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最被忽略的名将,忠义堪比关羽,董卓在他面前就是弟弟

如果问大家《三国演义》中最大的反派人物是谁,很多人第一反应肯定就是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一人单挑十八路诸侯,事后将国都洛阳付之一炬,可谓嚣张到了极点。

然而在历史上,有个人无论能力还是战绩,都能稳压董卓一头,给董胖子心里留下了强烈的阴影。这个人就是汉末名将、骠骑将军皇甫嵩!

皇甫嵩

皇甫嵩,字义真,安定郡朝那县人,父亲是雁门太守皇甫节,叔叔度辽将军皇甫规,大名鼎鼎的“凉州三明”之一。

皇甫世家作为西北地区数一数二的的将门世家,皇甫嵩自然是根正苗红的将二代,从小文武兼修,举孝廉、茂才,到最后任北地太守,皇甫嵩的仕途可谓一帆风顺。

公元184年,黄巾之乱爆发,瞬间席卷全国,许多日后的三国名将都是在黄巾之乱开始崭露头角,但要说平叛首功,非皇甫嵩莫属!

早在黄巾之乱初期,皇甫嵩便上书朝廷,要求停止党争,准备粮草军马,来抵抗黄巾乱军。灵帝听取了皇甫嵩的建议,并任命他为左中郎将,与右中郎将朱俊各领两万精兵,一起讨伐颍川黄巾。与刘、关、张拉着民团抵抗小股流窜的黄巾兵不同,皇甫嵩面对的是黄巾军真正的主力部队。

在《三国演义》中,黄巾军总是被描述成不堪一击的贼兵流寇,但在真正的历史上,有宗教信仰加成的黄巾军,战斗力绝对不比正规的汉军差,否则绝不可能在短短时间内席卷大汉全境。

右中郎将朱俊对此应该深有体会,首战便出师不利,被黄巾将领波才击败。皇甫嵩率军前去救援,也被波才部队围困在长社,周围还有源源不断的黄巾部队赶来增援。

城里的士兵们都很恐慌,皇甫嵩就安慰他们:“用兵之道变化莫测,并不在于士兵的多少,而是在于随势而动。黄巾军在草边扎营,容易因风起火,如果夜晚营地突然起火,黄巾军必定大乱。到时候我们一起冲上去,从四面围攻,田单火牛攻敌的功劳今晚就可以实现了!”

到了晚上,果然刮起了大风,于是皇甫嵩派精锐夜间出城纵火,一时间城外黄巾驻地火光四起,黄巾军军心大乱。皇甫嵩趁机率兵出城,这时候捡漏大王曹操也到了,皇甫嵩与曹操、朱俊部队合兵一处,大破黄巾军,歼敌数万余人。

黄巾军-张角

这是皇甫嵩人生第一场战斗,用酣畅淋漓的胜利,向世人展示了他过人的军事才能,也为大汉屡屡受挫的黄巾讨伐战注入了一剂强心剂。

此后,皇甫嵩的人生就如同开了挂一般,先是镇压汝南、陈国地区的黄巾军,又在阳翟击败波才,在西华击败彭脱,在仓亭生擒卜已,一下子平定了三郡之地。而此时卢植和董卓正在进攻张角的主力部队,可是屡战屡败,于是朝廷命皇甫嵩接替二人,对黄巾军发起总攻。

第一战广宗之战,大胜地公将军张梁主力,张梁战死,敌军阵亡三万多人,投河溺死五万多人,焚烧辎重车三万多辆;第二战曲阳之战,击杀人公将军张宝,斩首敌军十万。

“黄巾三兄弟”除了张角是病死的,剩余两个都死在了皇甫嵩手中,没了所谓的精神领袖,黄巾之乱基本平息。皇甫嵩因功被封为左车骑将军,领冀州牧,封槐里侯,一时风头无两,引天下英雄侧目。

不过黄巾之乱虽然平息,却依然无法阻止汉朝的颓势,各地叛乱如燎原之火。凉州的韩遂、边章、王国首先造反,东北的张纯、张举联合乌丸部落也随之反乱。四川有马相自称天子造反,太行山一带的黑山贼也是猖獗之极。

除了各地此起彼伏的叛乱,朝廷内的局势也很不稳,于是有人就撺掇皇甫嵩篡权,被为人正直的皇甫嵩言辞拒绝了。这件事体现了皇甫嵩的忠义,但也为他日后的尴尬处境埋下了伏笔。

在讨伐黄巾期间,皇甫嵩得罪了中常侍张让,灵帝听信张让的谗言,将皇甫嵩召回洛阳,并收回他的左车骑将军印绶。其实这就相当于变相软禁,但皇甫嵩对此并无怨言。

直到188年11月,凉州叛首王国包围陈仓,朝廷再次启用皇甫嵩,任命他为左将军,督领前将军董卓,率四万士兵拒敌。

董卓

那个日后不可一世的董太师,此时只是皇甫嵩的属下,不过作为前将军,制定战术的权力还是有的。

于是乎,大军刚开拔,董卓就建议急行军,尽快解救陈仓的危机。但皇甫嵩没有采纳,说陈仓虽小,但是防守还是没问题的,敌人久攻不下就会退去,我何必要劳师动众呢?果然,等大军到了陈仓,王国军队因为疲惫,已经退兵离去。

在接下来的战争中,董卓用“穷寇莫追”的说法建议皇甫嵩不要追击,皇甫嵩还是没有采纳,说我之前不打是避其锋芒,等待敌军气势回落,现在正是最好的时机,用完整的军队击杀大乱的敌军,怎么会是追穷寇呢?于是独自进攻,让董卓当后援,大胜敌军,匪首王国也死在逃亡的路上。

《后汉书》记载的这两件事,凸显了皇甫嵩卓越的军事才能,反观纸上谈兵的董卓,就像一个可笑的小丑,成了衬托皇甫嵩的反面例子。

董卓是陇西临洮人,与安定出生的皇甫嵩算是近邻,所以很早时候应该就已经听说过皇甫嵩的名气,董卓对于出自名门的皇甫嵩无疑怀有很大的自卑感。征讨黄巾期间,董卓屡战不胜,皇甫嵩却战功赫赫,平乱时期又被皇甫嵩压得死死的,因此董卓对皇甫嵩难免产生心理阴影,这种阴影逐渐又转变为深深的嫉妒。

所以当董卓挟持天子,把握朝廷大权,羞辱皇甫嵩成了他最爱做的事情,可惜这位叱咤风云的一代名将,只能像其他臣子一样屈辱苟活。或许这个结果在他决定放弃兵权回到朝廷任职时就已经注定了。

不过,皇甫嵩的结局让人惋惜,但他的节操却令人敬佩。在三国这个无父无君的混乱年代,皇甫嵩用行动守护了内心的忠义,无愧“义”、“真”之名!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