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明初的人人羡慕,到如今的避之不及,“衣冠禽兽”也有异化史


撰写 | 李致一

被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的宋濂在《燕书》中讲过这样一则寓言:


齐国有个做海运生意的人,名叫西王须,喜欢做各种赚钱的倒卖生意。也发了财。一次,他海上遇到暴风,船被掀翻。西王须抓住了折断的桅杆,漂啊漂,最后被冲到了一个小岛上。西王须在岛上山谷里漫无目的地走,发现一个山洞,正准备进去休息,忽然有只猩猩从里面走出来。走错了门,西王须傻了。猩猩没有锤杀他,而是返身从洞里拿了香蕉、萝卜等吃的,比划着让西王须吃。西王须吃后被引到洞里,地上有很多草和羽毛,猩猩比划着让西王须睡这里,自己却睡在洞外。

就这样西王须和猩猩住在了一起。当然西王须没被强迫,当然西王须没心猿意马。

就这样过了一年。有一天海上开来一条船,正好停泊在小岛岸边。猩猩发现了,急忙拉来西王须,把他送到了船上,依依不舍地挥手,目送西王须。

西王须上船后一瞧,发现恰巧是朋友的船。他看着岸上的猩猩,心里转念一想,对他的朋友说:“我听说猩猩的血可以用来染布,过100年都不会褪色。这只猩猩这么庞大,杀了它可以得到一斗多血,我们为什么不趁机上岸捕杀它呢?”

他的朋友听了大怒,大骂曰:“彼兽而人,汝则人而兽也!不杀何为?”说完找来口袋,装上石头,套在西王须的脖子,将这个穿着人的衣冠,却想做出禽兽不如的事的人推到了海里。

有人说这是“衣冠禽兽”的最早来历。可以理解其对人性的失望之深、对宋濂的景仰之切,但考虑明初的礼制,似乎这个寓言不是“衣冠禽兽”的正宗来源。


“复汉官之威仪”。由于前一个朝代是蒙古族建立的元朝,没有什么礼法制度可以借鉴,于是朱元璋就专门圈定一群人,来规范大明朝的礼乐制度,包括皇帝,臣子,百姓们不同的穿衣打扮。朱元璋一登基就下诏将元朝的辫发、椎髻、胡帽等全部禁止,对周汉、唐宋的服饰做出了较大的调整。

于是“官服补子”(补子,系补缀于官员官服前胸后背之上的一块织物)出现了。以禽兽纹样来区分官员等级,文官的补子图案用飞禽,武将的补子图案用猛兽。

文官一品绣仙鹤,二品绣锦鸡,三品绣孔雀,四品绣云雁,五品绣白鹇,六品绣鹭鸶,七品绣溪敕 ,八品绣黄鹂,九品鹌鹑。




武官一品、二品绘狮子,三品绘虎,四品绘豹,五品绘熊,六品、七品绘彪,八品绘犀牛,九品绘海马。





其可谓是“大小官员坐满堂,珍禽异兽爬全身”。由此看见,若在明初,有人说你是“衣冠禽兽”,那可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情。

于是我们一个国学知识竞赛题库里,有这样一道题:“衣冠禽兽”最初指什么?( )

A、 穿着人类衣服的禽类兽类

B、 为非作歹如同畜生的坏人

C、 明代的文武百官,是褒义词

明初时宋濂受朱元璋礼聘,被尊为“五经”师,为太子朱标讲经。洪武二年(1369年),奉命主修《元史》。做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那时朝廷礼仪多为其制定。想必他也是一个“衣冠禽兽”。他不会写则寓言把自己装进自己编织的笼子吧。

其实,明朝以前,原本有个成语,指斥那些道德沦丧、行为卑劣的“伪君子”,叫做“衣冠枭獍”(出自【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七:“河朔士人目苏楷为衣冠枭獍。”)。“枭”,是一种穷凶极恶的鸟儿,传说它为了存活,不择手段,不惜吞吃母亲。“獍”,传说它饥不择食,杀气腾腾,居然咬死自己的父亲。”

