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国家实力的战车,为何突然在历史中消失?三个答案告诉你

乃遵文王,遂率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以东伐纣——《史记·周本纪》

上面这段,描述的是周武王伐纣的故事,正是这支由三百辆战车,三千虎贲精锐,以及四万五千武装步兵组成的军队,帮助周武王取得了牧野之战的胜利,奠定周朝八百年国祚。其中三百两战车是这支军队的核心武器,对战争的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至于到了周朝后期,各诸侯国甚至直接用拥有战车的数量来衡量一个国家的实力,这也是成语和“万乘之国”和“千乘之国”的由来,前者主要指齐、楚、秦、燕、赵、魏、韩这样的诸侯大国,后者则是以宋、卫、中山、鲁、郑为代表的次一等诸侯国。《孟子》中便有这方面引用:

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但随着秦朝一统六国(公元前221年),刘邦建立汉朝(公元前202年),短短几十年间,曾经一度作为军队核心武器的战车,似乎就从中国战争史上消失了,这背后发生了什么?下面船夫就和大家聊一聊这其中的原因。

一、奴隶制度的瓦解

或许有人会有疑问,怎么战车的消失和奴隶制还能扯上关系?

这就要从以战车为单位的作战编制说起了,一辆战车称为一乘,这里面就包括三名披甲武士(见注释1),七十二名步兵(数量不固定),当然还包括四匹战马。《说文》中对四匹战马的不同称呼还作:

四匹马当中的两匹称“服马”负责驾辕,两旁的马叫“骖马”或“騑马”

周朝的数万大军,就是由这样一个个战车小分队组成的,当战争来临,大大小小的封邑贵族就会驾着战车,带着自己的仆从兵到指定地点集合,这些仆从兵往往就是这些封邑贵族的奴隶。

我们知道商周时期,中国是一个奴隶制国家,施行井田制。井田制是指通过道路和渠道的交错,将土地分隔成方块,形状像“井”字周边为私田(奴隶),中间为公田(领主)。因此称做“井田”。最开始井田全部归属于周天子。由其分配给老百姓使用。领主获封得到土地后,可以使用,却不得私下买卖和转让井田。

所以按照井田制,奴隶几乎被绑在了土地上,很容易丧失劳动积极性,而封邑贵族不断开垦出的新土地又需要大量劳动力,所以到了战国时期,井田制度逐渐瓦解。各国通过变法,解放出来大量劳动力,极大的促进了各国发展。其中效果最显著的便是秦国商鞅变法。

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极大的调动起人们的劳动积极性。但与此同时,原本的封邑贵族土地被重新洗牌,被分配到了大量原本为奴隶的百姓手中。封邑贵族没了奴隶,成了光杆司令,几乎没有人再会舍弃老婆孩子热炕头,跑去给贵族卖命了。这就打破了以封邑贵族为单位的战斗编制,这是战车从历史舞台中消失的主要原因。

二、骑兵装备的完善

对于大多数骑过马人来说,都会认为这是一项很有意思的运动,但假如将马鞍和马镫去掉,再让你去骑马,你还会感觉惬意么?能够保持平衡就很不容易了。

在商周时期,马镫和马鞍都尚未被发明出来,所以对当时的人来说,骑马是一件危险性很高的事情,即使是经验丰富的骑手也有从马上摔下来的风险。除夕之外,如果没有马镫为支撑借力,普通人的双手就根本无法被解放出来,也就不说不能持武器战斗,这样的骑兵就相当于活靶子了。

所以商周时期,人们多以马匹拉动战车的形式参战,几乎不会骑马去当活靶子。这种情况直到马镫和马鞍的大规模普及后发生改变。通过马鞍和马镫,战士与战马间形成了牢固的整体,在战马跑动中,骑手可以利用双臂弯弓搭箭进行攻击,同时结合战马奔跑的速度,射出的箭速更快, 杀伤力也更大。

与战车相比,骑兵拥有极高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实战中高速移动的战车想要改变方向是一件很困难,甚至可以说是很危险的事情,不仅要绕很大的弯路,而且稍有不慎,战车就容易在其自身的惯性作用下发生侧翻。此外,古代可没有什么越野车,由马匹拉动的战车只能在道路和较为平坦的平原上驱驰,但凡有点难度的地形,比如崇山峻岭、河流浅滩,战车就只能眼睁睁看着敌人逃走了。所以到了楚汉争霸的时候,战车早已不见踪影,在双方较量的精锐部队中,大多是是骑兵。

三、维护成本太高

在《孙子兵法》有这样一段描述:

要兴兵作战,需做的物资准备有,轻车千辆,重车千辆,身着甲衣的士兵十万……、

大意是说想要打仗,首先要考虑后勤补给问题,用于武器维修的胶漆等材料费用,保养战车、甲胄的支出等,每天要消耗千金。按照这样的标准准备之后,十万大军才可出发上战场。后世人用了一句更为精炼的话总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古人就已经知道,大规模战争拼的是资源,拼的是消耗。铸造一辆战车的成本极高,考虑战车的坚固性,所以战车有很大一部分都是青铜材料,青铜在当时是稀缺的战略资源,只有南方的荆楚才有出产,其他国家只能够花费高昂的费用购买,正是因为铸造不容易,战车才会一度被视为国家战斗力的体现。

高昂的铸造成本,伴随的是同样高昂的维护成本,青铜铸造的战车是会生锈的,所以光是给青铜战车除锈就是一项大工程。而且那时候可没有现在所谓的品质优良的润滑油,青铜战车的各个部件在高速移动中会发生剧烈磨损,时间久了零件无法使用,那基本这辆战车基本就要报废了。在春秋战国连年的战争中,再富有的国家也会被这样的烧钱游戏拖垮,所以用性价比更高的骑兵替代战车就成了必然。

正是出于以上三种原因,曾经决定国家实力的战车,消失在了历史尘埃当中。取而代之的是奔腾如雷的骑兵。

注释1:对于普通战车,中间的负责驭马驾车,战车左侧的一般担任指挥,执弓箭,战车右侧的负责保卫,持矛戟刺杀近敌人。如果是指挥车,则主帅居中,左为御者,右为护卫者。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