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文字竟然不是甲骨文

本文整理自何崝《中国文字起源研究》

对于很多人来说,汉字的演变顺序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而且有部分老师看教材不仔细,上课时直接表示:中国最早的文字是商代的甲骨文,之后要变成金文。

事实上,甲骨文只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成熟文字,而且不单单只有商代才有甲骨文,周代也有发现。实际上根据考古发现,金文出现的时间要早于甲骨文。所以,更谈不上金文是从甲骨文演变而来。

根据现有研究,文字从产生到演变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原始图画和符号

贺兰山岩画

史前人类为了记事、表达情感、传递信息等,创造了最初的图画和符号。它们是零散的,不成体系的,大都不能记录语词,传达比较复杂的信息。但其中有一些可能成为后来的符号体系的素材。

第二阶段,巫师文字

东巴文史诗《创世纪》

在得到一定程度发展的农业经济基础上,巫术和原始宗教也发展起来。巫师或者祭祀为了进行人神交流,即像神灵诉求,并得到神谕,可能利用史前的图形和符号资料,创造了一种符号体系——巫师文字。巫师文字基本上不用于人际交流,也还达不到这种程度,通常是语言文字。在较为封闭的环境中巫师文字也能够创造出来,例如玛雅文字

第三阶段,通行文字

金文

通行文字的形成条件十分苛刻,它需要有相当发展程度的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以及优越的地理条件(可供航行的海洋和河流,以及较为平坦的地面),能够利用畜力和运载工具,需要相距不太远,并且同一个时期的多个文明并起,需要在多个文明之间发展较大规模的贸易。而这种大规模的贸易,正是通行文字形成的原动力。是因为较大规模的贸易需要在人际广泛地、准确地传递、记录信息,同时又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相互交流。

文字不是国家形成的必备条件

印加帝国

在人类早期国家的形成过程中,文字的使用并不是必备的条件,不是进入文明或形成国家的一个标志。同时国家的形成,也不是文字体系形成的必备条件。南美印加帝国没有文字,却能运用结绳记事来管理国家;世界上许多史前文化其实都使用了文字,只不过所使用的文字都处于巫师文字阶段,而这些史前文化都远远不是国家。

中国的文字起源

丁公陶文

在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一些遗址中国,发现了一些雕刻器。比如河北阳原县小长梁遗址(距今100万年),雕刻器的出现标注着中国原始人具有了刻化能力,属于文字起源的最初因素。中国的岩画分布很广,包括二十个省区,但要将其与中国文字的起源联系起来,最大的问题是岩画的断代问题,否则很难判断与甲骨文孰先孰后。因为一个地区的演化制作时间,会延续较长时期,要对岩画圈中各个单个岩画判断其制作时间,是非常困难的,这本身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不能仅仅因为中国最古老的文字,有的字形与岩画相似或相同就断言中国的汉字起源与岩画

新石器时代,在广大区域内出现了为数不小的符号。有些符号的象形的,看不出像什么事物,可以称作抽象符号;而有些大致能够看出所像的事物,可以称作象形符号。这些可以看作是中国文字的源头

但要注意的是,较早的考古文化中的某些符号与后来的文字体系的某些符号相似,还不能说前者就一定是后者的前身。因为文字起源文字不仅仅是文字学和语言学的问题,也涉及了考古学、人类学、历史学和其他一些相关学科,在某种意义上,这是一个人文学科的综合课题。如果我们仅仅根据早期符号与后来的文字是否相似,就判断早期符号是后来的文字前身,这样的判断显然缺乏充分的依据

夏代文字问题

二里头遗址符号

夏代是否有文字?迄今为主,地下出土材料还没有发现成体系的夏代文字,这是想要说明夏代依据存在文字最困难的原因之一。当然,地下材料虽然尚不充分,但并不等于可以据此断言夏代还不存在文字体系,否定夏代文字的存在仍然没有充分的理由。从夏文化的经济文化尤其是贸易的发展程度,在夏代只能有尚未得到充分发育的巫师文字,而不大可能有通行文字。一些学者指出夏代文字中有的字形与后来的商文字近似,则夏代的文字为商民族创造文字提供了一些素材是完全有可能的。

商文字的形成

后母戊鼎

商代已经形成一个文字体系,这是早已得到学术界公认的,但现在的问题是商文字是不是中国最早的文字体系。有三种观点存在;

第一种观点:长期以来一些学者总是不断地把中国文字起源的时间往前推,认为在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时期(即三皇五帝时期)中国就出现了文字,持这种观点以国内学者居多,因为中国文字起源的时间越早,中国文明的起源就越早。当然,若表述为巫师文字,是可以成立的。

第二钟观点:商文字好像是在很短是时间内就出现了,因此怀疑商文字来源于域外,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以国外居多。这种观点也没有地下材料和其他证实,也难以成立。

第三种观点:最早的文字体系(即通行文字)是在商代形成的,也就是说中国的文字起源于商代。该观点迄今为主很少得到赞同,大概一方面由于学者出于民族自尊心,不愿意把中国文字起源时间定得太晚,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中国文明起源的早迟问题;另一方面,也未能说明商代文字的形成过程。

中国早期“国际贸易”与安诺石印

安诺石印

有材料表明,古代中国的玉石文化是通过北方草原传播到西伯利亚地区。在贝加尔湖沿岸曾出土白玉环,其形制、纹饰与商代的玉器完全相同,可见古代的中国并不孤独。2000年6月,美国人类学家希尔伯特博士领导一个考古队在土库曼斯坦的安诺遗址发现了一个石印,材质为有光泽的黑玉,年代为公元前2300年前后。2001年7月31日《纽约时报》发表文章介绍了有关讨论,主要围绕石印上的符号是否为文字和是否为汉字进行。石印文字符号已见于中国石器时代,均早于公元前2350年。同时古代中国与当地已有贸易交流。中国古代贸易商人入境随俗,采用玉制印,既与当地的皂石印章同为石质,也表现了自己的特色。

商代甲骨文与青铜铭文

从考古发掘情况看,青铜器上的铭文早在商代早期就已经出现,时间要早于甲骨文,但整个商代青铜器铭文字数很少,一般只有一、二字,多者四、五字,至殷末,尚未发现超过五十字的铭文,内容一般是标记器主的族氏、用途等,如“祖丁”表示用于祭祀祖丁而作。甲骨文可以看作当时的一种简俗字体,金文是当时的正体字。甲骨文之所以是最早的成熟文字,是因为在商代文字体系的主体是甲骨文,数量最多,甲骨卜辞能把语言的基本意义准确的表达出来,在一定程度上较为准确的记录了当时的语言。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