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十二时辰》的前夜——养蛊的圣人

《长安十二时辰》,是指的唐天宝三年正月十四。

历史上,唐明皇,也就是当时宫中称之为“三郎”、宫外士庶称之为的“圣人”的大唐天子,已经六十岁了,此时的唐明皇在帝王心术上的造诣已经是炉火纯青——通过类似李林甫这些得力干将,唐明皇已经将所有的权力都悉数的掌握到了自己的手中,这一点上,他一生都没有懈怠过 。而关于李林甫当时的一些行为,《长安十二时辰》有过几处交待。

比如,李林甫在自己家里处理朝政,满朝公卿皆在他的偃月堂里等着排号,因为偃月堂是个养花的温室,所以即使是早春也会捂得满头大汗。而《长安十二时辰》没有交待的是,李林甫当时还操纵了一个名叫陈希烈的人出任宰相。这个陈希烈,只负责每天在政事堂里干坐着,然后在公文上盖章。既没人来找他汇报工作,他也不敢发表任何意见。所有需要他画押盖章的事,都是李林甫事先做过指示。这样,李林甫说一不二达十九年,俨然权侔人主。

故意让李林甫做出这种可爱的姿势是因为此人素有“口蜜腹剑”之名。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种人大多如此。

看剧的人大多会有这个困惑:为什么唐明皇信任李林甫胜过自己的儿子?而右相李林甫又是如何跟太子,也就是日后的唐肃宗不和,彼此之间结下万重恩怨的?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就得从唐明皇登基之前说起。

有句话,叫“最是无情帝王家”,这句话放在别的朝代不一定合适,但是放到唐朝却绝对没毛病。唐明皇的一生就是对这句话最完好的诠释。

历史上,唐玄宗、肃宗父子是少有的君臣父子——两人的死亡也只差了十三天。

唐明皇李三郎,从少年时代就一直给父亲唐睿宗和姑姑太平公主冲锋陷阵干脏活。比如在唐隆政变中,当时还是临淄王的李三郎就身先士卒,替父亲和姑姑去杀他三大爷唐中宗的全家。之后乃父唐睿宗复辟,李三郎因功由临淄王被立为太子。但是,很快,李三郎和姑姑太平公主有矛盾了——因为两个人都想大权独揽,做下一代大唐天子。

此时,李三郎的侧室,入宫刚刚一年的良媛杨氏怀孕了。这件事让李三郎感到非常的棘手——这个杨良媛的姐姐是乃是他的大堂兄、唐中宗长子、节闵太子的正室。也就是说宠幸杨良媛会让人把他李三郎和唐中宗一派挂上关系。而太平公主一派就可以借机找茬说太子耽于女色难当大任,仿照隋文帝废杨勇、唐太宗废李承乾的先例,把李三郎废了。

惊慌失措的李三郎决定把杨良媛肚子里的孩子打掉,以免让人多嘴。幸好当时太子有个幕僚叫张说,他极力反对——因为打胎的事一旦传出去就更说不清了。思来想去这话确实有理,于是李三郎就作罢了。孩子出生之后取名李嗣升,之后又改名李浚、李玙、李绍、李亨,是为大唐七帝肃宗宣帝。唐肃宗出生后,由一直乏嗣的太子妃王氏抚养长大。

风流天子李三郎。

先天政变后李三郎登基,是为唐明皇,旋即改元开元。唐明皇立刻向这个世界展示出了他的两大爱好:权力和女色——历史上唐明皇有后宫妃嫔三十八人,五十九个子女。

开元三年,唐明皇立丽妃赵氏的儿子李瑛为太子。这赵丽妃是娼妓出身,曾经特别得唐明皇欢心——直到武惠妃出现。这个武惠妃,是武则天的侄孙女,也就是说跟唐明皇是表兄妹。神龙政变,唐中宗复辟之后,武氏一门非但没有被清算,反而继续维持着内廷权贵的地位,与唐宗室继续联姻,因为唐宗室需要壮大以内廷压制外朝——所以,武惠妃打小在宫里长大,自然耳濡目染的在政治上早熟。

再说皇后王氏,因为为人太好,宫中之人都对她感恩戴德,据《新唐书·玄宗皇后王氏传》 :

“久无子,而武妃稍有宠,后不平,显诋之。然抚下素有恩,终无肯谮短者。”

就让唐明皇有了芥蒂,认为自己媳妇已经控制了后宫,下一步就是当武则天。这个王皇后在唐明皇还是个前途黯淡的王子时就嫁给他,两人可谓贫贱夫妻。当时王皇后的父亲为了让这个小姑爷在过生日时能够吃上一碗的长寿面,就典当了自己的衣物——紫半臂;此后在攻杀韦后、迫死太平公主的两次政变中王皇后的娘家始终坚定的站在唐玄宗一边。但结果王皇后却因为唐明皇迷恋表妹武惠妃而遭到冷落。继之又因没有儿子遭到嫌弃,几次扬言要废了她,对此走投无路的王皇后只能哀求:

