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长被俘,继位的弟弟却毫不着急,他是如何不做牺牲便迎回兄长?

在明朝,英宗与代宗之间的故事,算是比较有戏剧性的一幕了。在土木堡之变后,明英宗被瓦刺军俘虏,还滞留了一年。可后来瓦刺在没有任何附加条件的情况下,放还了英宗。如此一来,事情就变得很不合逻辑了。朱祁(qí)镇曾贵为一国之君,又是明代宗朱祁钰的兄长,他的性命可谓非常值钱。那么,瓦剌为何没有与明廷做交换呢?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这是一次远超军事与伦理的政治博弈。瓦刺无条件送回朱祁镇,是鉴于朱祁钰实行的不妥协、不示弱的外交策略。具体如何,且看下文慢慢道来。

正统十四年(1449年),土木堡之变,英宗被俘。朝臣们以社稷为重,迎请英宗的弟弟朱祁钰监国,并坚持在京城一线抵御进攻。同时他们深知瓦刺军不会轻易放朱祁镇回来,所以派人主动请求邀约和谈,释放太上皇。当然,这只是朱祁钰采取的先礼后兵的策略。

▲影视剧中英宗被俘场景

在另一边,瓦刺的太师也先则认为,俘虏了明英宗手里就攥着大明的把柄。只要以此相要挟,就可以让大明边境的城池开门投降。并且,还能向明廷求得金银财宝。更甚者,可以直至大明的帝都。好在,以于谦、王文为首的那一派朝臣们并不糊涂。北宋的靖康之耻,南宋的偏安一隅,都可谓前车之鉴。

瓦刺以为大明同南宋一样不堪一击,恐怕有点低估了代宗与于谦等一众朝臣的觉悟。京师保卫战次年(1450年),朱祁钰即位,是为代宗。在即位前,代宗就敕谕边关各城池守将、朝中将领:要固守城池,不可因听闻英宗的名义随意开门。在此期间,吃了败仗的瓦刺派来使者想要明朝割地赔款。明朝一拒再拒,还让瓦刺知道明廷已经立了新皇,明英宗已经被遥尊为太上皇。

▲朱祁钰(2016年女医明妃传剧照)

瓦刺知道此事后,知道明朝已经没有和议的想法。所以,又多次派兵骚扰明朝边境,但都吃了败仗。瓦刺知道若继续以朱祁镇相要挟,还不如主动请和,换些财宝来的实在。 景泰元年(1450年)六月,瓦刺派遣使者到明朝讲和。明代宗猜到了瓦刺的意图,所以直接挑明要和谈就要停止侵扰边境,否则继续备战。

朝廷中大臣王直等人不懂的这一策略,一再请求明代宗派出使者。无奈之下,明代宗于同年七月一日派礼部右侍郎李实前往瓦刺答和。但他们没有提及赎回明英宗一事,瓦刺的使者也没有任何表示。这就让也先怀疑明朝是否和其他部落私下通好,一旦如此,情况就大大不妙。于是瓦刺更急着与明朝修好。

▲北京保卫战平面图

在瓦刺多次的和谈中,明廷都没有提及交换明英宗的条件。待李实回到京城后,朝中大臣先后为"是否迎回太上皇之事"爆发了争执。并且,大部分朝臣认为明代宗有贪恋皇位的嫌疑。他们中鲜有了解代宗的真实想法,但是明代宗坚持自己的主张。明代宗心中是想要迎还太上皇的。早在京师保卫战爆发前的一个月,他就致信也先,希望能约定和谈,迎回哥哥。但是也先置之不理,代宗便知道瓦刺肯定要金银财宝、土地作为交换才行的。

▲影视剧中的也先

代宗的策略无疑是正确的。大明一度索要英宗的话,会让敌人觉得明英宗的性命相当重要。如此一来,瓦刺就会狮子大开口。既然如此,不如将计就计、反其道而行,逼迫他们归还太上皇。1450年8月,太上皇朱祁镇回到了京城。明廷既没有用金银财宝,也没有用土地作为交换条件。可以说正是代宗的坚持,大明臣子才能不费一寸山河、一个铜板就迎回了太上皇。

不过,英宗回来之后的事情就另当别论了。毕竟内部矛盾比外部矛盾更难以处理,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宫廷政治的复杂性。当然了,是非功过任由后人评说。就这件事而言,乃至于历史上的其他事件,大家或许还有更多的不一样的意见,而不是不仅仅局限于这一种解释。

参考资料:

《试论太上皇朱祁镇的迎还及复辟》·尹选波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