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待东汉末年袁氏家风的变迁?

汝南袁氏是东汉时期有名的世家大族,是以通经入仕的代表性门阀。正史中关于汝南袁氏的记载始于袁良,袁良本为陈郡人氏,以习《孟氏易》起家,其子袁昌从陈郡移居汝南,为汝南袁氏始祖,袁昌之子袁安以通《易》举孝廉,历仕三帝, 位至三公,自此袁氏家族日益兴盛。

自袁安开始,袁氏家族四代人中,居“三公”之位的人多达五人,号称“四世三公”。袁安曾任司徒,其子袁敞为司空,孙袁汤为太尉,曾孙袁逢、袁隗分别为司空及太傅。

袁逢、袁隗都是袁汤的儿子,他们还有一个哥哥袁成,袁成早卒,没有子嗣,袁逢便将庶长子袁绍过继给袁成。袁逢还有嫡长子袁基,次子袁术。袁氏家族到了袁绍、袁术这一代,世风和家风都发生了较大变化。

一、从儒士到武侠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于京师设立太学,并开始实行察举制选拔官员,逐渐形成了“学而优则仕”的规则,出现了像袁氏这样以通经入仕的世家。

到了东汉之后,儒学的发展日益由经学走向谶纬,考证也趋向繁琐。失去了明确的、统一的理论规则,儒学流入形式化的“入仕门票”,不再为士人所信仰。

到了袁绍这一代,袁闳、袁弘不应征辟,隐居乡间,开始从平淡日子感受快乐,始终没有出仕。而袁绍也曾服丧六年(母丧服满三年,又主动补服父丧),之后仍然拒绝朝廷辟召,隐居在洛阳。

袁绍“好为游侠”,袁术亦“少以侠气闻”,他们结交的也多为侠士,两个书香门第的公子哥仿佛变成了飞鹰走狗的小混混。事实证明,后逢黄巾作乱、董卓进京,袁氏兄弟集结义兵、披甲上阵,是顺应时势之举,袁氏家族也完成了由儒入武的彻底转变。

二、从严谨到骄奢

袁良在平帝时举明经、袁安在明帝时举孝廉为官, 都是察举入仕。此后袁氏子弟多为以门第入仕,是酌情授予的官职。随着察举制的混乱,汝南袁氏的学问、家风、观念都在逐渐发生着变化。

袁安犯颜直谏,袁敞不阿权贵,他们忠直奉君、严谨修身,奉行着儒家的行事准则。

袁成阿附外戚,与宦官沆瀣一气,竞为骄奢,不是一般人可以比的。袁逢、袁隗虽居高位,但因政归台阁,没有治绩担当,只是随波逐流,安享富贵,影响着身边的人也碌碌无为。

袁绍虽然表面上礼贤下士,骨子里却很骄傲,刚愎自用,好谋无断。袁术更是“奢淫肆欲,征敛无度,百姓苦之”。此时的袁氏家族,已经忘记了早期的优良家风。

三、从王道到霸道

当王朝强盛时,世家大族尽心辅佐王室;随着王朝衰微,以袁氏家族为代表的大族,又试图操控甚至取代王室。

在董卓“废少立献”的背景下,袁绍期望在皇权问题与董卓站上同一起跑线,与冀州牧韩馥谋划拥立刘虞为帝,结果因刘虞本人的拒绝,以及袁术等人的反对而告终。

袁术则更加直白,在淮南上演了“据玺称帝”的闹剧,是对东汉王朝赤裸裸的背叛。

袁氏兄弟的所作所为是对传统“君权神授”观念的摒弃,转而信仰以实力为核心的王霸之道。这个观念在世家大族中的盛行,导致了三国时期群雄割据、相互攻伐混乱局面的形成。

家风构成世风,世风影响家风,两者本无先后,却互为因果。袁氏家风的变迁中,可以看到东汉王朝的影子,袁绍引兵进宫,将宦官诛杀殆尽之时,也彻底地改变了王朝的走向。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