“ 陛下独不念阿忠(王皇后的父亲)脱紫半臂易斗面,为生日汤饼邪?‘’

没想到这话又刺痛了唐明皇的玻璃心。

结果,开元十二年,王皇后被废为庶人、国舅王守一被赐死。

之后唐明皇宣布要考虑新的皇后人选,朝中元老们指出,除了武惠妃之外,任何人都可以接受——因为武惠妃的那位姑奶奶武则天的人品实在糟糕,实在是太缺德了······况且武惠妃本人就十分心机,办事也狠毒,这个女人一旦得志必然又得出现武后乱政那种血流成河的局面。

但是武惠妃毕竟是武惠妃,一看元老们不支持自己,于是就立刻在有野心、有能力的少壮派官员中间找代理人,其中最出众的一个就是李林甫。李林甫是唐朝宗室子弟,论辈分管唐明皇叫堂兄,是所谓的“天子家草鞋亲”。更重要的是,李林甫为人精明强干、没底线,所有的“雄主”都喜欢用这种人,唐明皇更是如此。而凭着武惠妃的暗中助力,不仅在朝政奏对,即使是唐明皇的饮食起居这些细枝末节上李林甫都能够投其所好。就这样,在武惠妃和李林甫的联手策划之下,一场血雨腥风的大清洗在酝酿之中。

此时,太子李瑛的处境十分艰难,母亲赵丽妃早在开元十四年就已经殁去,而且生前便已经失宠。而武惠妃的女婿、驸马杨泂则在东宫安插“暗桩”,监视太子的一举一动,之后再全部上报丈母娘知晓。紧接着就是武惠妃就成天向唐明皇“提醒”——太子李瑛可能伙同兄弟鄂王李瑶、光王李琚谋反;并建议废了太子改立她和唐明皇的第三子寿王李瑁储君。但宰相张九龄则因为屡次证明太子的清白,从此和武惠妃以及李林甫一派势同水火。

到了开元二十三年,李林甫高升为礼部尚书,张九龄为右相,这个安排意味着李林甫和张九龄之间已经是一山不容二虎。但是在此后整整两年的时间内,却没有任何关于武惠妃或李林甫等人诬陷太子李瑛的记录。直到有一天,武惠妃召唤太子等人入宫抓贼,放松警惕的太子立刻披挂整齐的入宫捉贼······《新唐书·列传第七》记载:

惠妃使人诡召太子、二王,曰:‘宫中有贼,请介以入。’太子从之”。

跟太子一起来的还有鄂王李瑶、光王李琚、驸马薛绣。

眼见得太子李瑛一干人进宫了,武惠妃就立刻向唐明皇报告:

“太子、二王谋反,甲而来。”

靠着宫廷政变起家的唐明皇自然会十分警惕,他立刻派宦官前去侦察,结果真看到了披甲持刀的太子李瑛一干人······

于是唐明皇决定废了太子,按照唐朝制度,废立太子要征询重臣的意见,此时张九龄已经被贬,李林甫以宰相的身份表态:

陛下家事,非臣所宜豫。‘

于是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驸马薛绣废为庶人,接着惨遭杀害。

但是,诡异的是——武惠妃和寿王李瑁母子此后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好处——寿王李瑁依旧是一位普通的王子,武惠妃也没有成为皇后。倒是唐明皇手中的权力更加集中、李林甫的相位更加巩固······武惠妃终于明白,她被当自己的夫君唐明皇给“耍”了,而且,按照正常的历史“规律”,下一个挨整的,就该是她自己了······

此后不到一年时间,武惠妃就抑郁而终,对外的宣传是“被废太子的冤魂索命”。

武惠妃殁后,唐明皇又将寿王李瑁的妃子杨玉环抢入自己的后宫,这事当时就成了著名的丑闻。因为夺媳为妾这在任何时代都是罔顾纲常的行径。不要说这是唐室的胡风,因为胡人有烝庶母之俗,却向来无偷媳之风。而唐明皇这么肆无忌惮的触犯道德伦理的底线,就是为了昭告世人:寿王李瑁绝无称为太子的可能。

至此,太子之位终于落到了一直毫无存在感的忠王李玙身上,也就是当年的李嗣升、日后的唐肃宗。李林甫因为之前支持过寿王李瑁,担心有一天新太子即位,会找他算账,所以在人生的最后十年就每天挖空心思的罗织罪名,要扳倒这个新太子。而且,更重要的是,唐明皇很喜欢看到这一幕。

这就是《长安十二时辰》里,宰相跟太子势同水火的由来。

此时的长安城已经犹如一个畜蛊的器皿,各种毒物在其中彼此吞噬,而这一切,自始至终都由一个人所为——圣人唐明皇。

一代雄主唐玄宗。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