相比“禽兽”的读音和含义,“枭獍”生僻了许多。所以,“衣冠枭獍”没有流传于民间。


当然,用“禽兽”指人,作贬义词,出现很早,元曲就很常见,《汉高皇濯足气英布》: “哎,无知禽兽!”《地藏王证东窗事犯》: “把那禽兽剐割肌肉,号令签头。”

但确切地把“禽兽”和“衣冠”联合使用,出现在明末。

明朝中后期,宦官专权,政治腐败。“文死谏,武死战”的从政理念被贪官佞臣彻底颠覆。官场腐败,文官爱钱,武将怕死。作为“衣冠禽兽”的大小官吏,就开始成为百姓鄙夷和痛恨的对象。到了明末,“衣冠禽兽”作为贬义词的说法逐渐成为定式,也开始普遍出现在明末清初的文学作品当中了。

约明神宗万历年间的陈汝元,擅长作曲,著有传奇《紫环记》、《金莲记》,杂剧《红莲债》,《曲录》。他在陈汝元《金莲记•构衅》:“人人骂我做衣冠禽兽,个个识我是文物穿窬(穿窬: chuān yú 穿壁逾墙,指偷盗行为。编者注)。”《镜花缘》四三回:“既是不孝,所谓衣冠禽兽,要那才女又有何用?”

陈汝元曾官至知州,依明朝官制,应为从五品。从五品就是副五品的意思,类似今天的副局级。想必,陈汝元的官服前胸后背各有一只展翅的白鹇。

比陈汝元稍晚点的凌濛初在《二刻拍案惊奇》卷四中写道:“缙绅中有此!不但衣冠中禽兽,乃禽兽中豺狼也。”凌濛初18岁补廪膳生(廪膳生,即廪生,明清两代称由公家给以膳食的生员),后多次赴考均未中。崇祯中,以副贡授上海县丞,并署海防事。任内清理盐场积弊,颇有政声。崇祯十五年(1642年),擢徐州通判。依明朝官制,通判正六品,前胸后背各一只“鹭鸶”。崇祯十七年(1644年),凌濛初被农民起义军围困于房村,率众抵抗,呕血而死。

这个对官僚之恶深有体会的小说家,最后还是殉葬于体制。他的著作《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与同时期文学家冯梦龙所著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二拍”,是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代表。

清代和明朝一样,以在衣服上所绣物件来表示官员的品级。



成书于1729年的《大义觉迷录》,是雍正皇帝亲自组织编写的一本书籍。这本书的产出,也是有味。雍正初年,湖南有个叫曾静的破落书生,屡试不第,慢慢就萌生了反清的思想。结果被雍正抓住,尽管火冒八丈,但为体现仁政,雍正没有诛杀曾静及同伙,反而对他们列举的十宗罪,一条一条驳斥,最后写成一本书——《大义觉迷录》,颁行天下,还让曾静等人到江浙一带亲自宣讲。等到乾隆上台,他怕书中列出的不对的东西被百姓记住,于是快刀斩乱麻,全面查禁老爹写的《大义觉迷录》,曾静等人被收监凌迟。

《大义觉迷录》中说怀念故明衣冠的人嘲笑清人服饰是“孔雀翎马蹄袖,衣冠中禽兽”,于是雍正举出历代服饰“皆取禽兽之名状”,反问:“岂有自古以来用此等衣冠之人皆为禽兽可乎?”这里一嘲一辩都基于衣冠禽兽本身的贬义。

曾静和雍正,又为“衣冠禽兽”的沉沦,贡献了决定性的作用。

自此,衣冠禽兽,可释义为“披着衣服的畜生”。此处畜生为贬义词。

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出版的《辞海》中,即非常直接地解释:衣冠禽兽,比喻品德败坏的人。

