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没读过什么书,却能在3次政变中都大获全胜,靠的是什么?

一说起慈禧,人们马上就会把她跟亡国联系到一起,她虽然是一个政治女强人,临朝称制长达47年,但人们对她的评价大多是负面的,她在人们心中始终是一个祸国殃民、狠毒凶残的形象。

清朝不仅在她的手中灭亡,并且还伴有大量的割地赔款,慈禧也因此被钉上了历史的耻辱柱。但是如果用传统的眼光去看,慈禧绝对是一个合格的皇太后。首先,她是个有胆识的人,遇到问题,不慌不乱,能够冷静、理智的去面对。

当初英法联军攻进北京时,咸丰皇帝正在圆明园享乐,一听说英法联军打进来了,咸丰皇帝是手足无措,只能抱头痛哭,他的妃子们也跟着他一块儿哭。这时候只有慈禧站出,说:“大敌当前,哭有什么用啊,恭亲王奕䜣是个有办法的人,我们不如把他请来商量对策”。

从这就可以看出,慈禧是个有胆识的女人,遇事沉着冷静,而且独具慧眼,在那么多大臣中,唯独看上了恭亲王奕䜣。经过这件事情之后,咸丰皇帝自然对慈禧高看一眼。

慈禧一生总共发动了3次政变,全部都以胜利告终,这在中国历史上是极其罕见的。慈禧虽然没读过什么书,但是却深谙权谋,是一个很有手段的女人。

她发动的第一次政变是“辛酉政变”,当时英法联军攻破北京,咸丰皇帝就逃到了热河。后来咸丰皇帝病重,临死前他发布了一道遗诏,安排了自己的后事。

他颁发了两块印章,分别由慈安(正宫皇后)和慈禧(皇位继承人的生母)掌管,所有的圣旨都要加盖这两个印章才算生效,然后又安排肃顺等几位大臣来辅政。

其实咸丰皇帝的这个安排是非常不合理的,皇权只能掌握在一个人手里,可咸丰皇帝的这个安排明显是想让两家相互掣肘,相互制约,那么他们之间就必然会引发矛盾。

肃顺等大臣肯定会遏制太后的专权,而慈禧他们肯定也不甘心受肃顺等人的摆布。可是肃顺等老臣政治经验丰富,见多识广,而慈禧和慈安是两个年轻寡妇,处于弱势的一方。

因此慈禧一方面是跟慈安搞好关系,让慈安站到她这边,一方面是找到恭亲王奕䜣,然后他们三人联手发动了“辛酉政变”,这次政变不仅把肃顺等人一网打尽,而且慈禧也开始了她垂帘听政的生涯。

1884年,慈禧发动了第二次政变,因为这一年是农历甲申年,也称“甲申易枢”。这次政变的目的是为了拿掉恭亲王奕䜣。起初,他们叔嫂二人合作得还是很愉快的,两人共同兴办洋务,还造就了“同治中兴”的局面。

可渐渐地,奕䜣开始骄傲自满起来,对慈禧和小皇帝都没有以前那么恭敬了,慈禧担心奕䜣日后不好控制,就想把他除掉。当时又刚好爆发了中法战争,刚开始清军小胜,国内民族情绪高涨,但是奕䜣却主张求和。

清朝有一个政治派别叫“清流派”,跟现在的“键盘侠”差不多,他们就使劲上书,说奕䜣丧权辱国、贻误战机等等,慈禧也任由他们弹劾奕䜣。

最后慈禧就借着舆论把奕䜣给扳倒了,将以奕䜣为首的军机处大臣全部罢免。至此,慈禧终于获得了至高无上的权力,不受任何人的制约。

慈禧发动的第三次政变就是大家都熟知的“戊戌政变”了,光绪皇帝亲政后想通过改革来挽救国运,慈禧刚开始也是默许的,但是一系列激进的改革措施在统治集团高层引起了恐慌,反对力量开始在慈禧身边聚集起来。

由于当时的军政大权还在慈禧手中,光绪皇帝每次遇到什么大事都还要向慈禧请示,后来光绪皇帝为了摆脱慈禧的控制,就想让袁世凯把慈禧囚禁起来,让她远离权力中心。可没想到袁世凯最后竟然反水,光绪自己反倒被袁世凯给囚禁起来了,慈禧再次垂帘听政。

慈禧发动了3次政变,全都大获全胜,她确实是一个有手段、有计谋的女人。很多人都认为慈禧是一个顽固守旧的人,但其实慈禧她也是知道革新的,比如废除科举、创办新式学堂等等,戊戌变法之初,慈禧也是支持的。

但是慈禧的权力欲望太重,她考虑任何事情都是以权力为出发点,在她的眼里,权力比国家更重要。而且慈禧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这也注定了她不能成为引领中国走向新时代的女伟人。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