中就包括这些100年前初小学堂的旧照。当时,因为学校要撤并的原因,校方决定将这些历经百年沧桑依然得以幸存的老照片交给档案馆保管。

京师公立第二十八国民学校创办于光绪三十一年(1906年),最初名为右翼八旗第七初等小学堂,校址设在宣武门内,最初有学生两班,百年间,学校几经更名、撤并。1949年后更名为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大三条小学。由于近年来西城区学校布局调整,2002年1月,与西城区东教场小学合并。

打乒乓球(民国五年1916年摄)

这张“乒乓游戏摄影”可能是最早记录我国在学堂中开展此项运动的影像。

乒乓球运动起源于19世纪末的英国,中国早期的乒乓球运动仅在上海、广州、北京、天津等少数大城市开展。这张照片可以证实,在1916年乒乓球这项体育运动已经出现在京城小学校园中。

照片上左边男孩手里握的球拍像是用硬纸板制作,十分单薄。围观的孩子中,男多女少,站在最右边的男孩还留着长辫子。

童子军(民国五年1916年摄)

童子军创立于20世纪初,创始人是英国贝登堡爵士。1912年,童子军传入中国。1916年,京师公立第二十三国民学校的小童子军在训练后,留下了珍贵的合影,这时童子军刚传入中国只有几年时间。

开创之初,童子军的影响并不大,大多使用英文教学,主要在租界或教会学校和团体的范围内,利用课后、业余时间,进行一些慈善和服务活动。1915年,在上海举行第四届远东运动会,童子军进行了会操表演,并参与维持会场秩序等服务工作,引起当时参加运动会的各省教育界人士的注意,其影响逐渐扩大。

童子军有三句铭言:“准备、日行一善、人生以服务为目的”,平时他们清洁街道,扶老携幼,为一些大型社会活动维持秩序,还是社会运动的积极行动者。

放学(民国五年1916年摄)

鼓乐队(民国五年1916年摄)

课余劳动(民国五年1916年摄)

武术训练(民国五年1916年摄)

音乐会(民国五年1916年摄)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