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何以取代商:千年望族争天下

《史记》130篇,以大多数人的学力不足以读原文,而白话译文太长太无趣,市面上编辑的故事类书又嫌碎片化,看不出历史的联系和趣味。因此渡鸦王尝试以新的方式为小白讲述《史记》内容主旨,力求忠实太史公原意,兼顾通俗易懂,明白晓畅。文章内容凡史实部分必依据原书,其中夹叙夹议,若无特别注明是太史公曰,则定是渡鸦王在吐槽。

(本篇为连载《渡鸦王讲史记》第4篇)

这篇讲周朝的故事,从始祖后稷到最后一位周天子。

上篇我们知道,商朝存在五百多年,周呢?近八百年。准确来说,自武王建国至东周被灭,历经37王,前后797年。如此长命,空前绝后。

学过中学历史会知道,周分西周、东周前后两阶段,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周天子可是在王位上待到秦庄襄王(就是秦始皇他爸)时才被灭掉,不过这段历史就少有人知了,毕竟大家只知道那么几个大国。周天子那会儿存在感太低,不信你随便找人问问:东周列国争霸,周天子去哪了?估计大伙得瞪眼:有这号人物?

好吧,正经说回周朝故事。

1.千年望族

周朝始祖叫后稷,他和商朝始祖契算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哪个父?就是五帝排行第三的帝喾呀。契的母亲简狄是次妃,后稷母亲姜原可是元妃(就是正室,大老婆)。简狄吞鸟蛋生契,姜原呢?也了不得。她外出发现一个巨人脚印,莫名高兴起来就踩上去,然后······就怀孕了。

我大学老师说,其实她俩就是和人偷情,编这种故事来蒙人。这话当八卦就好,不能当真。但姜原生下孩子后,觉得这娃不吉利,就抛弃了他。奇迹来了:无论她把孩子扔在哪,冥冥中像是有力量在保护,牛马路过会小心不踩到,鸟会飞来用翅膀覆盖他。这下老妈被他主角光环亮瞎眼了,抱回来养。又因为抛弃过,给取名叫弃——可以相信这不是个好妈妈,打定主意让孩子这辈子都留有童年阴影。

弃从小别的不爱,就喜欢研究怎么种庄稼,还种得很好,长大了大家都来向他学习。尧于是任命他当农师,指导农业生产,造福了天下,后世奉他为农神。后稷本是他官职名,舜给了他封地,以后稷为号,姓姬。

后来夏朝废了农师这个官职,他儿子丢了官,就跑到甘肃游牧民族那边。古代地图炮开得猛,称他们为戎狄,所谓东夷西戎南蛮北狄,被中原人瞧不起。不过长期与游牧民族为邻,反而能保持旺盛的战斗力,周是如此,后来秦也如此。传多两代,也就是后稷曾孙公刘时开始兴盛,因为公刘学习祖先发展农业,民众有饱饭吃,纷纷来投靠,到他儿子时就在陕西一带叫豳(bīn)的地方建立了国都。

再传多几代,到了古公亶(dǎn)父时被戎狄侵扰。百姓一开始想反抗戎狄,他是怎么说的:百姓拥立君主是想让他为大家谋利益,现在戎狄打我们,要土地和人口,百姓跟着我和跟着他们又有什么区别呢?不能让百姓为了我去打仗呀,牺牲人家的父兄而当君主,我不忍心这么做。

说得好。然后他就带家人跑到了岐山脚下。注意他不是带领全国人跑,而是自己先跑了。身为首领,做出这种事来,试问该如何评价?

要不是看在他之前政绩不错,受人爱戴,百姓估计得把他埋了。可神奇的是,他先跑,百姓拖家带口也跟着跑来归附,甚至连邻国听说他这么仁义也来投靠。于是他废除戎狄旧俗,在岐山脚下筑城,设置官职,再度崛起。

所以,到底是什么可以让你为所欲为?

