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风云——两次兵变,两出大戏:尽是一样的套路,一样的剧情3

张大萬 图/文

五代风云之“陈桥兵变”

“陈桥兵变”这出大戏的“导演”是赵匡胤。相比较郭威、柴荣而言,赵匡胤的名头要响得多,无论是他在当“演员”时期,亦或是当“导演”时期;也无论是在当时,亦或是在如今。

宋太祖赵匡胤

赵匡胤(927年-976年),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人,生于洛阳夹马营。赵匡胤出身于军人世家,他二十多岁便投身行伍,最初在郭威(后汉枢密使时期)帐下听命,并屡立战功。

950年郭威发动“封丘兵变”代汉自立时,赵匡胤就在军中亲眼目睹了这场“大戏”,并把每个情节都深深地记在了心底。

次年,郭威称帝,赵匡胤又转到柴荣名下,任开封府马直军使。

等到柴荣继位以后,赵匡胤更是被柴荣委以重任,他命令赵匡胤负责广招天下壮士,组织成立殿前司禁卫军(与侍卫司并列),并升赵匡胤为殿前都虞候。

在周世宗柴荣亲征北汉、三打南唐、北伐契丹时,赵匡胤一直跟随在侧,他不但作战勇敢,而且坚决执行柴荣的作战计划并屡立战功,期间赵匡胤被任命为殿前都指挥使,不久又被加封为定国军节度使、义成军节度使、检校太保等职务。

到柴荣去世前,开封城内风传“点检作天子”的流言,当时的殿前都点检为郭威的女婿张永德。柴荣听闻此言心中不免心生疑窦。当年郭威在选择皇位继承人时,柴荣、张永德和他的外甥李重进都是候选人,并且这三人与郭威都是至亲,而且他们在军中的地位非凡,各自手里都握有重兵。最后疑虑重重的柴荣,还是在他临死之前,忍不住免了张永德的殿前都点检职务,命赵匡胤接替。

柴荣死后,他年仅七岁的儿子柴宗训继位,是为周恭帝。

第二年,即公元960年正月初一,忽然从定(今河北省定县)、镇(今河北省正定县)两州传来边报说,辽和北汉合兵南侵,当时柴宗训还正在接受朝贺,一听此讯,朝堂上下一派混乱,宰相范质等人不辨真假就匆忙敕令赵匡胤率军北上抵御。当天晚间赵匡胤便抵达距离京城三十余里黄河南岸的陈桥驿(今河南封丘东南)。

陈桥驿今貌

我家乡有传说,赵匡胤大军抵达黄河岸边便派人打探河水是否结冰,接连接报七次河水均为结冰,大军无法渡河,赵匡胤下令大军夜宿陈桥。

是日夜,军中便有议论:“今皇帝幼弱,不能亲政,我们为国效力破敌,有谁知晓;不若先拥立赵匡胤为皇帝,然后再出发北征。”很快军中将士的情绪就被煽动了起来。

次日清晨,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和亲信赵普便鼓动士兵把一件黄袍披在刚刚醉酒睡醒的赵匡胤身上,并且跪地高呼“万岁”,拥立赵匡胤为帝。

此时的赵匡胤面露难色:“你们自贪富贵,立我为天子,能从我命则可,不然,我不能为若主矣。”拥戴者们高呼“唯命是听。”

传说的当年赵匡胤“系马槐”

随即,赵匡胤拨转马头率大军回师开封。守卫都城的主要禁军将领石守信等人都是“新皇帝”的兄弟,得知大哥黄袍加身后便主动大开城门欢迎。当时在城中的禁军将领只有侍卫亲军副都指挥使韩通一人欲以抵抗,但是还没等他召集完成军队,就被军校杀死。

进城后赵匡胤宣布:不得惊犯周太后和幼主,不得侵凌大臣,不得侵略府库。

不久柴宗训禅位于赵匡胤。赵匡胤下令降柴宗训为郑王,符太后为周太后。

就这样,赵匡胤通过发动“陈桥兵变”几乎兵不血刃的夺取了后周政权,建立宋朝。

至此,当年开封城内“点检作天子”的传言成真,柴荣临死前决定改换殿前都点检的决定真是弄巧成拙。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郭威当年全家被杀,主疑臣谄,不得不破釜沉舟,在北上抵御契丹的路上,在黄河岸边发动兵变,代汉自立,建立大周,传位三代。

当赵匡胤在陈桥驿内“稀里糊涂”黄袍加身时,不知道他脑子里是否还留有十年前他的旧主郭威导演的那出“大戏”的情节?

赵匡胤自言,后周三位皇帝待他均恩义深重,奈何他自己手下人贪享“荣华富贵”,忧虑“主幼恩寡”,又编造流言“点检作天子”,接着谎报军情“北国南侵”。在此情景下,主政的军国大臣慌乱中作出了让赵匡胤出兵北国的命令,也是在当年北上抗辽的路上,也是在黄河岸边,赵匡胤将军是否会触景深情呢?

陈桥驿内影壁墙

在乱哄哄的陈桥驿内,在宿醉晨昏的明媚春光里,在兄弟们的相劝苦逼下,“左右为难”的赵匡胤纵马一跃,为了兄弟,为了江山社稷,决定重打鼓另开张,回师开封!

至今,在我的家乡流传有一种美食,曰“卷煎”。把剁碎的肉馅裹以金灿灿的蛋皮,上锅蒸熟,放凉切片再食之。大家都说这是当年的赵匡胤“黄袍加身”时吃过的美食。

我一直在想,这食物,味美,意绝。这难道不是某些心有不甘的人儿,想大啖其肉时的吃食?

(欢迎点击关注“大河之洲”头条号,如果您喜欢,今后我将继续努力为您奉上精彩内容。)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