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死前指定胡亥继位,北京大学拿出的汉简有此记载,历史迷云

​在数千年的中国历史之中,因为统治者个人的一些喜好或者是因为历史事件本就隐晦难述,造成了历史脉络并非十分清晰,相反这看似清楚的时间线里面却充满十分多的谜团,然而又因为时间的问题,我们很难再去接近历史的真相,只能成为历史里面的疑案。前些年的时候,因为雍正继承皇位的问题曾有过一场辩论,但最后的结果也是不了了之,因为这种事情确实很难说清。



在太史公司马迁的《史记》中有载,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最后一次东巡的过程中,不幸病死于沙丘。随行太监赵高为了继续把持自己的权力,和丞相李斯一起合谋篡改了遗诏,拥立胡亥为秦二世,继承帝位。并且伪造诏书处死了被始皇发配到北方的公子扶苏以及大将军蒙恬。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沙丘政变”。



当然因为《史记》正史的崇高地位,所以在其问世后的几千年里面,没有人对太史公的记载提出过质疑,李斯、赵高、胡亥篡改诏书,夺得了本来属于扶苏的皇位,并且这一论断已经形成了定论。但是,历史的研究就是在不断的推陈出新,近年来随着更多历史史料的挖掘出土,让那些已经形成定论的史实渐渐被推翻,甚至于有了一番新的论据。这正符合历史的面貌,正是在不断的发展研究中,更加接近历史的真实面貌。



2009年,北京大学突然拿出一批汉代的竹简,其中有一段关于“沙丘政变”的记载。这批函件共3346枚,其中包含十七种已经失传的秦汉时期的古书,是目前保存数量最多,保存较好的一批秦汉竹简。其中竹简的第三卷名为《赵正书》一共由50枚竹简组成,大概有1500字,大概记载了沙丘政变发生之前秦始皇与丞相李斯的对话,以及之后李斯被赵高陷害至死前的言论。可谓是十分珍贵,毕竟这一段尘封的历史已经太久没有被触碰。



在书中,秦始皇被称为“秦王赵正”,秦二世被称为“秦王胡亥”,看见作者本身并不认同其秦朝为正朔王朝,有可能是战国时期的六国史官所做,因此这本书的成书年代要早于司马迁的《史记》。但是却与史记的记载有很大的差别,让人耳目一新。



书中有秦始皇与丞相李斯对话的记载:“昔者,秦王赵正出游天下,病笃……丞相臣斯昧死首言曰:今道远,而诏期群臣,恐大臣有谋,请立子胡亥,为代后。王曰:可。王死胡亥立,即杀其兄父骨、中尉恬、大赦罪人。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秦始皇接受了李斯的建议,害怕自己死后朝政混乱,便立胡亥为君,因此并非是司马迁记载的那样赵高谋位之说。两者的论述有本质的区别。



但是我们不能仅仅因为此竹简的出土就推翻原有的结论,因为即使是这些新出土的文字,也一定会掺杂有个人情感的存在,并且也并非是事件的亲身经历者。如果仅此推翻原有的论断,对历史来说确实不严谨。但历史研究的乐趣恰恰正是在此,在不断的探索发现之中,百家争鸣,用更多的有利的证据以及论断去接近历史事实,获取历史真相。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