接下来的故事叫“太伯让国”,太史公非常推崇,后面还会讲到。

古公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太伯,二儿子虞仲,小儿子季历。照理说长子该继承家业,可他喜欢小儿子生下的孙子姬昌(就是后来的周文王),觉得这孙子将来能旺族,所以有心传给小儿子,好让姬昌将来有机会即位。太伯、虞仲知道他的心思,就逃到了江南苏州一带,那地方当时被认为是南蛮之地。他俩还断发文身,学人家蛮夷学到底。这波操作是要干啥?把位子让给小弟季历呀。做事要做绝,让也要让彻底,逃跑还不够,还得让自己看起来大不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断发文身就是大不孝,如此才好彻底失去继位资格。

所以,他俩的让,是真让,不是假惺惺的让。在儒家评价体系里,太伯虞仲其实是至孝:父亲并没有亲口说出要传位给小儿子的话,他俩也不让父亲为难,主动牺牲自己完成父亲心愿。

这叫什么?圣人也。

文王在大伯二伯这波助攻下终于继承家业,后来在商纣王时位列三公。又因礼贤下士,积善累德,诸侯归附,被小人崇侯虎在纣王面前进谗言,纣王将他囚禁。从政治上讲,帝王防止权臣或诸侯造反,这么做没错啊!可纣王又犯浑,文王手下用美女宝物贿赂他,他就高兴地放人,好像不记得为什么要关人家了。

不仅放了,还主动给对方递刀子送头颅:

一、文王献上一块土地,请求废除炮格这一酷刑,他答应了(你说,天下会感谢谁?)。

二、封文王为西伯,即一方诸侯之长,赐给他弓矢斧钺,象征他有征伐之权(亲手给人家递家伙,这心很宽呀 )。

三、供出崇侯虎这个名字:就是他说你坏话的。后来文王一路打过来,先灭了崇侯虎。(有这么出卖队友的,吃瓜群众都惊呆了)

所以,这才叫不亡国没天理。

当然周要亡人家商也得花点时间,这一等就拖死了文王。等到他儿子武王即位,在太公望(即姜子牙)、周公旦的辅佐下一路东征,和诸侯会师于孟津。此时武王自称太子发,用车载着文王牌位,供奉在中军帐中,自称是奉文王之命前去讨伐。

看出什么没?明显是新王太年轻,权威不够,只好借老爸余威镇镇场。

结果到了孟津,八百诸侯到齐了,叫嚷着快去攻纣,他竟然说:你们不知道天命呀。意思是时机未到,然后就回去了。

你猜那些远道而来的诸侯脸上什么表情?

玩呢这是?何况你自己一路过来,又是告诫百官又是训话军队的,一副磨刀霍霍的样子,结果队友们集齐了你撂挑子不干了?

说真的,渡鸦王只能猜测发生了某些没人知道的事。反正,纣王也没因此转运,早做准备,反而继续作死,杀了比干,囚了箕子,搞得众叛亲离。

这会儿武王终于说:可以动手了。

于是有了牧野之战。

牧野之战有些书上说得残酷,什么血流漂杵,实际上不到一天就打完了。周这边投入了大约三万人马,纣王那边有七十万。不过这个数字后人不太相信,毕竟商朝甲骨文记载的战争烈度每次至多用兵一万多。总之,就算纣王人多吧,但军队竟然临阵倒戈,为武王开路,纣王只好自焚了。

至此,周取代了商。武王大封功臣,比如封姜子牙为齐侯,国号为齐,姜子牙就是齐国首任君主。周公封地为鲁国,和齐国同在今天的山东。顺便说一句,因为出身如此之好,这两个国家向来以继承周室正统文化为傲,看不起秦楚这些西边南边的蛮夷之国。

此外,还封纣王儿子武庚在朝歌继续统治殷民(即商国旧民),这叫以殷治殷,一切为了稳定;又让两个弟弟管叔和蔡叔帮武庚治国,留了一手。

至此,天下初定。

参考文献:《史记卷四·周本纪第四》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