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普通人的故事里,发现一个不一样的明清史

中国历代的史书,包括正史和野史,说的多为政治、军事、经济、外交……归根结底是围绕一个“治”字做文章。在这样的史书里,普通民众只是历史的淡影,统治者才是历史的主角。在过去的时间里,必定存在着真实的生活图景,但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历史往往只是历史学家书写的事件。

美国的汉学家柯文在《历史三调》里把历史分成事件、经历、神话三种,事件是指历史学家所书写的历史,也就是前文所提到的中国史书的书写类型,经历是指普通人所经历的历史,神话是指被神话了的历史。柯文认为,后两种对普通读者的影响力和说服力更大。换言之,我们更愿意,也更容易通过经历和神话去了解历史。

▲ 《历史三调》与柯文

同样师从费正清的美国汉学家易劳逸,在他的《家族、土地与祖先》中,把事件和经历这两个部分进行了有机的结合。读者不仅能看到朝代更迭、王位继承、民族矛盾、政策施行,还能看到普通人在历史里的真实生活。

谈农耕,易劳逸不仅讨论土地生产方式,还要讲述一个农民把自己的田越分越小的始末。谈婚姻,他不仅讨论规矩风俗,还要讲述一个女人婚后如何与婆婆相处、如何面对丈夫的纳妾。谈匪患,他不仅讨论匪患的事件和人数,还要讲述底层精英和贫苦农民是如何成为土匪的。

成为土匪的,可能是因为庄稼歉收陷入贫困的农民,也可能是没地没工作的失业青年,易劳逸形容这些人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这部分人是季节性的土匪,机会找上门或者实在没钱了就会选择当土匪。而季节性土匪在自然灾害发生的年份,往往就会变成全职抢劫的永久或半永久的土匪。土匪抢劫并非毫无章法、见钱眼开,他们不仅知道“兔子不吃窝边草”的道理,还会在满足自己以后和亲属及保护过自己的人分享战利品。因此,易劳逸说在中国当土匪是一个受尊重的传统,土匪在自己的家乡会是非常受欢迎的英雄。

▲ 影视中的土匪形象

站在统治者的角度看,土匪就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强盗团体,但易劳逸的视角却与传统的正史截然不同。在他笔下,匪帮不再是一个被贴了标签的模糊的群体,而是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人。

就像在探讨帝制晚期的社会关系时,易劳逸的第一句话就是:“在中国,当个农民从来都不容易……”而说到农民们的“新领导者”,易劳逸还举了一个从土匪兼鸦片头子变为乡村社会领导者的例子。在这种阐释下,读者能够更深切地体会到新领导者和农民之间的矛盾是如何产生的。

易劳逸在给历史增加细节的同时,也为历史注入了血肉,使它兼具史学的严谨和生活的况味。这种写法让历史变得更有烟火气,不至于像纯粹的事件那样平板和遥远,更不像单一的经历那样主观和零碎。阅读这本历史学著作,就像是从统治阶级所在的云端掉落回民众身在的土地,读者所看到的,正是普通人所经历的历史。

梁启超曾称二十四史为帝王的家谱,这个说法虽然有些极端,却也有它的道理。中国传统的史学著作,与社会学、经济学、民俗学等内容很少关联,想从中国人写的史书里看到我们的民族性格,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而这部记录中国社会经济变迁的《家族、土地与祖先》,就如同一部明清时期的社会百科全书,不但有时间的筋骨,更有历史的血肉。


相关推荐

☆这是一本可称之为“中央帝国社会学密码”的书,以长时段、全球史视角重审近世四百年社会经济的巨变,打破陈见,重塑我们对中国历史的认识。

哈佛大学教授费正清弟子、著名汉学家易劳逸重新审视中国近世史的力作

☆著名历史学家罗威廉、范力沛、琳达•库克•约翰逊等实力推荐

☆《历史》《历史学家》《亚洲》《经济史学刊》等媒体推荐好书


书名:《家族、土地与祖先:近世中国四百年社会经济的常与变》(精装)

作者:[美] 易劳逸 著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华章同人

定价:69.80元

  • 内容简介

本书突破以往西方学界强调政治史和思想史的研究范式,从全球史的视角考察了1550至1949年近四个世纪中国社会在经济基础、社会形态和精神信仰层面的巨变,呈现了该领域新的研究成果,是了解16世纪以降中国社会变革的权威著作。

明清以来,中国社会和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反过来又模塑了中国近现代政治史。作者运用大量史料,对中国社会复杂且深刻的变迁予以清晰的阐释,探讨了人口变化趋势、阶级结构变化,小农经济、商品贸易和制造业与信仰和文化之间的关系等多方面的问题。

对于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这一直以来备受争论的问题,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与李约瑟关于中国科技停滞的思考,以及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形成了言之有物的对话。

此外,作者还描绘了他对于中国人的理解——友善和冷漠、勤劳和懒散、进取和保守、慷慨和自私,这些自相矛盾的国民性,与费孝通在《乡土中国》里提出的“差序格局”,形成了有效的对话。

【END】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