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太宗到唐玄宗的制度之变,来看看唐朝太监为何能随意废杀皇帝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太监乱政最为严重的分别是东汉、唐、明三个朝代,其中以唐朝最为严重,皇帝被随意废立乃至被杀的情况很是常见。

唐朝共有21位皇帝,而自唐肃宗以后到唐昭宗的13位皇帝都由太监参与拥立的,其中唐肃宗是病重之时被太监吓死,唐宪宗和唐敬宗则是被太监杀死的,唐顺宗和唐文宗是傀儡皇帝,死的不明不白,有可能是被太监所杀死的。

可以说看看安史之乱以后的中晚唐史,活生生就是一部家奴(太监)欺主(皇帝)的历史,虽然中间偶尔有几个主子可以压制家奴,但也在根本上改变不了主被奴欺的现象,直到唐朝亡国以后,这一现象才随着唐朝的灭亡而灰飞烟灭。

那么唐朝的太监为什么会这么猖狂,甚至随意可以废杀皇帝呢,其实有两个人很关键,一个是唐太宗,一个是唐玄宗,为什么这样说呢,今天宋安之来说说这个问题。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代明君,在今天评价可谓是很高,而这位皇帝在治国上面的确不错,但有些方面却的确给后代开了一个不好的先河。

首先我们来看看唐朝在前期帝系传递是很不正常的,往往不由嫡长子继承,而是由诸皇子争夺,诸如唐玄宗李隆基是唐睿宗第三子,因为实力太大了,所以才越过两个哥哥,成为太子并且使父亲禅位于他。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李世民开了一个不好的先河,那便是他的玄武门之变给了后代子孙一个示范,而且唐太宗登基以后并没有没有太过限制藩王的权力,使藩王有机会坐大,所以唐朝前期的帝系传递多是不正常。

唐朝前期除了藩王之乱,还有一大弊端那便是后宫干政,甚至出了一个唯一的女帝武则天还有韦后为了干政毒死唐中宗的事情。

其实后宫干政其实跟唐太宗也有一些关系。

首先每个朝代之中开国皇帝和第二代皇帝最为重要,因为一般朝代制度多是定于一代和二代皇帝时期,唐朝这个情况也特殊,看似唐太宗李世民为二代皇帝,但其实唐朝的制度多是完善于太宗时期。

很明显唐太宗并没有在制度上杜绝后宫干政,是为一大失败之处。像明太祖朱元璋开国以后为了杜绝后宫干政,除了刚开始太子和燕王等娶了功臣之后,规定后、妃只能选自于民间,还专门命工部铸铁牌挂于宫中,以禁止后宫干政,结果是有明一代并没有出现后宫干政的情况。

而且唐太宗也是带动了不良之风,像玄武门之变以后,唐太宗不只是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杀死,还将齐王的杨妃纳于自己的后宫之中,杀弟夺妻这实在是有些说不过去了。

正因为唐太宗这种行为,所以后来儿子唐高宗也照猫画虎的不顾及道德观念,将算是自己庶母的武则天迎娶回宫中,使武则天慢慢接触到最高权力,成为一代女帝。

可以说唐初有着藩王之乱和后宫干政两大弊端,而唐太宗对于这两个弊端的形成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到了唐玄宗李隆基继位以后,开始着手纠正这两个弊端,但最后却因此酿成了太监乱政,这是怎么回事呢,接下来宋安之来说说。

唐玄宗登基以后,开始采取措施来杜绝藩王之乱和后宫干政。

诸如唐玄宗先在兴庆宫旁边给大哥宋王、二哥申王、弟弟岐王和薛王建了府邸,没事就去与他们一起吃喝玩乐,史书夸奖为“天子友悌,近古无比”。

其实说白了唐玄宗是以这种方法来控制自己的兄弟,甚至自己可以直接起到监视兄弟的作用,这些兄弟怎么玩都可以,但是不能过问政事,不许结交朝臣。

唐玄宗还建了“十王宅”和“百孙院”让自己的儿子和孙子居住,派太监管束。同时皇太子不得居住东宫,而是随着唐玄宗住别院,免得私下里搞小动作。

就这样唐玄宗将皇子皇孙们掌权的空间限制住了,所以唐玄宗在位45年间,再也没有出现过藩王作乱威胁到皇权的情况。

至于防止后宫干政,则是更加明显了,唐玄宗除了登基以后立原来的王妃王氏为皇后,在开元十二年将其废掉以后,就没有再立皇后了。

唐玄宗后来极度宠爱武惠妃和杨贵妃,都没有立她们为皇后。诸如武惠妃是极受玄宗宠爱,被“特赐号为惠妃,宫中礼秩,一同皇后”,但就是不让其升为皇后,后来的杨贵妃也是如此,虽然有皇后的待遇,但是就不升为皇后,这是为什么呢,就是不想她们成为下一个武则天一般,来擅权来后宫干政。

