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此生为何只立一位皇后?她智慧过人,深谋远虑

明太祖朱元璋的后宫嫔妃数量居多,身强力壮的朱元璋即使在处理政务时“日入而休,星存而出”,依旧没有放下繁衍子嗣的重大事业。朱元璋一生总共有二十四个儿子,最钟爱和宠信的儿子是太子朱标,为培养这位继承人,朱元璋专门派名儒宋濂做太子老师,加以教育培养。朱标在儒学文化的熏陶下,一言一行都竭力效仿仁爱的圣贤之君,对朱元璋杀戮过重、不近人情的冷血手段常常出言劝告阻止。朱元璋认为自己是在给儿子铺路,他想要将一个打造得太太平平的江山交到儿子手里。

尽管大殿上是血流成河,但黎民百姓却少了困苦,一片国泰民安的盛世景象。仁慈的朱标实在看不下去父亲的血腥,却被朱元璋斥责为妇人般的心慈手软,将来怎么担当重任?为能够让朱标理解自己的苦心,朱元璋抄起一根倒刺横生的荆条,让朱标伸手去接,怕被刺伤的朱标不肯去接。朱元璋形容这些荆棘就是不法元勋,随后将荆棘一一除掉,轻松地递给朱标,表示这是自己惩治奸臣的用意。

即使朱皇帝巧妙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依旧没有得到朱标的理解,愤怒的朱元璋眼见儿子油盐不进,抄起一把板凳使劲掷了过去。其实就我个人意见而言,朱标的性格比较像母亲,仁爱的马皇后,常常为他人着想。完美继承朱元璋性格的是四子朱棣,也就是后来起兵靖难的燕王,智勇双全的朱棣,也有着和父亲一样阴晴不定的心理。

1370年,朱棣受封为燕王,驻守地为元朝旧都,比起二哥秦王朱樉的西安,三个晋王朱棡的太原,似乎朱棣面临的考验更严峻一些。朱棣面临的是明朝宿敌北元,后分裂为瓦剌和鞑靼,常年驻守在严寒之地,朱棣和父亲朱元璋一样,表现出坚韧不拔的意志。

1376年,朱元璋亲自为十七岁的朱棣挑选王妃,对象是开国第一功臣魏国公徐达的长女,文韬武略、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奇女子。当朱元璋召徐达入宫商量的时候,徐达惊讶地表示自己正有此意,朱棣的文治武功完全能够独当一面,自己对他十分欣赏。就这样朱棣和徐氏结为夫妇,两人共同度过了二十多年的岁月,也是一对难能可贵的患难夫妻。

1399年,燕王朱棣公然反对建文帝的削藩政策,当即发动了持续四年的靖难之役,以“入京诛杀奸臣”的名义向南京进兵,北京城则留给长子朱高炽驻守。其实朱高炽镇守北京城多半要依赖于生母徐氏,当时朱棣带兵进攻辽宁一带,建文帝的南军主帅李景隆趁机率军包围北京城。

眼看强兵压境,北京城的兵士数量稀少,城内一片空虚,徐氏一边部署守城将士,一边亲自动员全城男女老少,表示全城军民共存亡的理念。尤其是燕军将士的家属,纷纷披上战甲,登上高高的城门,充当守城的兵卒。这些妇女们用砖块瓦砾充当兵器,多次抵御李景隆军队的攻城行动,杀伤南军士兵不计其数。再加上李景隆的军威不振,上下不齐心,北京保卫战以势单力薄的燕军获胜告终,徐氏称赞为这次保卫战做出贡献的妇孺是“巾帼不让须眉的英雄”。朱棣亲率燕军回师援救的时候,得知徐氏亲自指挥赢得保卫战的胜利,不禁喜出望外地说:“得妻如此,夫复何求,朕即刻率大军南下安定江山,让你享受一辈子荣华富贵。”

