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心之举致亡国,有心之措致强国,孰是孰非

奥斯特洛夫斯基有一句名言“哪一天你若和集体脱离,那便是末路的开始”。身为君王,与他的国家密切相关,一个决定就可能影响一个国家的盛衰,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导致一系列的悲剧。所以君王一定不能脱离集体,目光也要长远,才能保证自己国家的强盛。

今天我们要聊到的这位君王,就是因为决策失误而导致国家彻底没落,但他又对国家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他就是齐宣王。齐宣王,本名为田辟疆,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君主。

齐宣王

无心之决,致使亡国

有人说齐国灭亡是因为齐宣王,因为他的失误导致了齐国最终亡国,还总结了他的三过。

一过,未能参与抗秦。秦国逐渐强大,六国商量合力抗秦,苏秦从中斡旋,合纵之计将成,六国都已达成协议。但推举的领袖并不是六国之中最强大的齐国之主齐宣王。他一怒之下退出联盟,导致合纵之计失败,其余五国根本没法与秦对抗。于是张仪一招连横就逐一击破,秦国就此一家独大。最终灭了齐国,一统天下。

二过,齐楚之盟。秦国为了打破齐楚的联盟,用商于六百里地利诱楚国与齐断交。楚王开始颇为犹豫,可是张仪一诈,楚王就以为是秦王不知自己要与齐国断交,就立马派人去跟齐宣王说要断交。结果楚国在两边都没落到好处,后来又去求宣王原谅,宣王没有原谅,反而和秦联合对付楚。然后齐楚鹬蚌相争,秦隔岸观火,得了渔利。

三过,齐燕之战。燕国内乱,宣王趁机派兵攻打,可是都打到燕国快灭亡了,秦国却派了军队攻打齐国,宣王迫不得已,只得撤军回国。但齐燕的梁子已经结下,齐国后来就是因为燕国复仇而衰落,最终沦落到亡国。

笔者认为,因为这三点就将齐国灭亡的原因都推到宣王身上很是不妥。其一过,身为最强大的国家之主,联盟首领却不是他,面子上是过不去的,所以他一怒之下退出联盟是有道理的。其二过,本来楚国率先撕破合约,宣王生气在所难免,也是合理的。

齐宣王像

但是放弃五国,与秦谋楚就显出了宣王的目光短浅,他看不见远方,只知道现在怎么做解气。为了解气,做出这些举动,就是幼稚的行为了。第三过,就在他没有果断的决心,要是他能在果决一些,拿下燕国,再转身回援齐国,也许是另一种情况。

淳于髡:就缺一种喜欢

有一天,宣王与爱臣淳于髡谈话,想看他对自己了解多少,就对他说:“淳于先生,我平日与你交往较为密切,不知道你可知道我喜欢什么呢?”。淳于先生听到大王发问了,联想到大王平日的做法,就想借机敲打他,回到“古代的君王喜欢的事情都有四种,而您只喜欢三种”。

宣王奇怪了,问他为何,他继续说,“古代的君王都喜欢宝马,大王您也喜欢;古代的君王都喜欢美人,大王您也喜欢;古代的君王都喜欢美食,大王您也喜欢;古代的君王都崇敬贤才,大王您却不崇敬”。宣王只说现在没有那么多贤才名士,要是有,自己也会崇敬的。

淳于先生继续说:“现在没有古时候骅骝那样的好马,大王大肆铺张去寻,可见您是真的喜爱宝马;现在没有古时候西施那样的美人,大王您就四处挑选,可见您是真的喜爱美人;现在没有古时候豹象内脏那样的美味肉食,大王您就命人到处搜找,可见您是真的喜欢美食;可是现在没有古时候那样的贤才能士,大王您就要等到人家自己出现,可见您是不喜欢,也不崇敬他们的”。

笔者认为,从这件事就可以看出宣王的眼界并不长远,只看到眼前,并未想以后,但宣王听完这番话,却萌生了创办稷下学宫的想法。这也说明了他有爱才之心,也善于听从别人的意见。

淳于髡

稷下学宫:百家争鸣

宣王发现秦一直在招揽能者,国家越来越强盛,想起自己和淳于先生的谈话,决定创办稷下学宫。他一掷千金,打造了这个学府天堂。

稷下学宫鼎盛之时,几乎容纳了百家中的各个学派,天下的能人志士在这里汇聚,多达千人,还有著名的孟子、淳于髡、荀子等人。稷下学宫给了文人真正的言行自由,在这里,大家不论学术派别、不看政治倾向,也不论年龄和资历。

学子们,大家们就在这里交流思想,相互争辩,又相互借鉴,真正的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宣王更是礼贤下士,给爵位,给俸禄,给他们自由。这里就是学术天堂,稷下学宫推动了文化的交流发展。

宣王此举,真正的推动了中华文明的灿烂发展,这一功,就足以让人敬佩。

百家争鸣

孟子:君子远庖厨

宣王很喜欢孟子,孟子有才,又会讲故事,所以宣王很喜欢同他讲话,只不过每次都会被孟子一番言语堵到无话可说。

有一天,宣王向孟子问起了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情。孟子告诉他,孔子的弟子并没有记载这些事,所以他没听说过,但是他要给宣王讲一讲道德一统天下的王道。

宣王奇怪,道德如何一统天下,孟子告诉他,一切为了百姓,想要让百姓幸福安稳,这样子的人就可以得到民心,从而一统天下。宣王问孟子,他是否可以做到一统天下,孟子肯定的回答了他,并且给他说了一个故事。

宣王曾经见到有人牵牛去祭钟,看到牛瑟瑟发抖的样子,很是不忍心,于是让人把它放了,并且用羊代替牛去祭钟。百姓知道了,却说宣王是吝啬,孟子却不这么认为,他认为这是宣王仁慈的表现,这体现的是他的善良。所以,君子不忍心看到杀生,总是远离厨房。

这就是“君子远庖厨”。但笔者认为,宣王仁慈,缺乏果决之心,又重用孟子,重视王道,才更容易亡国。

孟子倡导的道德一统天下的王道更适用于一统天下之后修生养息的环境。而乱世之下,群雄奋起,需要强有力的手段才能一统天下,需要的是法制一统天下的霸道。所以,秦国重法制,用法家思想,才能兼并六国,一统天下。

孟子

宣王一生有功有过,没有真正的是非,只是角度不同,不能片面去看,这样子才是正确的眼光。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