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研究对中国意义重大,却在成功前22天坠机,周总理:彻查

1968年12月25日,中国第一颗热核导弹发射成功!

如果说1964年爆炸成功的原子弹让中国有了在世界上说话的底气,那么这颗热核导弹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的武器进入国际领先地步,自此在国际上能够腰杆挺直!

然而这团腾升的蘑菇云背后,却有一位为这份研究,而付出生命代价的伟大科学家——郭永怀!

郭永怀,1909年4月4日出生,自幼聪明好学平易近人。20岁的时候考入南开大学预科理工班,得到国内著名物理学教授顾静薇的赏识并在其门下深造。

1940年夏,郭永怀到加拿大留学,随后又前往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理工学院研究“可压缩流体力学”,成为世界气体力学大师冯·卡门的弟子,与钱学森成为师兄弟。钱学森对郭永怀颇为照顾,郭永怀话不多,颇有几分书呆子气,学业之余,钱学森经常开车拉着师弟兜风。

钱学森与郭永怀有着深刻的友谊,他们互相探讨学术理论。在钱学森的帮助下,发表“数论论文”,论文中首次提出“上临界马赫数”概念,为之后的飞机解决突破音障,超过声速飞行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借此郭永怀名声大噪,被加州理工学院特聘为研究员。

1953年8月,中美继签定朝鲜停战协定后在日内瓦举行大使级会谈,在中国政府的努力下,美国被迫取消禁止中国学者出境的禁令。但美国对于高端人才的把控,一直都是不遗余力的,虽然取消了禁令,却依然以“维护国家安全”为由设置种种障碍。

与钱学森回国的经历相同,郭永怀回国的道路也是充满了艰难险阻威逼利诱,而郭永怀一直没有放弃报效国家的心思。最终在多方努力之下,郭永怀离开了美国优良的条件,携妻挈女义无反顾踏上归途。

临走之前,为了避免美国的刁难,他将自己还未公开发表过的研究数据统统付之一炬。这些数据包含了他在美国十几年的心血,在场的同事以及妻子都感到无比惋惜,但是为了回国,郭永怀也只能忍痛全部销毁。

从原本极高的薪水到只能勉强维持生活的补助;从宽敞的别墅洋房到只有十几平方的简陋房屋;从各种设备一应俱全的实验室到如今来实验装置都要自己专门制作的研究所......没有人能够知道郭永怀经历了怎样的落差。

然而即便如此,郭永怀迅速调整状态投身工作,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为了尽快完成工作,他将冰箱电器全部搬到研究所里,索性将这里当成了家,吃住都在这里进行。

1960年3月的一天,钱三强突然找到郭永怀,邀请他参加一项国家绝密任务,这项任务是绝对保密的,包括其家人。就这样,郭永怀回到家中,妻子默默地为他整理行李,对此事也没有询问太多。因为妻子知道他是为国家为人民服务的,她为自己丈夫的事业感到无比骄傲。

地点是3800米海拔的青海核试验基地,周围到处是黄沙戈壁,大漠茫茫一望无边!

氧气的稀疏以及极大的温差,刚到这里郭永怀就与其他很多工作人员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

冬天夜长,他晚上睡觉的时候直接睡在铁床上,下面从不铺垫子,因为睡觉翻身的时候铁床就会将他“硌”醒,这样他就能起床继续工作。此时的郭永怀已经年过半百,高负荷的工作让他的头发斑白得非常快。

1964年10月16日原子弹爆炸成功,研究所里传出了人们激动的欢呼声,而此时的郭永怀因为长时间高压的工作,随着心中石头的落下,晕倒在地上。

有人不解:“你们这代人放弃国外优质的生活,回国为的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郭永怀回答道:

这是一种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对国家的使命感。

这种大无畏的精神,不是今天我们这代人能够完全理解的。

原子弹的成功并没有让他停止工作,在短暂的休息之后,他又投入到了航空卫星领域的研究。

因为他的辛勤研究出来的多项成果,被授予“两弹一勋”称号,并且其成就不输钱学森,是“两弹一勋”种唯一一位在原子弹、导弹和卫星三个领域都有极高成果的科学家。

后来郭永怀再次来到罗布泊实验基地,在原子弹研究成功之后,他将在原子弹及基础上,进行我国第一颗热核导弹的实验!

经过为期两年的技术攻关,热核导弹已经接近尾声,他通知北京准备进行发射实验。随后在1968年12月4日,带上辛苦研究出来的文件紧急返京。

然而在返京途中,他乘坐的飞机在下降途中,距离地面400多米的空中突然失去平衡,向地面坠落!数秒的时间,整个飞机就径直撞在地面,随后发生巨大爆炸,飞机残骸到处都是。搜救队赶到之后,对其进行紧急救援,当找到郭永怀的时候他已经没有了生命迹象,衣服也都被烧的焦黑。

而此刻郭永怀的遗体却展现出了一个“异样”的姿态——与他的警卫员牟方东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飞机失事前剧照

后来人们小心翼翼地将两人的遗体分开,赫然在两人身体中间发现了一个接近完好无损的文件包,而里面的文件没有受到任何损害!人们这个时候才意识到:

在生命的最危急时刻,郭永怀与牟方东考虑的不是自己的安危,而是这项无比珍贵的研究数据,他们在爆炸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保护住了这份绝密文件!

周恩来总理第一时间得知了这件事,他立刻下令:一定要彻查此事!随后他默默回到办公室,良久不语失声痛哭!

这项研究对中国意义重大,正是因为他们用身躯护住的这份文件,导致了热核导弹的研究成果没有荒废。飞机失事后的第22天,其他研究人员通过这些珍贵数据,在1968年12月25日,将我国第一颗热核导弹发射成功!

而郭永怀,也在天上“看”到了这一幕!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