徐氏没有沾沾自喜,而是深谋远虑地说:“南北连年作战,军民不堪重担,从今以后该让百姓休养生息了,京城里的贤才都是太祖皇帝留下的,能用就尽量用,不要管他是新臣还是旧臣。”徐氏的这一番话,让朱棣深以为然,因此朱棣在严厉镇压部分反抗的建文旧臣的同时,大力提拔重用愿意归降顺从的建文旧臣。朱棣入宫的时候,手下收缴了一千多份前朝大臣的奏章,他看也不看就下令烧掉了,只留下户部和兵部涉及军马粮饷的统计资料。为能够让归顺自己的旧臣安心,朱棣在烧完奏章后又说:“这里大概也有你们的奏章,我并不痛恨那些效忠建文帝的臣子,而是痛恨那些诱导他破坏祖宗法制的人。

你们过去做他的臣子,理当应该效忠于他,可现如今做了我的臣子,过去的事情就过去吧。”朱棣继位称帝后,册封王妃徐氏为皇后,世子朱高炽为太子,徐皇后对朱棣的影响不亚于马皇后对朱元璋的影响。靖难之役爆发前夕,徐皇后的弟弟徐增寿有心袒护朱棣,建文帝曾询问过徐增寿关于对朱棣密谋造反的看法。徐增寿故意替朱棣掩饰:“燕王天生贵胄,又和陛下是骨肉至亲,荣华富贵不愁,有何必要谋反呢?”朱棣以“清君侧”的名义起事后,建文帝没有怪罪为燕王开脱的徐增寿,可徐增寿依旧不改掩饰,屡次将朝中虚实、军情命令透漏给朱棣。

1402年,建文帝意识到徐增寿的不臣之心,当面质问徐增寿是否通风报信,此时的燕军已经渡江,形势直逼南京城。徐增寿心虚不敢回答,愤怒的建文帝亲自举剑挥杀了徐增寿,这时的燕军已经攻入皇宫,建文帝在这场劫难中生死不明。

燕王朱棣带兵入宫的时候,望着徐增寿惨死的尸体,不禁仰天痛哭,他能够率领军队势如破竹,多半要归功于这个小舅子。可是等到朱棣想要追封徐增寿为定国公,世袭爵位的时候,徐皇后却认为这样不妥。她对朱棣委婉劝阻:“徐增寿是我的骨肉至亲,为国捐躯理所当然,不应该再加封爵位了。”可固执的朱棣非要追封徐增寿为国公,当朱棣喜滋滋地将消息告诉徐皇后时,徐皇后只是淡淡回了一句:“这不是我的本意。”

明成祖朱棣和徐皇后共有三个儿子,除太子朱高炽外,还有汉王朱高煦,赵王朱高燧。知子莫如母,徐皇后当然看出次子和三子想要夺嫡的心思,可手心手背都是肉,她也不好说些什么。徐皇后只是对朱棣建议:“汉王、赵王不顺服太子,最好选可靠的朝臣去兼任二王的属官,窥探他们的动静,防患于未然。”朱棣点头应允,也多亏徐皇后的这一高招,才让朱高炽的登基之路顺畅无比,没有引起兄弟相残的流血悲剧。

1407年,陪伴朱棣三十二年的徐皇后患上重病,卧病在床的时间里,徐皇后多次劝诫朱棣要爱惜百姓,不要过于严苛,更不要加重赋税。当长子朱高炽看望徐皇后的时候,徐皇后对朱高炽嘱咐说:“我有个未了的心愿,就是去抚恤当年保卫北平的妇女,可惜当年皇上北巡的时候,我没能跟去。我死之后,希望我儿能够替我了却这桩憾事。”朱高炽含泪答应,不久后徐皇后撒手人寰,明成祖朱棣悲从心来,嚎啕大哭一场。

六年后,朱棣带着年幼的孙儿朱瞻基,一路陪伴徐皇后的灵柩,将它移居到北京城的长陵。徐达的长子徐辉祖至死不肯见朱棣一面,朱棣没有处死他,也都是看在徐皇后的情分上。朱棣和父亲朱元璋一样好命,都有一个善解人意的妻子,同样朱棣至死也没有再立皇后,在他心中没有任何一个女人可以替代妻子的位置。

​参考资料:《明史》等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