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给李鸿章说哪三句话?让他成为一代名臣

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1644年,顺治皇帝定都北京,开始大清王朝全面的统治。

无论是皇太极、顺治、还是康熙,做梦都没有想到,满人的江山到后来靠两个汉人维持近50年。

这两个汉人就是曾国藩、李鸿章!

曾国藩与李鸿章是师生关系,当然还有一点竞争的关系,在聪明才智方面,应该说李鸿章比曾国藩高出一大截。

为啥这么说呢?

裁军方面,方见手段高低

就拿裁军来说,曾国藩靠解散湘军,获得以慈禧为首的满清贵族的信任,但是也丧失与之讨价还价的机会。

李鸿章很聪明,他是从数量上精简了淮军,但是引进西方武器武装自己的淮军,变的更有战斗力,对捻军和其它起义军,并不是赶尽杀绝,这样就有和慈禧讨价还价的资本。

更有甚者,1900年,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的时候,慈禧吓坏了,要求各地都督,要进京勤王护驾。

李鸿章暗中与张之洞、刘坤一联手,以“此乱命也,概不奉诏”名义,在南方按兵不动,还与西方列强签订了《东南互保条约》,坐看慈禧一路往西逃亡。

年少李鸿章,也是义气中人,按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愤青一个,

从愤青成为一代名臣,除李鸿章的努力,关键还是曾国藩的教导有方!

今天我们就用《曾国藩家书》中,曾国藩写信给李鸿章三段话,看李鸿章如何走向名臣之路。

信,只不说假话耳

原文如下:

信只不说假话耳,然却极难,吾辈当从此一字下手。今日说定之话,明日勿因小利害而变。

粗看像是老人教育小孩,当时李鸿章已经是负责外交的重臣,曾国藩为啥会给李鸿章说这句话?

大家都知道,外交主要靠两方面:实力、信用!这句话成为李鸿章的座右铭!

弱国更要讲信用,不是你弱你就有理,因为比较讲信用,各国也比较认可李鸿章的为人,甚至很多外国人不知道慈禧太后光绪皇帝,但都知道中国有个李鸿章是有名的外交达人。

风骨者,内足自立、外无所求之谓,非傲慢之谓也。

原文如下:

词气宜和婉,意思宜肫诚,不可误认简傲为风骨。风骨者,内足自立、外无所求之谓,非傲慢之谓也。

什么是风骨,不是端个架子,立个人设,邀个名声,结果用名利一试,人设崩塌!

就是今天人设崩塌的例子还少吗?吴秀波、翟天临在没有出事之前,个个高大上,“好男人”“帅大叔”,人设崩塌,结果都变成渣男!

曾国藩还是谈的外交,就像做人一个样,要表里如一,有正确的三观,有明确的底线,内足自立、外无所求。

年少不懂李鸿章,如今方知真中堂!

在历史洪荒中,一个渺小的人负重奋力前行时需要多大的勇气。

李鸿章签订《马关条约》,用自己挨一枪,给伊藤博文压力,挽回一亿两白银,甚至还以自己回国需要路费,让对方再少要一些!

李鸿章放下了全部的尊严,只是为省下银子。

往往很多人都看见李鸿章卖国,却没有看到当时艰辛!

这才是真正的风骨!

那些看是有“风骨”的主战派,面临战败的结果,慌作一团,又得去求李鸿章!

败书飞到举朝慌,老李回头顾老张;羽檄星驰三百里,讲和还要李中堂。

用兵之道,最重自立,不贵求人。驭将之道,最贵推诚,不贵权术。

年轻的李鸿章很鸡贼,动不动就耍小聪明,甚至在江苏巡抚兼署两江总督时候,又开始在背后讥刺湘军打仗不行。

曾国藩送给他这句话,直接点名李鸿章,告诉他带兵打仗的道理,要做到两点: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就像湘军一样,没有军饷,一样能带兵;

2、与人交往,以诚待人,不贵权术;

到后来,李鸿章特别敬重曾国藩,启口必称“我老师”,满脸都是崇敬佩服之情。

曾国藩去世之后,李鸿章写下挽联:

师事近三十年,薪尽火传,筑室忝为门生长;威名震九万里,内安外攘,旷世难逢天下才。

也算一段佳话!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