由此可见唐玄宗对于藩王之乱还有后宫干政两个弊端治理的很好,在唐玄宗时期唐朝再没出现过这两种情况。

但这时候同样的问题出现了,虽然藩王和后宫有着弊端,但同样可以起到巩固皇权的作用,像唐玄宗之前藩王多是可以出任刺史,可以起到替皇室分镇天下的作用。而后宫的后、妃可以协助皇帝处理政务,诸如唐高宗晚年身体多疾,多是武则天替他处理政务。

唐玄宗这么一限制藩王和后宫的权力,弊端是没有了,但两者带来的好处自然也没有了,所以这时候皇帝就需要其他势力来辅佐自己治理偌大的国家了,于是这时候唐朝太监闪亮登场。

唐太宗当年定制,内侍省不置三品官,意思是不得让太监官至三品。

结果唐玄宗时期,稍有符合唐玄宗心意的太监,都被授予三品左右监门卫将军,当时有品阶身穿黄衣的太监多达三千余人。唐玄宗还命太监出使边疆、充当监军、管理教坊等。

像太监杨思勖经常持节外出,甚至领兵出征,还被封为虢国公。还有唐玄宗最宠信的太监高力士,当时是“知内侍省事,四方文表,必先呈然后进御,小事便决之”。也就是说当时宰相向唐玄宗汇报政务,需要通过高力士进呈,而高力士有权将一些小事直接处理了,其权力之大,虽然不及近千年以后的明朝司礼监太监,但多少有那么一些意思。

可以说唐朝的太监之乱起于唐玄宗时期,就是因为唐玄宗给予了太监太多的权力。

同时唐玄宗为了方便开疆拓土,加之当时府兵制的崩溃,因此唐玄宗将原来由皇帝亲信武将或者皇室近亲担任的行军大总管权力转移给了边疆武将,设置了九个节度使和一个经略使,这些节度使拥有当地军事、行政、财赋大权,以方便他们可以最大程度集合当地资源,来对付周边势力。

可以说唐玄宗是以节度使为代表的边疆武将还有太监两方势力,来代替藩王和后宫的作用,以他们来辅佐皇权,来统治偌大的江山。

当然马上新的问题就出现了,因为节度使的权力太盛,造成了安禄山身兼范阳、河东、平卢三镇节度使这种情况,而安禄山野心膨胀之下,最后干脆造反,酿成了使唐朝由盛转衰的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以后,唐朝一蹶不起,唐玄宗当年寄予厚望的边疆节度使演变成为藩镇之乱。

这时候皇帝开始相信自己家奴,也就是太监了。

安史之乱以后,太监鱼朝恩率领地方部队神策军护卫唐代宗,因为皇帝急需要一支由自己可以直接控制并且能信赖的军队,因此神策军升级为天子禁卫,后来经过十几年演变,太监彻底掌握了神策军,并且形成惯例。

唐朝自安史之乱以后,地方开始藩镇割据,而太监掌握了皇帝的禁军神策军兵权,不必顾及地方军队有人勤王,自然是无所顾忌,开始了家奴欺主,随意废杀皇帝的历史。

最后总结来说,因为开国初期唐太宗李世民的原因,所以导致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唐朝困扰于藩王之乱和后宫干政的问题之中。

到了唐玄宗时代,开始着手解决这两个弊端,并且以边疆节度使和太监两个势力来取而代之,以辅佐皇权,但没想到唐玄宗玩脱了,节度使权力太大,酿成了安史之乱,之后形成了藩镇割据。而唐王朝式微,太监趁机夺取了皇帝禁军之权,从此可以随意废杀皇帝,唐朝憋屈的在家奴欺主一百多年以后,最终亡于藩镇之乱。

由此可见唐玄宗的失败,以边疆节度使和太监取代藩王和后宫,来辅佐皇权,结果没将其导向正确的一面,反而将其弊端发挥的淋漓尽致,害惨了后世子孙,唐朝真可谓是“成也玄宗败也玄宗”。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文章,专注于明清史及其中国大历史,喜欢以不一样的角度来说说那些一成不变的历史,觉得可以的朋友记得点赞关注哈。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