不过,在宋濂那里,有人连畜生都不如。此处畜生为中性词。

从人人羡慕的官员到人人可鄙的禽兽,不过276年。


“衣冠禽兽”自古有,而今 “禽兽”已变样。

现在的“衣冠禽兽“,内外反差之大,估计宋濂、陈汝元在世,也会惊叹不已。

6月30日22时许,上海普陀警方接王女士报警,称其女儿被朋友周某某(女,49岁,江苏人)从江苏老家带至上海并入住上海一酒店,后其女儿在房间内遭到一男子猥亵。7月1日下午,在警方工作下,犯罪嫌疑人王某某(男,57岁,江苏人)至公安机关接受调查。7月2日晚,犯罪嫌疑人周某某至公安机关自首。

目前,犯罪嫌疑人王某某、周某某因涉嫌猥亵儿童罪已被普陀警方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令人惊诧的是,这个涉嫌猥亵女童的王某,事发之前一直标榜以公益回报社会,其中儿童健康被纳入其掌控的企业公益计划中。

公开信息显示,近年来,王某先后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江苏省优秀民营企业家、江苏省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奖、上海市统一战线(工作)先进个人、常州市明星企业家、中华慈善突出贡献人物等连串殊荣;并拥有全国工商联执委、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常务副会长、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市房地产商会会长、江苏省人大代表、江苏省工商联副主席、常州市人大代表、常州市工商联第十四届执委会主席等多个头衔。

彻头彻尾的禽兽,却衣冠楚楚。

7月3日《人民日报》官微对此禽兽再发评论:“任何身份都不是犯罪挡箭牌,任何人都没有法外之权。是否为惯犯,是否存在产业链,均要彻查!”

涉嫌猥亵或性侵少儿的犯罪嫌疑人,人们最容易脱口而出的词,就是“衣冠禽兽”!

这样对幼小同类下手的恶行,在禽兽界是没有听说过的。把他们以禽兽痛斥,也是对禽兽的侮辱。禽兽若有知,也不会答应的。

这是生而为人的耻辱。愤怒的网友纷纷转发一条来历不清的文章——《解恨!恋童癖在国外监狱是什么待遇......》,把惩戒的快意交给了监狱的重刑犯们。恶人自有恶人磨,成为善良的人们向往的一种正义的救济。

一些有建设性思维的网友提供了一种设想:强制性让罪犯自费进行“化学阉割”——即使用药物抑制性欲(能力)。

加拿大卡尔顿大学心理学教授Karl Hanson,对31000名性犯罪者追踪5年后发现,其重犯率为13.7%;再对236名性犯罪者追踪7年后发现,其重犯率则上升到28%。

日本科学警察研究所曾对740名儿童性犯罪者进行分析,105人在5年内重犯,占比24%。

澎湃新闻曾梳理45份强奸幼女案公开文书,显示一人性侵多名的情况占10例,累犯4个;而上海基层两院亦在办案过程中认识到,儿童性犯罪者的重犯率高达40%以上。

那些我们痛恶的需要化学阉割的人,也许就在我们身边,也许还加入了声讨的合唱。他们的邪恶,只是在潜伏。

由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女童保护基金(以下简称“女童保护”)和北京众一公益基金会共同发布的统计数据发现,2018年317起案例中,熟人作案210起,占比66.25%;陌生人作案87起,占比27.44%;没有表明关系的有20起,占比6.31%,性侵案件中熟人作案比例近七成。熟人作案比例高,从“女童保护”近几年来发布的报告看,熟人作案比例一直居高,最高比例达87.87%(2014年)。

在统计熟人性侵案例中,师生关系、邻里关系、亲属关系,在公开曝光的熟人性侵案例中占比最高。

作为父母,我们有责任告诉自己的孩子要提防世上的坏人,这些坏人也可能是亲戚朋友或者老师;我们有责任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的知识。作为孩子,受到伤害后必须第一时间告诉自己的父母。

今天这个9岁女孩的悲剧,就是父母对于所谓“熟人”的过于信任。这是家长的严重失职!

衣冠禽兽,衣冠下的禽兽,从与民争利的贪官污吏,到把少儿当商品消费的恶徒,这是一部禽兽的异化史。从只有利益侵占关系的陌生人到肆无忌惮的身边的熟人,邪恶的人性彻底冲垮兽性的传统领地。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