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知道北京德寿寺牌楼上“化通万物,觉被群生”是啥意思?

德寿寺的地理位置

顺治皇帝(1638—1661年)

乾隆皇帝(1711.9.25-1799.2.7)

清朝顺治初年,清世祖曾将位于北京南郊(大兴区)的皇家苑囿南海子中的行宫加以修葺,作为四时游行之处所,并在苑中建有一座德寿寺,其“规制崇丽,庭中金鼎,范冶精致”。据《日下旧闻考》记载,“德寿寺山门三间,东西建坊二,大殿五间,东西配殿各三间,殿后随墙门内为御座房”。乾隆20年(1755年),乾隆帝将该寺重加修葺,45年(1780年)时又再次重修,并将德寿寺改为皇家寺院。其后,寺中即由藏传佛教的僧侣为住持,“岁时讲佛事,以为国祝禧”。

德寿寺介绍

德寿寺右牌楼

德寿寺牌楼

影壁墙

影壁墙上的琉璃装饰

据《清实录》和《藏族简史》等史料记载,清朝顺治皇帝九年(1652)三月初七日,五世达赖喇嘛从西藏启程入京朝觐,十二月十五日,五世达赖喇嘛率队来到南海子,顺治皇帝在旧衙门设宴隆重接待五世达赖喇嘛,并命户部拨供养银九万两,还特为其修建了黄寺作为留京期间住所地。五世达赖于当年12月至京,第二年2月返回西藏,顺治帝不仅派礼部尚书及理藩院侍郎等专程前往代噶,并赐以15页有满、汉、蒙、藏4种文字对照的金册,颁发四体合璧之金印,并册封五世达赖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赤喇怛喇达赖喇嘛”。从此达赖喇嘛的封号正式确定,以达赖为代表的格鲁派也在西藏开始掌握了实权。

德寿寺山门前广场

德寿寺山门

德寿寺文物牌

山门

山门(都在现代雕刻)

德寿寺

又据《班禅大师全集》及《藏族简史》记载,六世班禅于乾隆45年(1780年)到京庆贺乾隆帝70大寿,先至热河行宫(承德避暑山庄)晋见乾隆,后随乾隆回到北京后,乾隆以当时顺治帝迎接五世达赖的隆重礼仪在德寿寺接待。

老北京人都知道,在北京安定门外有一座西黄寺,它因为在清代顺治、乾隆年间接待过西藏五世达赖、六世班禅而闻名于世。可是,您也许不知道,位于大兴区的皇家苑囿南海子里的这座德寿寺与五世达赖、六世班禅有着密切关系,它是五世达赖喇嘛进京朝觐顺治皇帝的第一站,是五世达赖喇嘛、六世班禅喇嘛“导诸藩倾心归命”,维护祖国统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纪念地。

德寿寺

德寿寺

顺治十五年(1658),将皇家苑囿南海子中的明代旧衙门提督官署改建成行宫,并在当年他与五世达赖喇嘛会见的地方兴建了这座南苑德寿寺,以为纪念。

清乾隆二十年(1755)德寿寺被一场大火烧毁,后重修。乾隆皇帝每次到南海子游幸,都要到德寿寺瞻礼敬佛,尤其喜欢到德寿寺禅房休憩。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八月十三日,适值乾隆皇帝七旬寿辰。乾隆皇帝以“夫朕七旬不欲为庆贺繁文,已预颁御旨”,下诏免去庆贺致礼。六世班禅喇嘛闻讯后,通过章嘉国师主动表示要入觐朝贺。乾隆皇帝欣然允其所请。

碑亭

石碑一

石碑二

1900年,八国联军焚毁了德寿寺。光绪年间再次重修。民国年间,德寿寺再被焚毁,只剩下建于乾隆20年(1755年)的两通高达7.9米的御制汉白玉大石碑。石碑一通汉文,一通满文,记载着乾隆接见达赖与班禅史实的御笔诗文。

德寿寺遗址和两座穹碑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和历史价值。两碑形制相同,分居东西面南而立。碑首四龙盘顶,碑身四边浮雕飞龙祥云。 螭首龟趺,通高7.50米,龟座长3.30米,高2.05米,碑身面宽1.80米,厚0.93米。整座石碑高大宏伟,雕工精细,为北京地区罕见。其中西首碑东侧镌刻的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戊申季春再叠庚子诗韵》;西侧镌刻的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庚戌仲春月题德寿寺》诗及其诗注,极为重要。诗文记述了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乾隆帝在此接见六世班禅额尔德尼的史实。

大兴区政府于2017年开始重修德寿寺,目前已全部完工,德寿寺已恢复了昔日的辉煌,人们期待它开放的那一天。

谁知道“化通万物,觉被群生”是什么意思?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